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火拔罐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0555阅读:6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火拔罐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具,是中医用于治疗伤风感冒及腰腿痛的拔罐器。
目前,拔火罐都是用罐、茶碗、玻璃瓶等器具,点着酒精棉或黄纸等在罐内烘燎一下,扣在穴位上。这种拔火罐易烧伤皮肤,且拔力不易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缺点,研制一种中医用无火拔罐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由罐体和汲气筒两部分组成,罐体底心有孔,在底心孔外面有密封胶圈、孔口有阀片,密封胶圈内嵌固有汲气筒外壳,壳外套有把手连筒、壳内滑动配合有底心有孔,孔上有阀片的内塞筒,其上口有带透气孔和连耳的螺盖,把手上柄与内塞筒连耳靠轴活动连接,把手上柄由轴与把手连筒把手下柄活动连接,轴上套有弹簧。
该实用新型与现有拔火罐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不用火烘燎,所以不会烧伤;2)拔力易控;3)可在拔罐处涂上药液,药物易渗透,疗效高;4)操作简便,便于推广。
以下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图1无火拔罐器结构示意图(弧形底罐体)。
图2螺盖剖视图。
图3汲气筒外壳半剖视图。
图4密封胶圈剖视图。
图5把手连筒半剖视图。
图6把手上柄主视图。
图7把手上柄俯视图。
图8把手下柄仰视图。
图9把手下柄主视图。
图1-9中,罐体(1)可选用玻璃、陶瓷、塑料或金属材料制成口小、肚大、平底或弧形底的罐,罐口光滑,底心有孔(2),孔径φ=2-5mm,孔(2)外面有密封胶圈(3),口部设有阀片(4),采用软橡胶制成,密封胶圈(3)与罐体(1)底形状相符,阀片(4)φ=10-15mm,厚1.5-2mm,阀片(4)与孔(2)圆心对正,一边用粘合剂粘固在罐体(1)上,汲气筒外壳(6)下部外有座圈(16),内有限位圈(15),上口有限位槽(17),座圈(16)嵌固在密胶圈(3)内,壳外套有把手连筒(11),其下口部有压圈(18),上口部有限位舌(20),其位置与限位槽(17)相适应。外焊有把手下柄(19),壳内滑动配合有内塞(7)采用薄铁板制成,底心有孔,孔上有软胶阀片(5),上口部有内螺纹,并配有螺盖(8),螺盖(8)顶上有气孔和连耳(14);轴(9)、(12)采用铆钉轴或螺钉轴,把手上柄(10)与把手下柄(19)采用薄铁板压成,弹簧(13)采用φ1.5-2.5mm的弹簧钢丝制成。
使用说明将装配好的罐体(1)放于人体穴位上,把装配好的汲气筒按于罐体(1)的底心孔(2)处,一手按住汲气筒,使密封胶圈(2)与罐体(1)底贴紧,另一手握紧把手,内塞筒(7)可上升,在负压作用下,阀片(4)打开,阀片(5)关闭,罐内空气可抽入汲气筒内,当放松把手,把手在弹簧作用下张开,内塞筒(7)向下运动,阀片(4)关闭,阀片(5)打开,空气经螺盖气孔跑走,这样往复运动,可使罐内成为负压,其强度可靠抽动次数来控制。治疗结束后,取下汲气筒,微微掀动阀片(4),空气可慢慢进入罐内,很自然的取下罐体。
为了提高疗效,在拔罐处皮肤上,可涂一层药液,在负压作用下,人体毛细管扩张,药物易吸收,可提高疗效。
权利要求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具,是中医使用的无火拔罐器,其特征在于罐体(1)的底心有孔(2),在底心孔(2)外面有密封胶圈(3),孔(2)上有阀片(4),密封胶圈(3)内嵌固有汲气筒外壳(6),壳外套有把手连筒(11),壳内滑动配合有底心有孔,孔上有阀片(5)的内塞筒(7),其上口有带透气孔和连耳的螺盖(8),靠轴(9)与把手上柄(10)活动连接,把手上柄(10)靠轴(12)与把手连筒(11)活动连接,轴(12)上套有弹簧(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拔罐器,其特征在于罐体(1)为口小肚大,平底或弧形底的罐,罐口光滑,底心有孔(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拔罐器,其特征在于阀片(4)的圆心对正孔(2)圆心,且一边粘固在罐体(1)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拔罐器,其特征在于汲气筒外壳(6)下部外有座圈(16),内有限位圈(15),上口部有限位槽(17)。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拔罐器,其特征在于把手连筒(11)下口部有压圈(18)上口部有限位舌(20),外与把手下柄(19)焊固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拔罐器,其特征在于在人体拔罐处涂有药液,可提高疗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具,是中医治疗伤风感冒及腰腿痛用的无火拔罐器,是由罐体和汲气筒组成,罐体底心有孔,孔上有阀片,孔有密封胶圈,胶圈内嵌固有汲气筒外壳、壳外套有把手连筒,壳内滑动配合有内塞筒,靠螺盖与把手上柄轴连接,把手上柄与把手连筒由轴连接,轴上套有弹簧。该拔罐器不用火所以不会烧伤皮肤,罐内拔力易控,可在拔罐处涂药液,疗效高,操作简便,便于推广。
文档编号A61H7/00GK2113767SQ9123335
公开日1992年8月26日 申请日期1991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1991年12月26日
发明者孙圣东 申请人:孙圣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