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肢体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3825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肢体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保健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医治下肢疾病的多功能肢体治疗仪。
人们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由于受自身生理及健康状况及季节和环境的变化,均会产生不同的疾病。例如对下肢来说,易患慢性缺血性疾病、关节炎、骨质退行病变等。目前用于治疗上述疾病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手术。另一种是药物治疗,这两种治疗方式均有其局限性,且副作用较大。而目前理疗仪器虽然种类繁多,但均为单纯的光、热疗法,单纯的负压疗法,疗效多无明显进展,另外对于下技的运动性疲劳,也没有较理想的恢复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可迅速解除下肢运动性疲劳,又可治疗慢性缺血性疾病的多功能肢体治疗仪。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一带有坐及靠背的轮式车体,其特征是在车体的前部设置有一下肢密封舱,在密封舱的下部安装有一可使密封舱周期性前后倾斜的液压装置,在密封舱的一端设置有带松紧套的肢体密封胶圈,在密封舱上还带有负压连接孔和可通入热风的正压连接孔。本实用新型操作前,先将液压装置与外部的液压系统联接,再将正、负压连接孔与外部系统及控制部分连接。然后病患者将其肢体通过肢体密封圈进入密封舱内,医务人员可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及疲劳程度等因素,进行周期性的正压、负压、电热气流和贝尔格氏运动,形成一个完整的生物和物理刺激的综合疗法,使充血和驱血过程迅速,新陈代谢加快,迅速达到治疗和康复的目的。
作用原理1、负压肢体充血,组织间含氧量增加,周围血容量增加。
2、正压驱血,促进代谢产物排除量增加。
3、气热肢体血管扩张,起“拔火罐”的广开腠理出汗的“扶正”和“祛邪”作用。
4、贝尔格氏运动,即肢体的高举和下垂运动,反复地这种动作,血柱地心引力作用,促进侧支循环,协同上述各种作用的综合。
本实用新型对下肢运动性疲劳和慢性缺血性疾病作贝尔格氏运动,可以迅速解除疲劳,对缺血或充血状态的肢体可以促进循环,开拓循环的作用。本结构在体育和国防方面,可迅速解除运动员比赛后的疲劳和士兵操练后的肢体疲劳、拘挛等。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效果明显,无任何副作用,应用范围广等特点。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
图1的剖视及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1、2所示,1为带有坐6靠背7的轮式车体,在车体1的前部设置有一下肢密封舱2,在密封舱上部安有可观察肢体皮肤变化的窥视孔3,在密封舱上还带有负压连接孔8和可通入热风的正压连接孔4,在密封舱与坐6相对的一端设置有带松紧套的肢体密封胶圈5。在密封舱的下部安装有一可使密封舱周期性前后倾斜(作贝尔格氏运动)的液压传动装置9,该液压装置通过耐压胶管13与液压机及控制部分连接。密封舱的负压连接孔通过胶管10与负压装置连通;密封舱的正压连接孔通过耐压管12与正压装置相连通,在靠近正压连接孔的耐压管内设置有一电热丝加热装置11。上述的负压装置、正压装置、液压机及控制电源同时受控于该治疗仪操纵台13。使用时,根据受治者的年龄、性别、病情和疲劳程度等,事先调好正负压力、温度和动作周期,通过操纵台的控制系统完成确定的参数和动作。肢体下垂位开始负压,到充血达顶点时,肢体抬高,此时,正压驱血动作开始,到驱血效应完成时,肢体动作下垂,然后再开始负压充血过程。肢体运动过程中,始终处于温热气流的冲击之中,通过窥视孔可以观察到肢体的变化(皮色、出汗程度等)加以随意调整,整个运动是由电控系统往复式的周期进行。
权利要求1.一种适用于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及解除运动性疲劳的多功能肢体治疗仪,它包括一带有坐及靠背的轮式车体,其特征是在车体的前部设置有一下肢密封舱,在密封舱的下部安装有一可使密封舱周期性前后倾斜的液压装置,在密封舱的一端设置有带松紧套的肢体密封胶圈,在密封舱上还带有负压连接孔和可通入热风的正压连接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仪,其特征是在正压连接孔的前端设置有一电热丝加热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仪,其特征是在密封舱上部安有窥视孔。
专利摘要一种适用于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及解除运动性病劳的多功能肢体治疗仪,它包括一带有坐及靠背的轮式车体,其特征是在车体的前部设置有一下肢密封舱,在密封舱的下部安装有一可使密封舱周期性前后倾斜的液压装置,在密封舱的一端设置有带松紧套的肢体密封胶圈,在密封舱上还带有负压连接孔和可通入热风的正压连接孔。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效果明显,无任何副作用,应用范围广等特点。
文档编号A61H1/02GK2137949SQ9223551
公开日1993年7月14日 申请日期1992年9月15日 优先权日1992年9月15日
发明者谭鸿雁 申请人:谭鸿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