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痤疮的中药冲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36367阅读:5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痤疮的中药冲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用于治疗痤疮的中成药,它是以中药有效成份制成的冲剂。属于药物制剂领域。
痤疮好发于男女青春期,病程较长,对面部的美观影响较大。初发时为针头大小的丘疹,顶头黑色时称为“黑头粉刺”。感染后可发为脓疱,甚至肿胀。现有的治疗痤疱药物以外用为多,如CN1087821A号专利公开了一种去除痤疮的药剂及制备方法。该药剂外用搽试,有一定的治疗痤疮的效果。CN1080182A号专利公开了一种粉刺(痤疮)治疗乳及其制造方法。该治疗乳属于一种外用的药物化妆品,对痤疮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上述的药剂或化妆品虽然多数有效,但疗效并不显著。含中草药的常用粉刺治疗药,多属于水煎剂或酊剂,色泽深易挥发,抹在脸上不美观。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痤疮的内服药物。
痤疮的病因病机,多级肺经郁热,或肠胃湿热或外受风热,以致邪郁肺胃,湿热薰蒸,孙络不畅,血热凝滞于面部而形成。正如唐代王冰《素问注解》所说“热拂内余,郁于皮里,甚为痤疮,微为痱疮。”故对痤疮的治则,多以清解湿热,凉血活血为法。根据上述理论。本发明药物中君药选用黄柏苦寒,气味俱厚,性主沉降,能清郁热,泻湿浊,滋阴通窍,导湿热排泄下行之路。臣药黄芩长于清热肺热,栀子长于清三焦热,石膏长于清胃热,川军长于清肠胃热,双花长于清气分热,五者配伍,药力集中清泄肺胃,不但可以蔬导湿热,而且清热解毒,还具有消散疮疡肿毒之能。再辅以紫草凉血化毒,丹皮活血祛瘀,生地滋阴凉血,茅根利湿行瘀,四者配伍,通行血脉,祛除瘀滞,在美容之中用之,不仅有利于调畅气息,疏通经络,宣泄湿热瘀浊之邪,同时更可发挥悦泽肌肤,使面色光洁细腻的作用。佐以茵陈、土茯苓可增强清热解毒,消散疮疡肿之功。龙骨、牡蛎育阴潜阳,可平熄虚火亢炎,从而有标本兼雇之用,如是则外邪除,内火清。四者伍用,佐助君臣药,对举凡湿热郁结蕴积肺胃,血热凝滞于面部出现的痤疮和脂溢性皮炎,以及面目黧黑,亦宜使用。使以甘草清热解毒,并以和调药性,使寒凉药无妨胃碍食之嫌。诸药综合,共奏消除痤疮,泽肤悦颜之功效。
因此,本发明药物由下述组份组成黄 柏 20-30重量份 黄 芩 10-20重量份栀 子 10-20重量份 生石膏 20-30重量份大 黄 5-15重量份 金银花 10-20重量份紫 草 5-15重量份 牡丹皮 5-15重量份生 地 5-15重量份 白茅根 10-20重量份茵 陈 10-20重量份 土茯苓 5-15重量份龙 骨 5-15重量份 牡 蛎 5-15重量份甘 草 5-15重量份上述各中药组份的最佳重量配比如下黄 柏 25重量份 黄 芩15重量份栀 子 15重量份 生石膏25重量份大 黄 10重量份 金银花15重量份紫 草 10重量份 牡丹皮10重量份生 地 10重量份 白茅根15重量份茵 陈 15重量份 土茯苓10重量份龙 骨 10重量份 牡 蛎10重量份甘 草 10重量份上述的本发明内服药物可以按照处方以常规的制剂工艺制备常用内服药剂,如片剂、冲剂、丸剂、口服液、胶囊等。
本发明内服药物冲剂的制备方法是
先取黄柏、大黄、紫草、丹皮,用80%乙醇回流提取两次,第一次加8倍量乙醇,提取2小时,第二次加6倍量乙醇,提2小时。滤过,合并两次醇提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8-1.20(80℃),备用;另将生石膏、龙骨、牡蛎加水8倍量,煎煮1小时,再将栀子、黄芩、金银花、生地、白茅根、茵陈、土茯苓、甘草及醇提后的黄柏、大黄、紫草、丹皮药渣加入,于多功能提取罐内,加水密闭煎煮三次,第一次加水8倍量,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水6倍量,煎煮2小时,第三次加水6倍量,煎煮1小时,同时收取挥发油,合并三次水煎液,浓缩至浓度为1.28-1.3(80℃),与醇浸膏合并,于60℃干燥,粉碎,加两倍量预先干燥、粉碎并过80-100目筛的蔗糖粉,混匀,加适量73%乙醇制成软材,用10-12目筛制粉。于60℃干燥,放冷,喷入挥发油提取液,混匀,密闭2小时,即得。
上述制备冲剂的过程中,处方总生药量20500克,出颗粒1000克。每克制剂含生药量2.05克。每袋10克装,相当于原生药20.5克。使用方法是每次服1袋,每日三次。
