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管加温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0839阅读:5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输液管加温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类产品。
现有输液管加温器均为电加热方式。其加热原理如下机器加电后,线圈发热,热量传递给金属板,金属板发热后再将热量传递给输液管使流经液管的流体温度升高到接近人体正常体温后输入静脉。此种加温器由于室内需要有单相电源和引出电源导线,使用不方便,成本高推广应用不了。反映该项技术的参考文件如下A61M5/00 CN2097003U申请号90221538.8薛小民一种配用于医务输液器械的恒温加热器;A61M5/44 CN2095001U申请号91207074.9吴永来医用输液加热器。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现有输液管加温器的缺点,而推出的输液管加温器。
本发明输液管加温器不采用电热方法,而是采用加入沸水;燃烧的煤球;铁粉、食盐、木炭、木粉、沸石和水等,使铁粉加速生锈、氧化发热;两种无机盐发生化学反应,放出热量等上述物质为热源来加热输液管的方法。
为使用上述加热方法而专门设计的专用设备-本发明输液管加温器的组成为三层保温结构由塑料制成的形状为截头矩形锥体和长方体的组合(或为椭园台体、长方体等)的外壳及可抽出来的盖板和底板,外壳壁、盖板和底板的厚度均为0.1-1.5厘米;外壳内壁粘贴一层保温材料;盛放发热物质的内层袋。外壳顶部台面周边形状为长方形(或椭园、方形等),此台面为一平面(或曲面),在台面上方有两块形状为长方形的窄板条,与台面平行且有一定距离,且分别有一长边在台面两长边的垂直上方与其平行且与台面两长边长度相等,其厚度均为0.1-1.5厘米,与台面形成二个“凹槽”,为盖板运行“轨道”,外壳台面中线有一贯通两短边边线的凹槽道,其中间一段是通槽,通槽两端距台面两短边的边线的距离相等,均为0.1~3.0厘米,盖板形状和尺寸大小与外壳台面相同,沿着长边方向在盖板中线有一条至两短边边线的凸条与台面凹槽道长度相同,盖板凸条横剖面为一梯形状,外壳台面凹槽横剖面为一梯形与椭园曲线(或与园弦)的组合图形,两梯形形状、尺寸大小相同,外壳底部几何台面两短边垂直下方与其平行且垂直的长度相等的且有一定距离的是二块窄板条的各一条外侧长边线,此两窄板条为底板运行“轨道”,有一端封闭,底板外表面有数个园柱形支撑(底脚),底板上有数个带螺丝扣的通孔,有螺杆旋在上面。
以沸水为热源的袋口向上的内层袋,形状为截头矩形锥体(或椭园台体),其外四侧面之间的夹角为直角(或园角),袋口的里口形状为长方形,里口长度比外壳台面凹槽长度长0-1.5厘米,宽度比外壳台面凹槽宽0-1.0厘米,内层袋壁厚0.1-1.5厘米,容积为200-500毫升,其外侧面带有(或粘贴上)数个园柱形支撑,材质由橡胶、塑料类物质构成时,外侧面有数道垂直于袋口的纵向的直径为0.1~1厘米的拉筋。
以沸水为热源的内层袋,材质为陶瓷、金属、玻璃时,在其袋口与外壳台面凹槽之间平行设置一长方形厚0.1-1.5厘米的胶垫(圈),其上部形状与上一自然段内所述的内层袋的袋口形状相同,尺寸相同,其底部的里口的长度和宽度,比与之配套的内层袋口的分别长0.1-1.0厘米。
以铁粉、食盐等混合,燃烧的煤球,二种无机盐混合发热为热源的内层袋,具有上、下两层袋子,容积共300-500毫升,上层袋盛水,下层袋盛放发热物质,形状为敞口的长方体(或截头矩形锥体、椭园台体),袋口几何台面上,从中心向外处呈放射状至台面内外侧周边沿线,有数道凹沟,上、下层袋的壁厚为0.1-1.5厘米,下层袋的袋口中间均带有数道窄板条搭在其上是为上层袋的座基。
输液的过程,不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而是一个断续的过程。即以每输完一瓶500毫升(或250毫升)药液为一个完成周期。而现有电加热输液管(瓶)技术,实质是以连续的输液周期为条件而设计的。需要单相电源,引出电源导线,使用不方便,带恒温性能,使成本提高。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点,较好地适应了输液加温断续工作的特点,每次消耗有限量的只加热一瓶输液的发热物质,热源物质易得,使用本发明专用设备方便,调整容易,费用低。
人体对于输液恒温性能要求不高,不敏感。只要进入静脉的输液温度高于30℃以上到36℃即可。用不着要求恒温精度的小的误差。只要人体感觉不到发冷难受,即达目的。调整加温器嵌入的输液管离针头的远近,可调输液温升。
附图为本输液管加温器外形图。
1、是输液管加温器外壳,2、是外壳凹槽。3、是外壳通槽,4、是外壳台面上方的窄板条,5、是外壳和底板上的通孔,6是盖板,7是盖板凸条,8是外壳底部下方的窄板条,9是底板10是园柱形支撑(底脚),11是以沸水为热源的内层袋,12是以其它物质为热源的内层袋的上层袋,13是内层袋的袋口,14是拉筋,15、17、19是以其它物质为热源的内层袋的下层袋,18、20是袋口上的凹沟,16是袋口上的窄板条,21是园柱形支撑。
