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康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2024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脊柱康复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用来为脊柱病患者进行治疗的医疗器具。
目前,现有的一种脊柱治疗器,它由底盘、支柱、杠杆、杠杆的一端为绳套,另一端为重物。治疗时,用绳套套住患者的脖子,由于重物的作用,绳套向上拉托脖子,这样来达到治疗的目的。但这种治疗器存在着不少的缺点一、治疗整复位置受到限制,不能根据患者的疼痛部位进行调整,因而不利于患者的治疗;二、它重量重、体积大、价格高,只有医院才能具备这种治疗器,患者只能到医院治疗,不能在家中或日常工作中使用,使患者的治疗非常不便;三、治疗时,由于绳套整体向上拉托脖子,使患者眼睛易于充血或感恶心,患者颇感不适;四、患者头的左、右、前、后的倾斜角度不能自调,必须依靠医护人员或家属的帮助,为人们带来诸多不便;五、仅起拉伸脊柱的作用,无药疗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脊柱康复器。它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患者可在家中或日常工作中自行治疗,使用调整方便,治疗时,患者无不适感,并可结合药物进行治疗。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支承板的形状为两端向内弯曲呈弧形状,尼龙扁带穿过每个支承板的穿槽将支承板组装成一体。
支承板向内弯曲的半径R1R2R3R4范围(35~55)mm。
支承板是由带药片凹槽的支承板与不带药片凹槽的支承板共同组成。
为了使患者在治疗时保持舒适,支承板上部外侧有垫布。
支承板可以由塑料或木材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它结构简单、体积小、价格低,病人可在家中或日常工作中就可佩戴治疗,解脱了病人往复医院的麻烦,患者可根据疼痛部位,自行调整支承板支承位置,方便实用,克服了过去治疗时由医护人员或家属协助操作所带来的麻烦,治疗效果佳,无不适感。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尽地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组装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支承板的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支承板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带药片凹槽支承板的左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带药片凹槽支承板的主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1)尼龙扁带;(2)支承板;(3)支承板;(4)拉带笺;(5)药片凹槽;(6)垫布。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下支承板(2)、(3)采用聚丙烯塑料用注塑机注射成型,然后进行消毒处理,支承板(2)、(3)两端向内弯曲,半径R1为45mm;R2为40mm;R3为48mm;R4为48mm;支承板(2)、(3)上有三个穿槽,三个尼龙扁带(1)穿过支承板(2)、(3)的穿槽,将12个支承板(2)、(3)组装成一体,支承板(2)、(3)的个数依据患者的体态来决定,对于成年人或胖人个数可多一些,对于小孩或瘦人个数可相应地少一些。支承板(2)、(3)的长度也不尽相同,这样是为了更好地支托头颅。支承板(2)上带有药片凹槽(5),在一个康复器中,一般配置两个这样的支承板(2),这样在治疗过程中药物可以起到镇疼、消炎、化的功效。为了在治疗保持舒适感,在支承板(2)(3)上部外侧有垫布(6),垫布(6)选用毛呢绒或毛毡。参见图6,使用时,利用三根尼龙扁带(1)的紧固力,使支承板(2)、(3)的弧形部分支承在肩、下额、后脑壳上,支承板(2)、(3)产生竖直方向的支承力,支持人体之柱,头颅挺拔,脊柱自然挺直,减轻脊柱各节间的压力,使得脊柱及周围肌肉放松,加快了血液循环。患者可根据疼痛部位来调整拉带笺(4),改变支承板(2)、(3)支承的部位。患者可在家中或日常工作中就可使用,解脱病人往复医院的麻烦。
权利要求1.一种脊柱康复器,其特征在于支承板(2)、(3)的形状为两端向内弯曲呈弧形状,尼龙扁带(1)穿过每个支承板(2)、(3)的穿槽将支承板(2)、(3)组装成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康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承板(2)、(3)向内弯曲的半径R1R2R3R4范围(35~5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脊柱康复器,其特征在于支承板是由带药片凹槽(5)的支承板(2)与不带药片凹槽(5)的支承板(3)共同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脊柱康复器,其特征在于支承板(2)、(3)上部外侧有垫布(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康复器,其特征在于支承板(2)、(3)可以由塑料或木材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脊柱康复器,其特征在它由若干个支承板组成,支承板的形状为两端向内弯曲呈弧形状,尼龙扁带穿过每个支承板的穿槽将它们组装成一体。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体积小,携带方便,患者可在家中或日常工作中就戴上治疗,方便实用,可由患者自行调整,解脱了患者往复医院的劳累,并克服了过去治疗时由医护人员或家属协助操作所带来的麻烦,结合药物共同治疗,疗效佳,患者无不适感。
文档编号A61F5/01GK2109825SQ9221109
公开日1992年7月15日 申请日期1992年1月11日 优先权日1992年1月11日
发明者蔡修盛, 董子和 申请人:蔡修盛, 董子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