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手术球内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8289阅读:7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眼科手术球内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眼科手术中用于剪切眼内组织的手术剪,特别是细微眼科手术用球内剪,属医疗器械。
眼科手术中的眼后部手术,如视网膜剥离手术、玻璃体手术等均需在细微镜下进行,手术精细,眼内组织的切口十分微小,现有的普通眼科手术剪不能适用。随着我国细微眼科手术的开展,需要开发适用的手术剪。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细微眼科手术使用的手术剪——眼科手术球内剪,它剪切口小,使用灵便。
本眼科手术球内剪包括一个管状把手和一对刀片,把手设有操作手柄,刀片由定刀片和动刀片组成,定刀片通过套管与把手固定联接,动刀片与穿过套管的内芯连成一体,二刀片与纵轴线成一定角度,内芯与螺旋杆相连,螺旋杆通过麻花状扭曲的螺旋片与滑动套前端的滑槽插接,并通过弹簧、顶杆与手柄联动,滑槽的宽度向槽底方向渐减。当滑动套在手柄作用下向前推进时,滑动套对螺旋片的扭曲面的作用力使螺旋杆径向旋转一定角度,从而使内芯及动力片随之旋转,刀口闭合剪切,当手柄作用消失时,弹簧复位,螺旋杆反相旋转复位,刀口自动张开。
本实用新型刀片小而精细,而把手较长易于把握,按压手柄剪切,松手后自动张开,操作灵便,适合于细微眼科手术使用。
以下结合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图。
图2是图1中剪刀主体组件20的结构图。
图3是图2中滑动套与顶杆、螺旋杆的连接关系图。
图4是图3的A向视图。
图5是图4的B-B剖视图。
如图1所示,本眼科手术球内剪有一个管状把手2、手柄3及定片27、动片28,两刀片通过剪刀主体组件与手柄2相联。图2是剪刀主体组件20的内部结构,定片27与套管26连成一体,动片27与内芯25连成一体,两刀片与套管轴线成一定角度α,该角度根据手术需要设计。内芯25穿过套管26与螺旋杆24相连,螺旋杆由连成一体的柱体24-3、螺旋片24-2和柱塞24-1组成(见图3),其后端依次为滑动套22和顶杆21,顶杆21的后端与手柄2的凸头4相联。弹簧23套于螺旋片外,两端与滑动套22及螺旋杆的柱体24-3相抵。滑动套22的结构见图4和图5,它前端有一个横向滑槽22-2,槽宽自槽口向槽底方向渐减,槽壁呈斜面,滑动套侧壁开有柱塞孔22-1,它与滑槽22-2相通,螺旋杆的柱塞22-1由此孔装入滑动套内,同时螺旋片22-2的端部插入滑槽22-2内。手柄凸头4的后方设有调节座3和调节螺栓5(图1),用以调节刀口的张开角度。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如下按压手柄2,凸头4向前运动一定距离,推动顶杆21和滑动套22,并压缩弹簧23,滑动套22向前推进过程中,滑槽壁作用于螺旋片23,由于螺旋杆轴向无位移,迫使它径向旋动一定角度,同时内芯带动动刀片28向定刀片方向旋转闭合。松手后,弹簧23复原,滑动套及顶杆向后运动恢复原位。刀口自动张开。
权利要求1.眼科手术球内剪,包括把手和一对刀片,把手设有操作手柄,其特征是刀片由定刀片和动刀片组成,定刀片27通过套管26与把手1固定联接,动刀片28与穿过套管的内芯25连成一体,二刀片与纵轴线成一定角度,内芯25与螺旋杆24相连,螺旋杆通过麻花状扭曲的螺旋片24-1与滑动套22的滑槽22-2插接,并通过弹簧22及顶杆21与手柄2联动。
2.如权利要求1的眼科手术球内剪,其特征是滑槽22-2的宽度向槽底方向渐减。
3.如权利要求2的眼科手术球内剪,其特征是手柄凸头4的后方设有调节座和调节螺栓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细微眼科手术用的球内剪,包括把手和操作手柄,它的刀片由定刀片和动刀片组成,定刀片通过套管与把手固定联接,动刀片与穿过套管的内芯连成一体,二刀片与纵轴成一定角度,内芯与螺旋杆相连,螺旋杆通过麻花状扭曲的螺旋片与滑动套的滑槽插接,并通过弹簧及顶杆与手柄联动。当按压手柄时,螺旋杆带动内芯及动刀片旋转一定角度,刀口闭合,松手时,刀口自动张开。本剪刀片小而精细,而把手较长适用于细微手术,使用灵便。
文档编号A61F9/00GK2171332SQ93236978
公开日1994年7月13日 申请日期1993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1993年5月31日
发明者潘公衡, 傅坤元 申请人:苏州医疗器械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