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骨折牵引复位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2314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上肢骨折牵引复位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医疗器械,骨科手术器械,上肢骨折牵引复位架。
创伤骨科病人中,上肢骨折较常见,多数采用手法复位治疗,但操作不易,常需2—3人才能进行骨折复位和外固定手术,当医生交换手法和外固定时会发生再移位,反复多次复位是常事,给患者增加了痛苦,目前尚无专门用于上肢骨折整复的器械。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能帮助医师进行上肢骨折整复的器械。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上肢骨折牵引复位架,其特征在于有一个马蹄形固定夹[1],其上面有一垂直的,可伸缩的立杆[2],立杆[2]上端有挂物的悬臂,马蹄形固定夹[1]的下面有一横向的,与立杆垂直,与立杆[2]的悬臂平行的,可伸缩的T形横杆[3],T形横杆[3]的顶端有一转动轴[4],转动轴[4]一侧连有牵引齿轮[5],转动轴[4]通过牵引绳[6]连接肘部牵引钩[7],马蹄形固定夹[1]下端有固定螺丝[8]。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上肢骨折牵引复位架,由马蹄形固定夹[1]固定在患侧上肢的手术台沿,由固定螺丝[8]拧紧,患肢腕部用吊带套住或用夹指牵引器夹住手指,将患肢悬挂于立杆[2]的悬臂上,调节T形横杆[3],把肘部垫好;将肘部牵引钩[7]置于肘部,转动牵引齿轮[5],带动转动轴[4],拉紧牵引绳[6],即可进行牵引复位,对尺挠骨折,则应轻轻旋转前臂,即可使尺挠骨分开。伴有上下尺挠关节脱位的骨折,则在牵引后,脱位关节常可复位,不需再加手法。对于柯雷氏骨折,不用腕部吊带,改用夹指牵引器;开放性骨折,先进行清创术,再行牵引架牵引复位。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上肢骨折牵引复位架,由于牵引力持续、均匀稳定,即能使移位的组织很快回复到正常解剖位置,骨折断端亦随之对线对位。
附图
为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上肢骨折牵引复位架的结构示意图,马蹄形固定夹[1]由固定螺丝[4]拧紧固定于手术台侧,上边立有悬挂有腕部吊带[9]的可伸缩立杆[2],侧面与其垂直的是可伸缩的T形横杆[3];T形横杆[3]的顶端为侧面连有牵引齿轮[5]的转动轴[4],肘部牵引钩[7]通过牵引绳[6]与转动轴[4]联连。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上肢骨折牵引复位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靠,只需一人即可进行骨折整复,由于是在持续,均匀牵引状态下完成骨折复位及外固定,不会发生骨折再移位。各级大小医院、成人、小孩,左右上肢均适用。
权利要求1.上肢骨折牵引复位架,其特征在于有一个马蹄形固定夹[1],其上面有一垂直的,可伸缩的立杆[2],立杆[2]上端有挂物的悬臂,马蹄形固定夹[1]的下面有一横向的与立杆[2]垂直,与立杆[2]的悬臂平行的,可伸缩的T形横杆[3],T形横杆[3]的顶端有一转动轴[4],转动轴[4]一侧连有牵引齿轮[5],转动轴[4]通过牵引绳[6]连接肘部牵引钩[7],马蹄形固定夹[1]下端有固定螺丝[8]。
专利摘要医疗器械,上肢骨折牵引复位架,包括有马蹄形固定夹、上端有挂物悬臂的可伸缩立杆,与其垂直的,连有肘部牵引钩,牵引绳和牵引齿轮的可伸缩T形横杆。能帮助医师进行上肢骨折整复,只需一个人即可进行复位、外固定,牵引持续、均匀,不会发生骨折再移位,使用方便可靠,减轻患者的痛苦。
文档编号A61F5/04GK2221955SQ94230828
公开日1996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1994年11月24日 优先权日1994年11月24日
发明者李淳谊, 旷桐生, 蒋林 申请人:李淳谊, 旷桐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