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氧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7919阅读:36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吸氧夹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主要涉及治疗用吸氧器具。
现有技术的吸氧器具主要有鼻导管、鼻塞、面罩这三种形式。鼻导管主要存在使用前要专门进行消毒,要求插入深,因此在插入时会给鼻粘膜产生机械刺激,使病人产生痒痛等不适。另外,鼻导管是单孔吸氧,且管径较细,氧流速度大,对局部的刺激大,一般耐受的氧流量<5~6v/min,而且在呼气时,氧气排除较多而造成浪费,临床上已较少用。鼻塞置于病人的鼻前庭,在使用中比鼻导管舒适,但其将一侧鼻孔完全堵塞,使通气面积减少一半,尤其是对已存在通气障碍的病人,感觉更明显。另外,一侧鼻孔进氧,尽管比鼻导管孔径大,局部刺激变小,但在大流量吸氧时,也不能耐受,原因一是局部刺激,二是氧气与呼气成反向运动,明显影响呼气。对鼻塞来说,一般耐受的氧流量为7~8V/min。面罩吸氧较舒适,而且罩内氧气浓度稳定,不影响通气功能,但其使用较复杂,很不方便,一段时间后罩内CO2浓度高,且浪费氧气严重,临床上也很少应用。中国专利CN89213926公开了一种凹形双插管的吸氧器具,但其仍存在分大中小三种型号,通用性差,使用不方便,需要其它辅助装置固定等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本低,使用方便,不影响或少影响通气,减少局部刺激,节约氧气的吸氧夹。
本实用新型的吸氧夹,包括两个吸氧管,两吸氧管之间用铰链连接,而且两吸氧管之间有弹性材料相连接,两吸氧管呈Y形与输氧管相通。
在两吸氧管的尾部有手柄分别与其连成一体,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局部刺激轻微,对通气影响小,明显提高病人对氧流量的耐受度,经测试可达12V/min,而且节约氧气,是目前理想的吸氧器具。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中1吸氧管2吸氧管3弹性材料4输氧管5手柄6手柄。
本吸氧夹是采用双鼻孔给氧,以分散氧流量。吸氧管1和吸氧管2用铰链连接,其分别可以绕其铰链连接处转动,弹性材料3可放置在两吸氧管连接的铰链前部,使两吸氧管前端产生夹持弹力,可以用此力把吸氧夹固定在病人的鼻中隔前缘,使用时非常方便。输氧管4呈Y形与两吸氧管的尾部相通。两吸氧管与鼻腔呈倒三角相通,使病人呼气时,能产生较大的冲力以抗氧气流出,从而减少氧气的浪费。吸氧夹前端占每个鼻孔的不足1/3,且两吸氧管在弹性材料作用下产生的夹力使鼻中隔变窄,增加了鼻腔出口的面积,尽可能地减少对通气的影响。弹性材料可以是弹性皮条,弹簧或胶管等。在每个吸氧管的尾部均连接一手柄,方便使用。
权利要求1.一种吸氧夹,包括吸氧管(1)和吸氧管(2),及与吸氧管连接的输氧管(4),其特征在于吸氧管(1)和吸氧管(2)之间用铰链连接,其两者之间有弹性材料(3)相连接,吸氧管(1)和吸氧管(2)与输氧管(4)呈Y形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氧夹,其特征在于吸氧管(1)的尾部有手柄(6)与其连成一体,吸氧管(2)的尾部有手柄(5)与其连接成一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主要涉及输氧用器具。现有技术的吸氧器具局部刺激大,影响通气,氧气浪费大,不能耐受大氧流量等缺陷。本实用新型用双吸氧管,两吸氧管之间采用铰接,且有弹性材料连接,输氧管与两吸氧管成Y形连接,在两吸氧管的尾部分别有手柄与其连成一体。本吸氧夹吸氧舒适,使用方便,局部刺激轻,节约氧气,明显提高对氧流量的耐受度,是目前理想的吸氧器具。
文档编号A61M15/08GK2155888SQ9323121
公开日1994年2月16日 申请日期1993年6月16日 优先权日1993年6月16日
发明者阎象福 申请人:阎象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