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提式电动按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2601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手提式电动按摩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改进的手提式电动按摩机,具有不同按摩形态及间距调整功能的二组按摩轮组而提升了实用价值。
为解决现代人于忙碌工作后所产生之肌肉酸痛及疲劳,各式之按摩机具被大量研制、生产,利用电动方式传动按摩机件而产生按摩效果,取代人工按摩方式,取得按摩部位之松弛,达到消除疲劳之目的。一般之按摩机具受限于其体积及型式,于功能方面亦多有所限制,而一般之手提电动按摩机于结构设计上,仅以简单之马达带动滚轮旋转之按摩设计,所产生的仅是类似指压之按摩动作,其效果并非十分显著,未能彻底解决肌肉之酸疲,使其实用价值受到局限,亟待加以改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实用价值的、具备揉搓、捶打等不同按摩型态及能调整间距之二组按摩轮组的手提式电动按摩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完成在按摩机底壳内部设有三个平行轴杆,利用一马达配合齿轮箱传动前、中二个轴杆,利用马达之正逆转向,可分别带动按摩组呈不同之动作型态,以供使用者作不同之选择。
利用另一马达传动后轴杆,藉该轴杆与按摩轮组之螺接关系型态,使按摩轮组可于轴杆之螺纹段移位,以调整二按摩轮组之间距并藉微动开关控制其调整幅度之上下限。
另外,在齿轮箱之马达心轴与二轴杆齿合部位,以单向轴承作为区隔,以避免不同动作型态产生互相干扰,藉以使按摩动作可顺利进行。
还有,在按摩轮组与其从动块间钩设有弹簧,使按摩轮组可调整角度,依使用者按摩部位曲线不同而可获得紧密之靠压。
本实用新型
如下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置之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部份结构之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齿轮箱轴杆之结构关系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揉搓动作型态之结构动作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捶打动作型态之结构动作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按摩轮组间距调整之结构动作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按摩轮组角度变化之结构动作示意图。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之结构组成及技术有更深入而具体而完整的了解,配合附图说明于后本实用新型系针对按摩机之功能增进而设计,是而有关按摩机之外壳组装及原有滚轮组方面不再作多余赘述。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之结构设计主要在于底壳10内部乃以轴承座20枢设三平行轴杆21、22、23,其中前、中二轴杆21、22乃藉齿轮箱24而受设于底壳10后侧马达25之正逆转向分别传动,其结构上主要系于马达25心轴26对应二轴杆21、22之位置各以单向轴承27、28套设一螺旋齿轮29、30,该二螺旋齿轮29、30并分别与二轴杆21、22套设之螺旋齿轮31、32齿接,而该二单向轴承27、28则恰配合马达25之正逆转而作单一性设计,使二轴杆21、22分别受马达25之正逆转向传动而不致同时动作,而该后轴杆23乃于一端衔设一齿轮33,并与底壳10另侧设置之马达34的轴齿轮35齿合而受其传动,据此构成整体之传动机构;于按摩构件之组装上,主要系于中央轴杆22两侧各偏心轴接一偏心体41、42,于偏心体41、42各套设一承接件43、44,承接作43、44上缘延伸枢座45、46,并各枢设V形组态之按摩轮组47、48,于两侧并各以前、后从动块49、50、51、52分别连结前、后轴杆21、23,其中前从动块49、50乃与前轴杆21呈偏心轴接状态,其一端并以摇杆53与承接件43、44呈连动状态,而该后从动块51、52则与一端预设螺纹孔54,以与后轴杆23之螺纹段231呈螺接状态,并于后轴杆23一侧之螺纹段231位置对应设有一组微动开关59(请参见图6),而于按摩轮组47、48与后从动块51、52间各勾设弹簧55、56而使按摩轮组47、48具有角度变化之效果,而于中央轴杆22两侧另设有滚轮组57、58,依此,藉上述之结构组成,利用马达25传动中央轴杆22而可带动按摩轮组47、48呈揉搓之按摩动作,而以前轴杆21则可带动按摩轮组47、48呈捶打之按摩动作,藉以提供按摩轮组47、48动作型态之变换,而以另一马达34传动后轴杆23而可调整二按摩轮组47、48之间距,并以微动开关59控制其调整幅度之上下限,另利用按摩轮组47、48与后从动块51、52间勾设之弹簧55、56而可依使用按摩部位之曲线而调整按摩轮组47、48之角度,使按摩机于使用时可依使用者之需要作最适当之调整。
