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供野外和家庭使用的新鲜创伤口面处理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36040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供野外和家庭使用的新鲜创伤口面处理药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新鲜创伤口面处理的医疗药具。
创伤伤口、伤面处理必须遵循处科清创手术原则及操作程序规范,即对伤口、伤面进行止血、止痛、清毒、关闭伤口或盖伤面这主要四大步骤,由外科医生来完成,还必须具有相应的条件药品、无菌状态的金属器械、针、线、手套、针管等,以及正规的止血、结扎、缝合手法。这些条件只有在医院才具备。若在野外环境、家庭、远离医院的情况下仅用单一止血包扎功能的急救包或创可贴之类来完成伤口处理显然是不可能的。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在野外或家庭条件下及时处理和有利愈合创伤口面的药具。
本发明所述的一套完整的创伤口处理药具是在一个纸盒内装有止血止痛药具A袋、消毒药具B袋和医用粘合剂。具体方案如下所述A袋止血止痛药具一个聚乙烯塑料薄膜袋中封装有如下三种药具a、一张聚乙烯塑料薄膜单面粘帖有海棉薄片,b、一个装有强血管止血药液的塑料薄囊,c、一个装有麻醉止痛药液的塑料薄囊;B袋消毒药具一个聚乙烯塑料薄膜袋中封装有下述两种药具d、一张聚乙烯塑料薄膜双面粘帖有海棉薄片并浸润有聚维酮碘消毒液,e、二枚塑料签儿(用于清除伤口异物和对合皮缘)。
医用粘合剂复方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或复方α-氰基丙烯酸乙酯0.5~2ml封装在一个前端带“小刷板”的聚乙烯塑料瓶中,该瓶上有一可揭盖的盖子;用于清除伤口异物和对合皮缘装入B袋。
使用时拆开药具纸盒,第一步先用手指挤压捏破A袋中的止血药液薄囊和麻醉止痛药液薄囊,使药液浸润单面海棉片,撕开A袋取出单面海棉片覆盖伤口,压迫了3~5分钟,弃去A片;第二步撕开B袋取出双面海棉片覆盖伤面5分钟,此时B片同时对伤口和手指都完成了消毒处理,弃去B片;第三步,揭开医用粘合剂瓶盖,用手指(必要时借助塑料签儿)对合伤口,将医用粘合剂缓缓涂布于伤口处,5~10秒钟后伤口闭合。
对于皮肤缺损的伤面亦可用此法处理。
本发明使用方法简单,而对新鲜创伤口面的处理却是行之有效,是野外工作者和家庭理想的“外科手术盒”。
实施例(以5厘米伤口为例)A袋止血液具一张6cm×4cm聚乙烯塑料薄膜单面粘帖有1~2mm厚的海棉薄片、一个装有浓度为1%2ml的达克罗宁强血管止血药液的薄囊和一个装有50mg的1ml水溶液的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药液薄囊共封装在一聚乙烯塑料薄膜袋中;B袋消毒药具一张6cm×4cm聚乙烯塑料薄膜双面粘帖有1~2mm海棉薄片并注入3』5ml聚维酮碘、二枚5~7cm长度的塑料签儿共封装在一聚乙烯塑料薄膜袋中;医用粘合剂,复方α-氰基丙烯酸正丁脂1ml封装在一个前端带有”小刷板”的聚乙烯塑料带盖小瓶中;将上述药具共用一纸盒包装即可。
权利要求
1.一种供野外和家庭使用的新鲜创伤口面处理药具,其特征在于一个纸盒内装有止血止痛药具A袋、消毒药具B袋和一小瓶医用粘合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鲜创伤口面处理药具,其特征在于药具A袋是一个内部封装有如下三种药具的聚乙烯塑料薄膜袋a、一张聚乙烯塑料薄膜单面粘帖有海棉薄片,b、一个装有强血管止血药液的薄囊和c、一个装有麻醉止痛药液的薄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鲜创伤口面处理药具,其特征在于药具B袋是一个内部封装有如下两种药具的聚乙烯塑料薄膜袋d、一张聚乙烯塑料薄膜双面粘帖有海棉薄片并浸润有聚维酮碘消毒液、e、二枚塑料签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鲜创伤口面处理药具,其特征在于医用粘合剂是0.5~2ml复方α-氰基丙烯酸丁酯,也可以是0.5~2ml复方α-氰基丙烯酸乙酯,封装在一个前端带有“小刷板”的带盖塑料小瓶中。
全文摘要
一种供野外和家庭使用的新鲜创伤口面处理药具,是在一个纸盒内装有止血药具A袋、消毒药具B袋和一小瓶医用粘合剂。使用时取出A袋,捏破内装的两个止血止痛药液塑料薄囊,撕开A袋取出单面海绵薄片覆盖伤口,压迫3~5分钟后弃去,再撕开B袋取出双面海绵薄片覆盖伤面5分钟,最后用手指对合伤口再用医用粘合剂涂布创伤口面,5~10秒钟后伤口闭合。本发明使用方法简单,而对新鲜创伤口面的处理却是行之有效,是野外工作者和家庭理想的“外科手术盒”。
文档编号A61L15/00GK1147934SQ9511376
公开日1997年4月23日 申请日期1995年10月17日 优先权日1995年10月17日
发明者张德勋 申请人:张德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