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8324阅读:6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空调帽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帽子,是一九九二年五月二十一日本发明人申请的实用新型“空调帽”(以下简称“原空调帽”)的更新换代产品。
原空调帽虽有一定的散发头热、降低头部温度之功能,但是,当环境温度高于30℃时,其散热降温功能明显下降,尤其,随环境温度之升高,其散热降温功能将很快消失,使人头部基本没有清凉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并在炎热的夏季具有明显清凉感,同时又具有健脑等保健功能的新型空调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一种新型空调帽,其特征在于它由帽体1、自动致冷控制器4、致冷片5、致冷器6、散热器7、连接片9、发凉体14等主要部件组成。
本实用新型不用任何制冷剂,只需使用普通小型电池或小型充电电池即可正常工作,使本实用新型帽自动实现冷热循环之功能。其调节温度在22℃至27℃间任意可调,最低调节温度可达20℃以下。夏季外出戴用本实用新型帽,使人体头部具有明显持久的舒适凉意,可降温消暑,使人精神焕发。当环境温度低于30℃时,本实用新型帽与原空调帽配合使用,则不用任何能源和制冷剂仍可达到散热降温、自动冷热循环之功能。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路工作原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与原空调帽配合使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图1中的温度控制旋钮2安装在图2中的电位器W的调整轴上,通过调整温度控制旋钮2即可同步调整电位器W。

图1,2,自动致冷控制器4、致冷片5、致冷器6、散热器7、电源8、连接片9及塑料搭扣10均有序的安装在帽体1之上。自动致冷控制器4主要由图2中(除致冷器6外)的电子元器件组成。电源开关3、温度控制旋钮2安装在自动致冷控制器4的面板上。致冷器6由半导体致冷器组成。致冷器6的冷端与致冷片5紧贴,致冷器6的热端与散热器7紧贴,且致冷片5与散热器7通过帽体1相互隔绝,致冷片5的长宽与人体前额相吻合。电源8由电池盒与干电池或可充电池组成。连接片9由尼龙搭扣组成,它是与原空调帽配合使用的连接装置。通过塑料搭扣10使本实用新型帽戴在头部。帽体1由普通布织品和聚乙烯薄片制成,致冷片5与散热器7均由铝合金或纯铝材或其它导热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电路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采用一块单片时基集成电路IC组成无稳态多谐振荡器,外接电阻R1、R2和电容C1组成时间常数电路。此电路不需外来触发信号,合上开关3即可正常工作。改变R1和R2可改变振荡频率和占空系数,改变电容C1可单独改变振荡频率而不影响占空系数。此电路可生产各种时钟脉冲串。图2电路中R1、R2和C1已选定,使时基集成电路IC之输出端高电平维持时间约30秒,低电平维持时间约8秒,当开关3合上后,电源E即接通,时基集成电路IC输出电压即在高电平与低电平之间来回跳变、翻转不止。该输出电压通过电阻R3和电位器W加至晶体三极管BG1的基极,因此BG1基极电位亦在高电平与低电平之间来回跳变、翻转不止,使晶体三极管BG1和BG2组成的复合管亦呈现时而导通时而截止的状态,最终使电路负载致冷器6时而得电工作,时而断电关闭,其通电时间约为30秒,断电时间约为8秒。当致冷器6通电30秒后其冷端致冷达到所需温度,复合管BG1和BG2截止,此时,致冷器6冷端温度通过致冷片5维持一段时间后逐渐上升,约8秒左右,其温度上升至某一限定值时,复合管BG1和BG2导通,致冷器6又重新得电工作。如此周而复始,通过控制复合管BG1和BG2的导通和截止时间,进而控制致冷器6的通电和断电时间,最终达到自动控制致冷器6冷端温度之目的。由于致冷器6呈间断工作状,因此图2电路是一种节能电路,可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此外,图2电路还有限流和稳流之作用。当调整电位器W时,晶体三极管BG1之基极电位随之改变,复合管BG1和BG2的导通电流亦随之改变,即致冷器6的工作电流可通过电位器W得到调整。实验测试证明,致冷器6的工作电流在0.1A至2A间连续可调,由于致冷器6冷端温度的大小与其工作电流直接相关,因此,调节电位器W即可直接控制致冷器6冷端之温度。
致冷器6的热端在工作中产生的高温通过散热器7散发。
由于致冷器6的冷端与致冷片5紧密相连,又致冷片5是温度的良导体且紧贴头部前额,因此,由自动致冷控制器4控制的致冷器6冷端的低温即直接传递给人体头部,同时,头部前额的高温亦得到中和、散发,使人感到明显的凉意。从而实现了冷、热自动循环的功能。