请参阅图4,本实用新型于控制按摩轮组47、48呈揉搓之动作型态上,主要系利用中央轴杆22上偏心套设之偏心体41、42达到,当马达25带动中央轴杆22旋转时,二滚轮组57、58乃受传动而旋转,而该偏心体41、42乃呈偏心旋转,而配合偏心体41、42本身之偏心设计,即使该承接件43、44连动按摩轮组47、48呈椭圆形绕转,进而达到揉搓之按摩效果。
另请参阅图5,本实用新型于控制按摩轮组47、48呈捶打之动型态上,主要系利用前轴杆21配合前从动块49、50达到,当马达25带动前轴杆21旋转时,藉前轴杆21与前从动块49、50之偏心轴接设计,使前从动块49、50呈前后触动状态,并藉其另端之摇杆53连动承接件43、44而使按摩轮组47、48前后作动,进而达到捶打之按摩效果。
请参阅图6,本实用新型于调整按摩轮组47、48间距时,主要系利用后轴杆23配合后从动块51、52之螺接状态设计而达成,当基架一侧之马达34传动后轴杆23旋转,因后轴杆23之定点旋转,配合其与二后从动块51、52螺合之螺纹段231的螺旋方向呈反向设计,使后从动块51、52沿后轴杆23之螺纹段231移位而改变按摩轮组47、48之间距,而以马达34之正逆转控制二按摩轮组47、48间距之增加或缩减,另藉微动开关59限制其调整幅度之上下限,藉以依使用者需求而作最适当之调整,确实达到按摩效果。
参阅图7,本实用新型利用按摩轮组47、48与后从动块51、52间勾设之弹簧55、56,配合按摩轮组47、48与承接件43、44系呈活动枢设之设计,使按摩轮组47、48于进行按摩动作时,可依使用者按摩部位之曲线而随时调整按摩轮组47、48之角度,使能获得最舒适之按摩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经由结构之组成设计,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于按摩机原有之滚轮按摩功能外,进一步赋予二组具备间距调整及动作型态变换功能之按摩轮组,可产生揉搓型、捶打型按摩,能调整幅度和角度,且不同动作型态不会相互干扰,可依使用者之需要作最适当之选择,其功能更臻于完善,提升了手提电动按摩机的实用价值。
权利要求1.一种手提式电动按摩机,包括底壳、马达、轴杆、传动机构及按摩构件,其特征在于按摩机之底壳(10)内部以轴承座(20)枢设三平行轴杆(21)、(22)、(23),其中前、中二轴杆(21)、(22)及藉齿轮箱(24)而受设于度壳(10)后侧马达(25)之正逆转向分别传动,其结构上于马达(25)心轴(26)对应二轴杆(21)、(22)之位置各以单向轴承(27)、(28)套设螺旋齿轮(29)、(30),该二螺旋齿轮(29)、(30)并分别与二端轴杆(21)、(22)套设之螺旋齿轮(31)、(32)齿接,而该二单向轴承(27)、(28)则恰配合马达(25)之正逆转而作单一性设计,使二轴杆(21)、(22)分别受马达(25)之正逆转向传动而不致同时动作,而该后轴杆(23)乃于一端衔设一齿轮(33),并与底壳(10)另侧设置之马达(34)的轴齿轮(35)齿合而受其传动,据此构成传动机构;而于按摩构件之组装上,主要于中央轴杆(22)两侧各偏心轴接一偏心体(41)、(42),于偏心体(41)、(42)各套设一承接件(43)、(44),承接作上缘延伸枢座(45)、(46),并各枢设一组按摩轮组(47)、(48),于两侧并各以前、后从动块(49)、(50)、(51)、(52)分别连结前、后轴杆(21)、(23),其中前从动块(49)、(50)乃与前轴杆(21)呈偏心轴接状态,其一端并以摇杆(53)与承接件(43)、(44)呈连动状态,而该后从动块(51)、(52)则与一端预设螺纹孔(54),与后轴杆(23)之螺纹段(231)呈螺接状态,并于后轴杆(23)一侧之螺纹段(231)位置对应设有一组微动开关(59),而于按摩轮组(47)、(48)与后从动块(51)、(52)间各勾设有弹簧(55)、(56)而使按摩轮组具有角度调变效果,另于中央轴杆(22)两侧另设有滚轮组(57)、(58);藉上述结构组成,利用马达(25)传动中央轴杆(22)可带动滚轮组旋转并使按摩轮组(47)、(48)呈揉搓之按摩动作,而以前轴杆(21)则可带动按摩轮组(47)、(48)呈捶打之按摩动作,藉以提供按摩轮组(47)、(48)动作型态之变换,而以另一马达(34)传动后轴杆(23)而可调整二按摩轮组(47)、(48)之间距并以微动开关(59)控制调整幅度之上下限,另利用按摩轮组(47)、(48)与后从动块(51)、(52)间勾设之弹簧(55)、(56)而能依按摩部位之曲线而调整按摩轮组(47)、(48)之角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提式电动按摩机,在底壳内部枢设有三平行轴杆,其中前、中二轴杆藉齿轮箱而受一马达之正逆转分别传动,而后轴杆则由另一马达传动,于中央轴杆两侧乃各偏心轴接一偏心体,偏心体各套设按摩轮组,并以前、后连动块分别连结前、后轴杆,该后连动块与后轴杆乃呈螺接状态,并设有适当之微动开关,而于中央轴杆两侧另设有滚轮组。按摩轮组可作呈揉搓、呈捶打之按摩动作,并可调整按摩轮组之角度;而大幅提升其实用价值。
文档编号A61H7/00GK2200437SQ9423904
公开日1995年6月14日 申请日期1994年7月15日 优先权日1994年7月15日
发明者张鸿均 申请人:张鸿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