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肺定喘液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31378阅读:5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疏肺定喘液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哮喘的中药哮喘是一种病因病机复杂而又缠绵难愈的疾病,中医素有“内不治喘。外不治癣”之说,可见此病是中医难以攻克的顽症。目前,国内外用于治疗哮喘病的中药繁多,但是尚未有一种功效卓著的中成药问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85年版收载的华山参片,以华山参为方药,嗣后由此方改进剂型生产的华山参滴丸,有缓解哮喘的功效,但是未能从本论治以改善肺的生理功能而根治哮喘。
本发明的目的是公开一种从本论治,能解表清肺、降逆活血的疏肺定喘中成药。
依据中医药理论,本发明提出气血逆乱是导致哮喘的内因,对症治疗应采用宣发与肃降的药物,从而使肺部气血瘀滞得到治理,实现正常生理功能,达到平定哮喘的治疗效果。
疏肺定喘液的处方组成为牵牛子30克、桑叶15克、生石膏30克、鱼腥草30克、葶苈子10克、地龙30克、远志10克、礞石10克、玄参15克、川贝母10克、芦荟10克、郁金10克、罂粟壳10克。
方中牵中子、桑叶透解外感风热之邪;生石膏清透肺热,鱼腥草清热解毒,二药共同祛除雍于肺中之痰热以除烦止渴;葶苈子泻肺平喘,地龙清热平喘,二药同为利尿之剂,可引上逆之水邪外出;远志消痈祛痰,礞石下气消痰,玄参滋水而散结痰,配伍川贝母逾加强了散结化痰之效,四药相合,共奏祛痰止咳平喘之功;芦荟清泻肝与大肠之逆热,釜底抽薪;郁金清肝凉血、行气祛瘀;罂粟壳可奏肺气虚败,攻咳喘互逆之顽症。以上群药相配,能使肺之宣发与肃降生理功能正常循环,痰邪祛除,人体的气血逆乱得以疏通治理,从而喘咳自消。
疏肺定喘液有疏肺定喘,解表清肺,降逆活血的功能。本发明旨在设计宣发与肃降的方药,使人体肺部气血瘀滞得到治理,痰邪消除,从根本上根治了哮喘症证,总有效率达100%,其中治愈率为75%。
临床对比观察资料刘淑兰,女,64岁,有哮喘病史3年,易患感冒,咳喘互逆,曾服平喘中药华山参片、华山参滴丸等。患者于1992年3月7日以发热咳喘7天为主证,接受治疗,查患者舌红苔黄、少,脉弦细数,咳喘互逆,诊断为支气管哮喘。
患者平素体虚,肾不纳气,卫阳不能抗御外邪而易患外感,肺的正常宣发与肃降功能失调,导致气血逆乱。
患者发热伤阴而导致咳喘,昼轻夜重,痰黄而少,治以侧重清透肺热、酌加滋阴理气活血之品,给服本发明的疏肺定喘方药。经服2日,热退、咳停,再连服疏肺定喘方药4天,咳喘平息,病情消除,继服疏肺定喘方药6天,患者哮喘病痊愈追访至今(1992年12月)未复发本发明的剂型可以是丹剂、丸剂、液剂、颗粒剂等。下面提供一个疏肺定喘液工艺的实施例1、配料。按本发明中的处方,依法炮制合格,准确称量,分别存放。
2、渗漉。川贝母、远志、地龙用7倍量的70%乙醇提取,回收乙醇,浓缩到1.14。
3、水提取。生石膏、玄参、桑叶、芦荟、郁金、牵牛子、罂粟壳、葶苈子、鱼腥草、礞石共用水煮提取二次,第一次加水10倍量,煮2.5小时,第二次加水8倍量,煮2小时,合并二次水提取液,浓缩至1.14。
4、混合。将乙醇提取浓缩液、水提取浓缩液合并,加入单糖浆,加0.3‰的苯甲酸钠,搅匀,成品测比重为1.20。
5、装封。灌装入容器。
权利要求
1.一种中药疏肺定喘液,其特征是所述处方由牵牛子30克、桑叶15克、生石膏30克、鱼腥草30克、葶苈子10克、地龙30克、远志10克、礞石10克、玄参15克、川贝母10克、芦荟10克、郁金10克、罂粟壳10克组成。
2.按照权利要求1的疏肺定喘液,其特征是所述处方中的川贝母、远志、地龙用乙醇提取,浓缩,生石膏、玄参、桑叶、芦荟、郁金、牵牛子、罂粟壳、葶苈子、鱼腥草、礞石用水煮提取,浓缩,将乙醇提取浓缩液,水提取浓缩液合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哮喘病的疏肺定喘液中成药。本方从本论治,设计由生石膏、桑叶、芦荟、郁金、川贝母、鱼腥草等组成的宣发与肃降的方药,疏通与治理人体的气血逆乱,使肺的生理功能正常循环,有疏肺定喘、解表清肺、降逆活血的功能,从根本上根治哮喘病症,总有效率为100%,其中治愈率为75%。
文档编号A61K33/06GK1088786SQ9211182
公开日1994年7月6日 申请日期1992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1992年12月30日
发明者张贵发 申请人:张贵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