如图2,电路中主要电子元器件描述及其连接关系如下IC是一块单片时基集成电路,IC的第4脚和第8脚相连接后与电阻R1和电源开关3并接,IC的第6脚和第7脚相连接后与电阻R1和R2并接,IC的第2脚与R2和电解电容C1并接,C1的负极接地,电容C2接于IC的第5脚和电路的地端之间,IC、R1、R2和C1组成无稳态多谐振荡器。IC的输出端第3脚接电阻R3和电位器W,IC第3脚输出的电压经电阻R3和电位器W为晶体三极管BG1和BG2组成的复合管提供基极偏置电压,调整电位器W可改变复合管的偏置电流,进而控制接于复合管集电极回路的致冷器6的工作电流。致冷器6使用单级温差电致冷组件,又称陶瓷平板型一级半导体致冷器件,简称半导体致冷器。其重量轻,体积小,并有相对高的致冷量。致冷器6具有冷端和热端两个端面,当致冷器6通过某一定向直流电后,其冷端将致冷,热端将致热。如
图1,致冷片5安装于本实用新型帽的里侧,靠近与人体前额相接触部位,致冷片5的另一侧紧贴两块致冷器6的两个冷端,致冷器6的两个热端紧贴两块散热器7,当致冷器6通过一定向直流电后,致冷器6的冷端便很快致冷,产生低温,其低温温度随通过其电流大小而变化,此低温通过与冷端紧密相贴的致冷片5迅速传递、扩散,使与致冷片5相接触的人体前额表面很快具有低温、凉爽感,同时,致冷器6的热端所产生的高温,亦随之通过与其相紧贴的散热器7向四周空间散发。调整电位器W,即可调整致冷器6的工作电流,从而改变致冷器6冷端温度的高低,最终实现自动调节与人体前额相接触的致冷片5低温温度的高低。
综上,图2电路是通过限时电子无触点开关和限流加稳流的多重作用,实现了本实用新型帽的自动致冷控制功能,并利用半导体致冷技术实现了本实用新型的主要致冷功能。
如图3,由连接片9、空心散热金属管11、金属帽体12、通气沟道13组成发凉体14。发凉体14主要由金属构成。当发凉体14(原空调帽的主要部件)紧贴人体前额戴用时,低于人体温度的金属材料的低温便很快传递给人体,随之,大于金属材料的人体的高温又传递给发凉体14。由于发凉体14由金属帽体12及60段空心散热金属管11和18条纵横相连的通气沟道13组成(详见空调帽说明书,中国专利号XL92213906.7),因此,发凉体14具有很好的散热效果,故,当大于金属材料的人体的高温传递到发凉体14时,便迅速向发凉体14的周围空间散发,使发凉体14基本保持其原有的金属低温,之后,该金属低温又立即传递给人体,如此周而复始。当环境温度低于30℃时,本实用新型帽与原空调帽如图3所示配合使用,可切断电源开关3,即不用任何能源和制冷剂实现人体头部散热降温、自动冷热循环之功能。此时,本实用新型帽可做为发凉体14的遮阳部件,使发凉体14防止太阳照射,保持最佳散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帽无任何噪音和机械振动,无任何污染。
本实用新型做为医疗保健用品,一年四季都可使用。由于本实用新型帽具有散发头热,降低头部温度之功能,因此,本实用新型帽对脑力衰弱,健忘失眠及脑充血、脑溢血等症均有一定之预防作用。若脑力劳动者戴用本帽,会顿觉兴奋、头脑清醒、思路敏捷,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延长工作时间、保持充沛精力大有裨益。
本实用新型若做为基本部件用于各型帽子中,可制做成具有散热降温、冷热自动循环功能的各种旅游帽、草帽、工艺帽、保健帽、工作帽、警帽、军帽等等。
权利要求1.一种空调帽,其特征在于它由自动致冷控制器4、致冷片5、致冷器6、散热器7、电源8、连接片9及塑料搭扣10等主要部件组合于帽体1之上,致冷片5的长宽与人体前额相吻合,致冷器6由半导体致冷器制成,自动致冷控制器4的面板上安装有温度控制旋钮2,可对致冷片5和致冷器6的温度实现任意调节。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帽,其特征在于自动致冷控制器4中的单片时基集成电路IC的第3引脚通过电阻R3和电位器W与晶体三极管BG1和BG2组成的复合管的基极相连接,半导体致冷器6串联于复合管集电极回路。致冷器6的冷端与致冷片5紧贴安装,致冷器6的热端与散热器7紧密相贴安装,且致冷片5与散热器7通过帽体1相互隔离。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帽,其特征在于本帽可与发凉体14组合使用,发凉体14由连接片9、金属帽体12、许多段空心散热金属管11和许多条纵横相连的通气沟通13组成。
专利摘要一种空调帽,它由安装于帽体上的自动致冷控制器、致冷片、致冷器、散热器、电源及发凉体等主要部件组成。自动致冷控制器、致冷器和电源相互间为电连接结构,发凉体、散热器、致冷器和致冷片顺序紧密相贴。本实用新型不用制冷剂可产生低于环境温度5℃以上的低温,具有自动冷热循环、散发头热、降温消暑之功能。环境温度低于30℃时,本实用新型在不用制冷剂的同时,亦不用任何能源,仍具有散发头热和自动冷热循环之功能。
文档编号A61F7/00GK2182537SQ93237659
公开日1994年11月16日 申请日期1993年9月24日 优先权日1993年9月24日
发明者孟友良 申请人:孟友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