本发明的药物冲剂,有明显的抑菌作用与抗炎作用,在动物的疖肿试验中使用小鼠的闭合性疖肿、肿胀面积缩小,疼痛减轻。经小鼠灌胃给药一周证明本发明药物能明显地提高小鼠的体液免疫功能。在细胞免疫试验中,该冲剂能明显地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
实施例处方黄 柏 25克 黄 芩 15克 栀 子 15克生石膏 25克 大 黄 10克 金银花 15克紫 草 10克 牡丹皮 10克 生 地 10克白茅根 15克 茵 陈 15克 土茯芩 10克龙 骨 10克 牡 蛎 10克 甘 草 10克制法以上十五,取黄柏、大黄、紫草、丹皮用80%乙醇回流提取两次,第一次加乙醇8倍量,提取2小时,第二次加乙醇6倍量,提取2小时,滤过,合并两次醇提取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8-1.20(80℃),备用;另将生石膏、龙骨、牡蛎加水8倍量,煎煮1小时,再将栀子、黄芩、金银花、生地、白茅根、茵陈、土茯苓、甘草及醇提后的药渣加入,于多功能提取罐内,加水密闭煮三次,第一次加水8倍,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水6倍,煎煮2小时,第三次加水6倍量,煎煮1小时,同时收集挥发油,合并三次水煎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8-1.3(80℃),与醇浸膏合并,于60℃干燥、粉碎,加两倍量预先干燥、粉碎并过80-100目筛的蔗糖粉,混匀,加适量73%乙醇制成软材,用10-12目筛制粒,于60℃干燥,放冷。喷入挥发油提取液,混匀,密闭2小时,按18克一袋分装,即得。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痤疮的内服药,其特征在于它由下述组份制成黄 柏 20-30重量份 黄 芩 10-20重量份栀 子 10-20重量份 生石膏 20-30重量份大 黄 5-15重量份 金银花 10-20重量份紫 草 5-15重量份 牡丹皮 5-15重量份生 地 5-15重量份 白茅根 10-20重量份茵 陈 10-20重量份 土茯苓 5-15重量份龙 骨 5-15重量份 牡 蛎 5-15重量份甘 草 5-15重量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服药物,其特征在于各组份的重量配比是黄 柏 25黄 芩 15 栀 子 15生石膏 25大 黄 10 金银花 15紫 草 10牡丹皮 10 生 地 10白茅根 15茵 陈 15 土茯苓 10龙 骨 10牡 蛎 10 甘 草 1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药物,其中所述的内服药物是冲剂。
4.一种治疗痤疮的冲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取黄柏2500克、大黄1000克、紫草1000克、丹皮1000克用80%乙醇回流提取两次,加醇量分别为8倍、6倍,回流提取时间分别为2小时、2小时,滤过,合并两次醇提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8-1.20(80℃),备用,另将生石膏2500克、龙骨1000克、牡蛎1000克、加水8倍量,煎煮1小时,再将栀子1500克、黄芩1500、金银花1500克、生地1000克、白茅根1500克、茵陈1500克、土茯芩1000克、甘草1000克及醇提后的药渣加入,于多功能提取罐内,加水密闭煎煮三次,加水量分别为8倍、6倍、6倍,煎煮时间分别为2小时、2小时、1小时,同时收集挥发油,合并三次水煎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8-1.3(80℃),与醇浸膏合并,于60℃干燥,粉碎,加两倍量预先干燥、粉碎并过80-100目筛的蔗糖粉,混匀,加适量73%乙醇制成软材,用10-12目筛制粒,于60℃干燥,放冷,喷入挥发油提取液,混匀,密闭2小时,即得。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痤疮的内服药物,它由黄柏、黄芩、栀子、生石膏、大黄、金银花、紫草、牡丹皮、生地、白茅根、茵陈、土茯苓、龙骨、牡蛎、甘草制成。
文档编号A61J3/00GK1151879SQ9511950
公开日1997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1995年12月14日 优先权日1995年12月14日
发明者祝继兴, 祝宇, 孙立香 申请人:祝继兴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