贮热保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2373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贮热保暖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生活日用品,主要用于保暖、热敷。
多方面利用自然界的能源为人类服务这是人们为克服能源危机而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以利用物质三相变化的潜能为原理而设计的产品已有很多,例如“多功能自动发热暖袋”等。这些产品贮热材料发热时间短,发热袋中须设置一金属片为引发片才能发热,发热结束后要另放锅中煮沸恢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不须使用金属片引发,发热时间长,并可使贮热袋反复使用的贮热保暖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方案实现的,该保暖器由贮热袋和恢复器两大部份构成。贮热袋分为内袋、保温层和外罩,恢复器由顶盖和内设多孔板,底部壁上装有一对极片的底筒构成。
结合附图叙述本实用新型结构。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贮热袋剖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恢复器剖视图本实用新型由贮热袋6和恢复器7两大部分组成。图2表示贮热袋的构造。本实用新型选用一种新型贮热材料1为热源,其主要成分为三水醋酸钠并加有一定比例的添加剂,该类贮热材料不须使用金属片为引发片,贮热材料在熔化后即可自动发热,并且放热时间长,发热量大。图2中,内袋2选用无毒PVC材料制成,袋厚0.25-0.3毫米,耐温-15℃-150℃,可根据不同用途制成各种形状,将上述贮热材料1密封于内袋2中。为了避免热量过快散发并考虑人体接触不易过热,内袋2外套采用PVC泡沫塑料或膨松棉制成的保温层3,保温层3外用布制成外罩4套上,一侧可安拉链或尼龙搭扣便于装入。图3表示恢复器7的构造,当贮热材料热量散发完毕即由液态转化为固态,要想继续使用必须使用恢复器,使其熔化为液态。恢复器7用ABS塑料注塑而成。顶盖5上开气孔9,内设螺扣和底筒11连接。底筒中部设置有多孔板8,底部壁上装有两个极片10,极片一端外露与电源联接。
恢复时将内袋放在多孔板上,底筒内加入水(不超过多孔板),螺紧顶盖,极板接通电源后底筒内的水即被加热成蒸气,内袋中的贮热材料在一定温度下熔化为液态拿出放在保温层和外罩内就可用来保暖热敷。本实用新型选用的贮热材料发热时间可持续6-8小时,发热量约为200千焦/公斤,发热时间长,热量大,可用来治疗关节炎、肩周炎的热敷保健,也可用于一般保暖、保温,使用时不需设置金属片。使用恢复器方便清洁,还兼有蒸气美容,加温器等功能,是一种效果好使用方便的贮热保暖装置。
权利要求1.一种贮热保暖器,包括装有贮热材料的贮热袋,其特征为该保暖器由贮热袋(6)和恢复器(7)组成;所述的贮热袋(6)由装有三水醋酸钠为主体并加有一定量添加剂的贮热材料(1)的内袋(2),外套保温层(3)和外罩(4)构成;所述的恢复器(7)由上开气孔(9)的顶盖(6)通过内设螺扣与底筒(11)连接,底筒(11)中部设置有多孔板(8),底部壁上装有一端外露的一对极片(1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生活日用品,由贮热袋和恢复器组成,利用物质相变中的潜能选择贮热材料制成贮热袋,不需采用金属片引发即可发热,发热时间长用于保暖、热敷、理疗保健等等方面,本实用新型设计有恢复器,可以方便捷洁的使贮热袋恢复,达到反复使用的目的。
文档编号A61F7/00GK2218546SQ9423194
公开日1996年1月31日 申请日期1994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1994年12月29日
发明者范善海 申请人:范善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