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鼠笼式″顶夹外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8109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鼠笼式″顶夹外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四肢骨折整复外固定的医疗器械。
骨折整复外固定器是为了使骨折后及时行到可靠的整复、固定、愈合,尽早恢复四肢运动的功能。目前国内外使用的固定器,一般属于体外刚性固定装置,结构复杂,体积较大,既妨碍患者的功能锻炼,又给医务工作者带来繁锁的包扎、着装、使用、拆装不方便,即使是现阶段使用的较先进的外固定器,也存在下列问题1.只起同一面的固定作用,容易产生骨折端的旋转位移,稳定可调整性差;2.由于采用骨针穿骨定位、给患者带来额外的骨质损伤,和骨髓感染,影响患者早日康复(见骨折外固定器,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呈90213092.7)。
本实用新型克服以上缺点它是由“鼠笼式”固定架和牵引器两部分组成,其中牵引器是辅助部件,其主要零件有螺孔钢(3)调、节针(4)、木制小夹板(2)、伸缩调节杆(7)、牵引臂座(6)及一些连接夹板与钢圈的小螺钉,其特征在于小夹板与螺纹孔钢圈用螺钉联接,小夹板上固定调节针,调节针扎入肌肤顶住骨头,牵引器与小夹板用螺钉联接,牵引臂座是球形绞联有一定的灵活性,牵引器上一端有螺纹,另端有活动套轴可使骨折面产生纵向移动和旋转。螺纹孔钢圈上有等距离的螺纹孔可固定的数量不一的小夹板。采用调节针从多方向顶紧骨头,小夹用适当力挤夹骨折周围组织,既有调节针对骨的顶压力又有小夹板对肌肤的挤夹力,大大地增强了稳定性。牵引器的拉引可使骨折端面分离进行准确有效地吻合,而且从复位固定起,患者能进行有效的功能锻炼,能大大缩短愈合时间。由于小夹板用材制造,在治疗期间便于X光拍片检查,能随时纠正残余移位。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详细叙如下


图1是“鼠笼式”顶夹外固定器结构视图。
图2是木制小夹板视图。
图3是螺纹孔钢圈视图。
图4调节针视图。
图5是牵引器视图。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使用方法1.在骨折处无菌消毒,套上二个合适的多孔钢圈(3)在局麻或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扎调节针(4)(调节针根据需要的位置避开血管神经在无菌下进行);2.缠绕无菌绷带约3至4层松紧适度,根据调节针的位置在小夹板(2)上钻孔,分别套在调节针螺纹端然后以对称的位置分别安装在二钢圈上;3.调节骨折近调节针使骨位于“鼠笼式”夹板的中心,助手或牵引器牵引远端骨折,调节夹板远端调节针使侧方移位;成角移位,旋转主移位消除4.X线拍片观察复位情况再调动调节针纠正残余移位,固定调节针防止自旋松动骨折再移位。术后一周左右消肿后离床锻炼;5.牵引器(5)系辅助部件多用股骨骨折在复位时助手牵引无力或无牵引床时方可使用以帮助调节针使骨折达到良好的复位。
实施例螺孔钢圈(3)用普通钢材制成,孔为等距离螺纹孔直径为4.5至5MM,钢圈直径根据肢体的尺寸设计系列规格。牵引器(5)用普通钢材制成。调节针(4)用骨科不锈钢制成。小夹板用有韧性、弹性、木质比较硬的材料制成。
权利要求1.一种“鼠笼式”顶夹外固定器是由“鼠笼式”固定架和牵引器两部分组成,其中牵引器是辅助部件,其主要零件有螺孔钢圈(3)、调节针(4)、木制小夹板(2)、伸缩调节杆(7)、牵引臂座(6)、及一些连接小夹板与钢圈的小螺钉,其特征在于小夹板与螺纹孔钢圈用螺钉联接,小夹板上固定调节针,调节针扎入肌肤顶住骨头,牵引器与小夹板用螺钉联接,牵引臂座上是球形铰联有一定的灵活性,牵引器上一端有螺纹另端有活动套轴可使骨折产生纵向移动和旋转。
2.根据权利1所述的“鼠笼式”顶夹外固定器,其特征在于螺纹孔钢圈上有等距离的螺纹孔可固定数量不一的小夹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四肢骨折整复外固定医疗器。它是由牵引器和“鼠笼式”固定架两部分组成,其主要零部件有螺纹孔钢圈,调节针,木制小夹板,伸缩调节杆,牵引臂座等。它是通过牵引器和固定架对四肢骨折产生纵向牵引,复位、加压、纠正骨折端旋转,重叠能多方位固定而且折端充分吻合。它与目前外固定器相比,作用力、稳定性强,既有小夹板对肌肤的挤力,又有调节针对骨质的顶压力。
文档编号A61B17/58GK2168559SQ9323389
公开日1994年6月15日 申请日期1993年5月10日 优先权日1993年5月10日
发明者宋西正 申请人:宋西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