血循增感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9185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血循增感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医疗保健用的血液循环增感仪,特别适用于手术后发硬肌肉的康复及肝脏部位的血液循环,促进人体新陈代谢的能力。
在外科手术后,一般对于手术后缝合的伤口,特别是对于脱肉损伤部位,易产生肌肉发硬,康复较慢的现象。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设计一种小巧,使用方便,能产生一种温柔、舒适的高频运动的,对术后的发硬肌肉,和人体的其它部位,能达到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新陈代谢的能力,有助于肝区系统保健作用的一种血循增感仪。
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在高速微电机的带动下,使震动体获得高频率的震荡,使增感体产生高频运动。其血循增感仪的具体结构如附图,


图1是血循增感仪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
图1的俯视图。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详细叙述如下
图1中,在塑料制成的园形机壳(1)内,有一电池盒(2),在机壳内上部装有一高速微电机(3),电机的高速转动,使得固定在电机轴端的偏心轮(4)带动在它外边的震动体(5)获得一高频震荡,使在它上面用螺丝连接的增感体(6)产生一温柔、舒适的高频运动。在园形电池盒(2)的底上,均布着三个导柱(9),在导柱上各套一弹簧(7),在弹簧(7)的上边是托架(8)也套在导柱(9)上,连接螺丝(10)将震动体(5)和托架(8)固定,使电池盒(2)、托架(8)与震动体(5)连为一整体。托架(8)中间有一个孔,电动机正极触点(11)在下压时正好从孔内穿过,与电池正极触点(12)相接。
血循增感仪的开、关,是靠增感体(6)的下压与放松,使电机与电池的正极触点(11)和(12)接触与离开来控制的。当工作时,增感体(6)与患处皮肤接触,这时手握住机壳(1)上端向下压,弹簧(7)被压缩,使托架(8)沿导柱(9)上移,此时电机的正极触点(11)与电池的正极触点(12)相接,电源接通,血循增感仪开始工作。不工作时,向下压的手放松,靠弹簧(7)的反弹力作用,使托架(8)沿着导柱(9)下移,回复原位,此时电机与电池的正极触点脱离,血循增感仪停止工作。
该机的工作原理是靠1.5-3.0V的电池做电源,供给电机(3)以3000-5000转/分的转速,带动机轴上的偏心轮(4)做同步旋转,偏心轮(4)的旋转带动它外边的震动体(5),因而固定在震动体(5)上的增感体(6)就产生了一温柔、舒适的高频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该机采用全塑件,小巧玲珑,重量轻,开、关控制灵活,使用起来非常方便。该机增感体(6)的外径只有40mm,而它的震动范围可达200Cm2,除了对手术后的硬肌肉有康复的作用,它还对腰疼、关节痛、眼疲劳、头脑疲劳、失眠等症具有良好的疗效,特别是对男性阳萎有奇效作用,由于增感体的高频运动,使阴径得到充足的血液,使之海绵体坚硬持久。对女同志的凹型乳房,乳头有增高显凸作用。该机是家庭必备及临床治疗的保健佳品。
权利要求1.一种血循增感仪,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由机壳(1)内的电池盒(2),电机(3),电机轴端的偏心轮(4)带动的震动体(5)连接的增感体(6),在电池盒(2)的底上的三个导柱(9)上套有弹簧(7)、托架(8),托架(8)与震动体(5)之间的连接螺丝(10),电机正极触点(11)和电池正极触点(12)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循增感仪,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电机(3),采用转数为3000-5000转/分的高速微电机。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医疗保健用的血液循环增感仪,该机在机壳内的电机轴上有一偏心轮,它与电机同步高速旋转,带动它外面的震动体,使固定在震动体上的增感体产生高频运动。电池盒底上的导柱上套有弹簧、托架,托架与震动体之间用螺丝连接。该机采用全塑件,小巧、轻便,增感体端直径40mm,其震动面积达200cm
文档编号A61H23/02GK2094342SQ9121066
公开日1992年1月29日 申请日期1991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1991年5月30日
发明者郭乃兴 申请人:郭乃兴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