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药液注射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1864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次性药液注射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药液注射器,特别是一次性药液注射器。
为了避免给病人注射药液时产生交叉感染或战地急救、病人自救之需要,目前已设计出一些一次性注射器。中国专利CN88217656公开了一种一次性注射器,它是将尾部装有活塞的药瓶放在针筒内。使用时用芯杆推药瓶活塞,使针管刺穿药瓶,进而将药液推入针管。它实际上只是省去了吸药操作,并没有脱离传统的注射方式。中国专利CN87212011公开了一种击发式自动注射器,它由注射针、高压安瓿、和击发装置组成。使用时操纵击发装置,高压安瓿被注射针尾部击破,药液在高压下流入针管。该注射器存在的问题是1.高压气和药液混装在一起,所以注射时须将针头垂直朝下,安瓿尾部朝上,使气体集中在上面,以免进入人体。因此操作时并不方便,病人的姿势要受到诸多限制;2.安瓿被击碎后仍有细微玻璃屑进入人体的可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操作方便,并不受病人姿势限制的一次性药液注射器。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解决方案是所提供的一次性药液注射器具有一个两端尖锐的注射针和气压瓶。气压瓶内装有一个固联在瓶口密封垫上的药液囊,注射针的中部固联有上挡板和下挡板,并置于一个滑套内,该滑套套在气压瓶端部的导向套上;该导向套的壁上开有竖槽,位于上、下挡板之间的定位块的中部通过枢轴铰接在导向套的竖槽内,定位块的两端分别与滑套侧壁上的上、下定位孔相对。注射时,针头刺入肌肉,滑套顶部碰到肌肉后下移,使定位块下端缩入导向套内。此后,滑套的内顶面推动上挡板后移,并带动注射针后移,将药液囊刺破,在高压作用下药液自动注入肌肉。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加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拔针时本实用新型的状态示意图。

图1所示气压瓶1内充有高压气体,瓶口有密封垫2,药液囊3紧贴在密封垫2上,导向套4和密封垫2一起被封盖5封装在气压瓶1的瓶口处。注射针6的下端置于密封垫2的凹槽内,其上端穿过滑套7顶部的小孔8,其中部固联有上挡板9和下挡板10。为了避免在运输中或注射针还未刺入肌肉一定深度时可能会偶尔将药液囊刺破,同时又考虑到注射力的大小,注射针6的下端与药液囊3间的距离为1.5~2.5mm。定位块11有两个,它的中部用枢轴12铰接在导向套4的开口槽13内,并位于上、下挡板9、10之间。滑套7套在导向套4的外面。注射器的初始状态如
图1所示。两定位块11呈八字形,其下端伸入滑套7的下定位孔15内,其上端位于上挡板9的下面。注射时,手握气压瓶1,将针6刺入肌肉。开始时,由于定位块11的上端顶着上挡板9,所以针6不会移动。当肌肉接触到滑套7后,推动滑套下移,滑套7的下定位孔15将定位块11的下端向内推移,定位块的上端向外移而离开上挡板9。因此,滑套7可继续下移,其顶面推动上挡板9下移,针6下移,将密封垫2和药液囊3刺破,药液在气压的作用下通过针6注入肌肉。此时定位块11的上端已进入滑套7的上定位孔14,其下端顶着下挡板10,呈倒八字形,如图2所9示状态。所以拔针时,回拉气压瓶,可通过定位块11和下挡板10将针拔出,避免将针滞留在肌肉内。实际注射时,只要将针对准注射部位,推一下气压瓶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药液与高压气是分离的,所以不会发生气体进入肌肉的现象;注射针的空间位置可以是任意的,所以无论对病人还是对操作者来说都十分方便。
权利要求1.一种一次性药液注射器,具有一个两端尖锐的注射针6和气压瓶1,其特征是气压瓶1内装有一个固联在瓶口密封垫2上的药液囊3,注射针6的中部固联有上挡板9和下挡板10,并置于一个滑套7内,该滑套7套在气压瓶1端部的导向套4上,该导向套4的壁上开有竖槽13,位于上、下挡板9、10之间的定位块11的中部通过枢轴12铰接在导向套4的竖槽内,定位块11的两端分别与滑套7侧壁上的上、下定位孔14、15相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一次性医用注射器。它由气压瓶、置于气压瓶内的药液囊、固联在气压瓶端部的导向套、铰接在导向套上的定位块、套在导向套外的滑套和置于滑套内且中部带有上、下挡板的注射针组成。其中定位块位于上、下挡板之间,其两端分别与滑套侧壁上的上、下定位孔相对。注射时,针头刺入肌肉后由肌肉推动滑套后移,再推动下挡板后移,将药液囊刺穿,药液通过注射针进入肌肉。
文档编号A61M5/50GK2121964SQ92208819
公开日1992年11月18日 申请日期1992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1992年4月28日
发明者宿志德, 李宝全, 王培孝 申请人:西北医疗设备总厂劳动服务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