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灸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6372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灸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新的灸疗装置,可用于临床治疗和强身保健。
针灸疗法是中华民族传统医学宝库的明珠,它实际上是针刺和灸相结合的治疗方法。由于针法的复杂性和技巧性,且对患者有较大的心理压力,不宜大众化、家庭化普及,故应充分研究,开发灸法,并使其得到推广普及。
目前临床采用的灸法很多,但仅仅是局部上的灸,效果不明显,故应用不太广泛。
本实用新型针对目前灸疗法中的不足,为能推广、普及灸疗方法,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简单、方便、易于自我治疗的灸疗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将多种温中类中草药合成的药剂置于加热器内加热后采用强力温通手段,使其药力侵入人体脉络,同时采用辅助手段,用铜棒或胶棒敲打穴位,配合温灸。
本灸疗法中所用加热器由前罩、主壳体、手柄及温度调节钮组成,在主壳体内装置有电阻丝,对药团加热,并通过调节电流来控制温度。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灸疗方法,采用强力温通手段,将温中类中草药合成的药剂加热,并使其药力侵入人体脉络,顺经而行,到达五脏六腑及期四肢末梢,以获得行经散邪,止痛除病的效果。同时辅以自行研究的属振挺疗法类的“铜棒疗法”,对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及各种腰腿疼病,腰椎间盘脱出症等有明显疗效。
结合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为实施灸疗法的加热装置。
1-橡皮包条2-前罩3-隔网4-主壳体5-电阻丝6-底座7-电源开关8-手柄9-温度调节纽10-外接电源在实施中1、将多味温中类中草药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团形状的纤维团。
2、加热器由前罩[2],主壳体[4]及手柄[8]及温度调节纽[9]组成。为防止使用时灼伤人体,在前罩[2]的前喷口处包覆橡皮条[1],在前罩[2]内装有金属隔网[3]。前罩[2]与主壳体[4]间螺纹连接。
3、将加热器的前罩[2]打开,将一枚药团置于主壳体[4]内。
4、打开电源开关[7],使加热器通电,用电阻丝[5]将药团加热至35℃~55℃。
5、根据需要通过温度调节钮[9]调节电流,控制温度,并将加热器喷口对准某穴位,距人体约10公分处喷灸,一般喷灸时间为45分钟。
6、喷灸完毕,先用一棒端带有φ50mm圆球的铜棒在穴位上轻轻敲震,以无明显痛感为宜,振击约10分钟后再用胶棒在人体表面轻敲,直至皮肤表面发热为止。铜棒与胶棒长约300mm,直径为15mm。
权利要求1.一种灸疗装置,其特征是由前罩[2]、主壳体[4]、手柄[8]、温度调节钮[9]组成,在前罩[2]喷口处包裹一橡皮条[1],在前罩[2]内有金属隔网[3],在主壳体[4]内有一电阻丝[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灸疗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一铜棒或胶棒,用于敲打穴位。
专利摘要一种新的灸疗装置,可用于临床治疗各种腰腿痛病和强身保健。为解决目前医疗中将灸疗做为辅助手段,局部灸疗,效果不明显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将多种温中类中草药合成的药剂,置于加热器内加热后,采用强力温通手段,使其药力侵入人体脉络,然后用铜棒和胶棒敲打穴位,配合温灸。应用本灸疗法所用的加热器利用电阻丝加热,并通过调节电流来控制温度,以适应不同患者的需要。
文档编号A61H23/06GK2174202SQ93210449
公开日1994年8月17日 申请日期1993年4月18日 优先权日1993年4月18日
发明者李国栋, 张炜 申请人:张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