对照


抽出盖板,将输液管的一段嵌入外壳台面凹槽内,将盖板沿其轨道运行,封盖住外壳台面凹槽,抽出底板将沸水倒入内层袋内,再将内层袋从外壳底部放进去,将底板推进外壳底部的轨道内,内层袋内的热汽穿过通槽,即可给输液管加温。另外将燃烧的煤球,铁粉、食盐等或两种无机盐混合放入内层袋中的下层袋内;上层袋内盛水,起传导热能的作用,将上、下两层袋一并从外壳底部放进去,将底板沿外壳底部轨道推进去,便可对输液管加热。底板上,外壳四个侧表面上的通孔,内层袋中的下层袋台面上的凹沟,均为放出多余热量和获得化学反应所需的氧气之用。
权利要求
1.本发明输液管加温器属于医疗器械。现有输液管加温器均采用电加热方法。本发明输液管加温器的特征是不采用电加热方法,而是采用在输液管加温器中加入沸水,加入燃烧的煤球,加入铁粉、食盐、木炭、木粉、沸石和水等混合,使铁粉加速生锈,氧化发热,加入两种无机盐混合发生化学反应,放出热量等为热源来加热输液管的方法,为使用上述几种加热方法而专门设计的输液管加温器为三层保温结构由塑料制成的形状为截头矩形锥体和长方体的组合(或为椭园台体、园台体、矩形体等)的外壳及可抽出来的盖板和底板,外壳壁、盖板和底板的厚度均为0.1~1.5厘米;外壳内壁粘贴一层保温材料;盛放发热物质的内层袋;外壳顶部台面周边形状为长方形(或椭园、正方形等)此台面为一平面(或曲面),在台面上方平行放置二块形状为长方形的窄板条,每块板条分别有一外侧长边线在外壳台面两长边线的垂直上方与其平行且有一定距离且板条长度与台面长边线长度相等,板条厚度均为0.1~1.5厘米,两窄板条与台面形成二个“凹槽”,外壳台面中线有一贯通台面两短边线的凹槽,其中间一段是通槽,通槽两端距台面二短边线的距离相等,均为0.1~3.0厘米,盖板周边形状、大小与外壳台面周边相同,沿着长边方向,在盖板中线有一个至两短边边线的凸条,其长度与外壳台面凹槽长度相同,盖板凸条横剖面为梯形状,外壳台面凹槽横剖面为梯形与椭园曲线(或与园弦)的组合图形,两梯形的形状、大小尺寸相同,沿外壳底部几何台面两短边线垂直下方,与其平行且长度相等且有一定距离的形状为长方形的两块窄板条的各一条外侧长边线,底板外表面有数个园柱形支撑,有数个带螺纹的通孔,有螺杆旋在上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管加温器,内置以沸水为加热物质的内层袋的特征是袋口向上,形状为截头矩形锥体(或椭园台体、正方体、长方体、园台体等),其外围四个侧面之间夹角为直角(或园角),袋口的里口形状为长方形(或椭园形),里口长度比外壳台面凹槽长度长0~1.5厘米,宽度比凹槽宽度宽0~1.0厘米,内袋壁厚0.1~1.5厘米,容积为200~500毫升,其外侧面带有(或粘贴上)数个园柱形支撑,材质由橡胶类物质构成时,外侧面有数道与袋口垂直的纵向的直径为0.1~1.0厘米的拉筋。
3.根据权力要求2所述的以沸水为热源的内层袋,其特征是,材质为陶土、金属、玻璃等在其袋口与外壳台面凹槽之间平行设置一个长方形厚0.1~1.5厘米的胶垫(圈),胶圈顶部的形状和尺寸与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层袋的袋口相同,胶圈底部的里口的长度和宽度,比与之配套的内层袋的外口分别长0.1~1.0厘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材质为陶瓷、金属、玻璃等的内层袋,其特征是,用铁粉、食盐等混合,用燃烧的煤球和用两种无机盐混合发热作热源的内层袋具有上下两层袋子,容积共300~500毫升,上层袋盛水,其形状同以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层袋形状相同,下层袋盛放发热物质,形状为敞口向上的长方体(或敞口的截头矩形锥体,敞口的椭园台体),袋口台面上,从几何中心向外呈放射状至台面内外侧周边沿线,有数道凹沟,上、下层袋的材质可分别由橡胶、塑料、陶土、金属板,玻璃等构成,壁厚为0.1~1.5厘米,下层袋的袋口均有数道窄板条搭在其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输液管加温器属于医疗器械类产品。不采用电加热方法,而是采用在输液管加温器内加入沸水,燃烧的煤球,铁粉、食盐等混合发热,两种无机盐混合发热,来给输液管加温的方法。本加温器由三层保温结构组成,塑料外壳和可抽下来的盖板与底板,内贴一层保温材料,盛放发热物质的内层袋。抽出底板后可将内层袋放入加温器内,盖板可固定输液管,实现保温式加温。整个输液管加温器的体积,似300~500毫升罐头瓶的体积。内层袋材料如塑料、橡胶、陶土、金属板、玻璃等均可。
文档编号A61M5/44GK1065801SQ9210618
公开日1992年11月4日 申请日期1992年5月18日 优先权日1992年5月18日
发明者杨幼宽 申请人:杨幼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