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疗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2630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灸疗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床。
灸疗原系民间传统疗法,已有五千多年历史,至目前仍为中医外治风寒、湿痹的手段之一。但是长期以来医界在研究发展上没有特色和新的创新,忽视了灸疗的可行性,因此,应用于临床也还延用过去的老一套方法,即在容器内放上点燃的艾条,将病人患处在其上灸疗,辅助于临床,存在着病人接受治疗时,缺乏舒适感,艾条烟雾散失大,灸疗效果不够理想等弊端。不能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灸疗专用床,使得艾条燃烧充分,病人接受治疗安逸舒适,艾条烟雾充分利用,治疗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方案是由公知技术中的床架、铺板等组成床的铺板上制有数个孔,孔内配有下部制有透气孔的铝锅,铝锅内设有艾条池,艾条池上设有带出烟孔的凹形锅盖,锅盖周围设有缠绕着棉布条的粗铁环,粗铁环上设有环形软垫。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该床由公知技术中的床架1、床面板3、铺板13、草席2组成,床的大小为一般单人床,即长为200厘米、宽为90厘米、高为65厘米。在铺板13上制有两个相距为35厘米的圆孔,孔的直径为21厘米,并使其中一孔离床的一端为35厘米;制两个高都是21厘米,直径为21厘米,在离其底部2厘米的周围均匀制上直径为2厘米的透气孔12的铝锅10,将这两个铝锅10穿过铺板13上的两圆孔,并使铝锅10上口超出圆孔约5厘米,然后把超出部分朝铺板13板面扳边锤平,使其牢牢卡在铺板13上。铝锅10内配有艾条池9,艾条池9用白铁皮制成,其直径为20.9厘米、高为4厘米,在其底部均匀制上直径为2厘米的进气孔11,置于铝锅10的锅口下2厘米处,高出锅口的2厘米扳边,使其置于铝锅10上,在艾条池9上盖有锅盖7,此盖中间略凹低于艾条池9上口平面,并在上面均匀制上直径为2厘米的出烟孔6,在锅盖7的周围设有内口直径为23厘米,并用棉布条缠绕的粗铁环5,在粗铁环5上设有内口直径为23厘米、外圆直径为55厘米、厚度为5厘米、面料为棉布、填充料为稻壳制成的环形软垫4。
使用时,将3-4个半截药用艾条8点燃,掰开放入艾条池9中,同时在掰开的艾条上洒上对患者治疗的有效中药末,盖上锅盖7后,将病者患处置于锅盖7的正上方,进行熏灸。用棉织品在上方封严,并使烟能正常在患处循环,以便达到舒筋活络,温通经脉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适用,将灸疗器与床结为一体,不但使得艾条得以充分燃烧,而且使得患者接受治疗时安逸舒适,艾条烟雾得以充分利用,治疗效果好,通过临床使用该床对风、寒、湿、跌打损伤等方面疾病治疗有其独到好处,在全国各城乡医院有普遍推广使用价值。
权利要求1.一种灸疗床,由床架1、铺板10、床面板3、草席2组成,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铺板13上制有数个孔,孔内配有下部制有透气孔12的铝锅10,铝锅10内设有艾条池9,艾条池9上设有带出烟孔的凹形锅盖7,锅盖7周围设有缠绕棉布条的粗铁环5,粗铁环5上设有环形软垫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灸疗床,其特征在于艾条池9在其底部制满进气孔11,艾条池9置于药锅10内上部。
专利摘要该灸疗床在普通床的铺板上制上孔,孔内配置有下部制有透气孔的铝锅,锅内上部设有艾条池,艾条池上设有制满小孔的凹形盖,盖的周围设有缠绕着棉布条的环。环上设有环形软垫。使用时病者患处置于艾条池上方熏灸,用棉织品在上方封严,并使烟能在患处循环。本实用新型将艾条池与床结为一体,不但使艾条充分燃烧烟雾散失少,而且使患者治疗时安逸舒适疗效好。
文档编号A61G7/00GK2142342SQ9221854
公开日1993年9月22日 申请日期1992年8月15日 优先权日1992年8月15日
发明者沈新成 申请人:沈新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