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筛板式颅内病变定位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2019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筛板式颅内病变定位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
目前医用筛板式颅内病变定位尺,是由两块分别长15cm和8cm,宽10cm有筛孔的有机玻璃成直角镶嵌而成。筛孔横向纵向间距均为1cm。使用时,将颅脑CT片0-M线上各层面的病灶影像坐标换算成cm数,如要把病变图形标记在患者侧面头皮上,应测量每一层面病灶图形的前缘和后缘分别距颅骨前缘的距离。如把病灶图形标记在患者前面头皮上,应测量每一层面病灶图形的内侧缘和外侧缘分别距侧面颅骨的距离。然后把所测的数据分别标记在定位尺相应的层面上,各点相连成图形,再把定位尺框架于患者头颅上,使定位尺下缘与0-M线平齐,通过筛孔把病变图形标记在头皮上,即为病灶的表面标志,依此作为病变的穿刺范围。由于人的头颅是一个类似圆形的结构,用两块相互垂直的筛板构成的定位尺不能随病人头形变化,把图形标记在头皮上时必然出现误差,特别病灶较小时出现定位不准确,影响穿刺成功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原筛板式颅内病变定位尺存在的上述缺点,提供一种新型定位尺,准确地根据CT把病变图形移植在患者头皮上。
本实用新型的要点把筛板式颅内病变定位尺在水平方向分割成若干块小直角拐尺,用一装置把每一块小直角拐尺再组合在一起,每一小直角拐尺相互之间可以滑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用塑料或金属条做10个两边长均为15~18cm宽1cm的直角拐尺,并在同一边水平方向间隔1cm钻孔,在有孔的一边两端垂直方向上各凿一透槽长3~4cm,用宽0.5~1cm长10cm,厚度与透槽一致的塑料或金属板条把小直角拐尺串连在一起,两头镶嵌小塑料或金属片,防止滑脱。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由20个两边长15~18cm宽0.5cm筛孔间距为0.5cm的直角拐尺组合而成,以增加移植病变图形的精确度。
本实用新型中多个直角拐尺的组合方法,还可以用塑料或金属板条做两个可以滑动的箍,把多个直角拐尺套在一起,每一个直角拐尺之间可以滑动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定位尺框架于病人头颅上,将有筛孔的一面贴近于要移植图形的头皮上,定位尺下缘与0-M线平齐,用手掌推移定位尺无筛孔的一面,使每一小角尺与头皮接触,然后把事先标记在定位尺上的图形通过筛孔标记在患者头皮上。
附图
本实用新型、新型筛板式颅内病变定位尺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0个小直角拐尺1是用塑料或金属制成,在每个小直角拐尺的一边每隔1cm钻孔2,在有孔的一边两端垂直方向上各凿一透槽3长3~4cm,用两块宽0.5~1cm、长10cm厚度与透槽一致的塑料或金属板条4把10块小直角拐尺1串连在一起,在小板条4两端镶嵌小塑料或金属片5防止小直角拐尺1滑脱,使每一小直角拐尺之间可以滑动。如果不用透槽3及小板条4串连小直角拐尺,可以做两个可以滑动的箍6把10个小直角拐尺套在一起,每一小直角拐尺之间可以滑动。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筛板式颅内病变定位尺,由有筛孔的直角拐尺构成,其特征是所说的直角拐尺是由两边长均为15~18cm的10或20块小直角拐尺组合而成,小角尺之间可以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筛板式颅内病变定位尺,其特征是(2.1)在每一个小直角拐尺的同一边的垂直面上各凿一透槽[3]长3~4cm,(2.2)用宽0.5~1cm板条[4]将小直角拐尺串连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筛板式颅内病定位尺,其特征是用板条做两个可以滑动的箍[6]把小直角拐尺套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筛板式颅内病变定位尺,其特征是由塑料或金属制成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医用新型筛板式颅内病变定位尺,是由10块宽1cm或20块宽0.5cm两边长均为15~18cm有筛孔的小直角拐尺组合而成,小直角拐尺之间可以滑动。使用时根据颅脑CT片,把病变图形标记在定位尺上,把定位尺框架于患者头颅上,推动定位尺,使每一小直角拐尺与头皮接触,把病变图形通过筛孔标记在头皮上。克服了原筛板式颅内病变定位尺不能随头形变化而出现的定位误差。这对于提高颅内病变穿刺成功率具有突出的实用价值。
文档编号A61B6/12GK2119199SQ92211060
公开日1992年10月21日 申请日期1992年1月7日 优先权日1992年1月7日
发明者许春胜, 闵凡锦, 苏长海, 杜绪强 申请人:许春胜, 闵凡锦, 苏长海, 杜绪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