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插瓶针带液体空气过滤器的一次性输液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2309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长插瓶针带液体空气过滤器的一次性输液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塑料输液器的设计与制造技术领域。
目前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的一次性输液器是由头皮针、排气针、滤网、流量器、三通滴壶、插瓶针依次用塑料管连接而成。插瓶针座上有2个管孔,一个是回气孔,它与插瓶针中的一条针孔相通,上端开口在针尖。另一个是输液孔,它与插瓶针中的另一条针孔相通,上端开口在针尾。输液时,空气经回气孔通过药液进入输液瓶顶部,使瓶内外大气压平衡,药液在重力作用下通过输液器流入人体的静脉。其缺点是在空气从回气孔经过药液上升到瓶顶部的过程中,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微粒、有毒物质、细菌和病毒等,部分地溶解于或沉积在药液中,从而使灭菌的药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甚至发生交叉感染、输液反应等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输液器的缺陷,提供一种能防止药液被空气污染的输液器,即插瓶针超液面和回气孔带液体空气过滤器的一次性输液器。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如附图所示,它是由头皮针(1)、排气针(2)、滤网(3)、流量器(4)、三通滴壶(5)、插瓶针(6)、液体空气过滤器(7)依次用塑料管连接而成。插瓶针的长度为165~170毫米,针尾的输液孔瓶内开口与针尖的回气孔瓶内开口距离为130~135毫米。插瓶针的长度、针尾的输液孔瓶内开口与针尖的回气孔瓶内开口的距离这两个数据,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是必不可少的。液体空气过滤器与回气孔相连,它有2个开口,一个是进气口(8)、另一个是出气口(9),输液时,空气由进气口通过管腔较细的进气管进入过滤器内液体的底部,产生微小气泡后升入液面上,由出气口排出,再进入输液瓶顶部。 本实用新型输液器的使用方法是将插瓶针从输液瓶塞插入一部分后,按压液体空气过滤器,使输液瓶内液体由回气孔倒流至过滤器内,体积占过滤器容积的2/3左右,然后再将插瓶针插至针尖超出药液面为止(输液瓶倒挂)。
本实用新型的取材和制造技术与目前使用的塑料输液器基本相同,其不同点是插瓶针加长,回气孔带液体空气过滤器。
本实用新型实用于250毫升及500毫升输液瓶,若用于较小的输液瓶时,可将插瓶针适当剪短。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


图1-头皮针 2-排气针 3-滤网 4-流量器 5-三通滴壶 6-插瓶孔 7-液体空气过滤器 8-进气口及进气管 9-出气口及出气管
权利要求长插瓶针带液体空气过滤器的一次性输液器,由头皮针、排气针、滤网、流量器、三通滴壶、插瓶针依次用塑料管连接而成,其特点在于插瓶针(6)加长,回气孔带液体空气过滤器(7),插瓶针(6)的长度为165~170毫米,针尾的输液孔瓶内开口与针尖的回气孔瓶内开口距离为130~135毫米,液体空气过滤器的进气口(8)与伸入其底部的进气管相连,出气口(9)在其顶部经出气管与回气孔相通。
专利摘要长插瓶针带液体空气过滤器的一次性输液器,其特点在于插瓶针加长,回气孔带液体空气过滤器,插瓶针的长度为165~170毫米,针尾的输液孔瓶内开口与针尖的回气孔瓶内开口距离为130~135毫米。 液体空气过滤器有进气和出气两个口,进气口与较细的伸入其底部的进气管相连,出气口在其顶部经出气管与回气孔相通。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空气被灭菌的液体过滤后,经插瓶针直接进入输液瓶顶部,不经过瓶内药液,防止了空气对药液的污染,避免了输液反应和交叉感染等的发生。
文档编号A61M5/165GK2209992SQ9423069
公开日1995年10月18日 申请日期1994年11月19日 优先权日1994年11月19日
发明者范恩贺 申请人:范恩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