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以取暖的保温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4942阅读:3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可以取暖的保温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日常生活用的饮水器具,特别是同时具备保温和取暖双重功效的保温杯。
传统的保温杯是一种用于保持杯内液体温度的杯子,它由杯盖、杯壳、杯胆及卡圈和手把构成,杯胆一般采用陶瓷等耐热材料或者是各种抽成真空的夹层瓶胆式保温容器。为了达到保温的目的,杯壳一般采用隔热材料制成,不让内部的热量外泄,在天气寒冷时,握持传统的保温杯就会感到冰冷,无法从杯的外壳获得热量以取暖,而且在一段时间后杯内液体的温度也会下降,无法长时间保温;而可以利用外壳进行取暖的杯子(如一般的茶杯)因其为了取暖的目的没有限制热量向外传递,内部液体的温度很快就会降低,达不到保温的目的,因此现有的保温杯无法满足人们对其既能取暖又要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的需要。
改进后的保温杯(中国专利公告号2083011、2110426)通过使用电热元件对杯内液体进行加热来保持杯内液体的温度,保温效果较好,可以使杯内液体的温度长时间地保持恒定,达到了保温乃至恒温的目的,但是仍然未能解决人手握杯时无法从杯壳取暖的问题,同样满足不了人们取暖的需要,并且要用隔热材料分别制造杯的外壳和杯底,成本较高,工艺复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传统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了一种既可以通过握持杯的外壳进行取暖同时又具备良好的保温效果的保温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位于杯壳和杯胆之间的发热层外包有一层由石棉或其它蓄热材料构成的保温层。
本保温杯的发热层能够产生热量,使杯内液体吸收所产生的一部分热量后温度长时间保持一定,保温效果较好,达到了保温乃至恒温的目的;同时,由于发热层和杯的外壳之间有一层由蓄热材料构成的保温层,从发热层产生的一部分热量经过保温层的蓄热后再向杯的外壳均匀地传递,故而外壳不必采用隔热材料,能够持续地向外界释放热量,且外表温度基本保持恒定,从而达到了取暖的目的,而且因为热量传递均匀,便于人手握持。
发热层为PTC元件或其它电热元件,其上焊有与装在指状手握或指状手把下端的电源插座相连接的导线。
扣连在杯壳上部的杯盖内部连接有一个小圆锥体,小圆锥体的锥尖指向杯胆的内部。
杯胆的上端有一圈压在卡圈上的翻边。
杯壳与杯胆底部之间有一层用隔热材料制成的隔热层。
本实用新型是利用发热层内部的PTC元件或其它电热元件通电后产生的热量来满足保温和取暖的双重需要。只需在现有保温杯的夹层中安装电热元件并在其外包上一层石棉之类的蓄热材料即可达到目的,所以对现有保温杯的结构不需进行太大的改动,杯胆、杯壳和卡圈都可以采用现有的制造方式,而且由于杯壳可以整体制造,不需用隔热材料另外制造杯的底部,只需在杯的底部与杯胆之间装一层隔热材料构成的隔热层即可达到隔热目的,因此制造工艺和程序较为简单,所需的各种材料都十分常见,成本较低。当想要使杯内液体保温并用它取暖时,只需接通电源几分钟后断开电源,就可达到目的,而且由于断开电源后电热元件仍然能够在一段时间内持续放热,人们可以随身携带保温杯取暖而不受任何限制。当不需要对饮用水保温和取暖时,无需任何改装就可当普通杯子使用。在杯盖内部设计了一个尖端向下的小圆锥体,杯中蒸发出来的水蒸汽向上遇冷凝结成水珠后,不是积在杯盖内,而是沿圆锥的斜面向下流入杯中,使得杯盖取下时冷凝水不会滴到杯外,还具有一定的隔热功能。杯胆的翻边压在卡圈上,避免少量未流入杯中的冷凝水沿夹缝流进杯胆和杯壳之间,损坏电热元件。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使用寿命长,安全方便可靠,耗电量较小,不污染环境和应用广泛等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如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纵向剖面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器具的具体细节和工作情况。
保温杯是由杯盖(1)、杯壳(2)、杯胆(3)、卡圈(4)和手把(5)构成,杯盖(1)扣连在杯壳(2)上部,它的内部有一层密封圈(12),在杯胆(3)与杯壳(2)之间有一层由PTC元件或其它电热元件所组成的发热层(6),在其上焊有与装在手把(5)下端的电源插座(10)相连接的导线(9)。在发热层(6)外包有一层由石棉材料所构成的保温层(7),杯盖(1)的内部连接有一个锥尖指向杯胆(3)的小圆锥体(8),杯胆(3)的上端有一压在卡圈(4)上的翻边固定在杯壳(2)外表面的手把(5)可以是指状手握,也可以是指状手把。杯壳(2)与杯胆(3)的底部之间有一层用隔热材料制成的隔热层(11)。
当利用该保温杯对杯内液体进行保温并用它取暖时,先接通电源,三到五分钟后断开电源即可使用,此时PTC元件能够持续发热,所发出热量可以使杯胆(3)内液体的温度保持三个小时不下降,同时向外界释放一定的热量保证杯壳(2)的外表温度上升到75℃后基本保持恒定。人握持该保温杯能够取暖,并可随身携带而不受任何限制。
以上实施例中,使用的电热元件是PTC元件,采用的保温材料是石棉,同样,也可以采用电热丝之类的电热元件和其它保温材料。本实用新型对在冬天备课的教师和科研人员作实验时及办公室人员饮水较有用,对老人而言更加适用。
权利要求1.一种可以取暖的保温杯,由杯盖、杯壳、杯胆、卡圈和手把构成,杯盖扣连在杯壳上部,它的内部有一层密封垫,杯胆与杯壳之间有发热层,其特征在于在杯壳(2)和杯胆(3)之间的发热层(6)外包有一层由蓄热材料构成的保温层(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杯,其特征在于发热层(6)为PTC件或其它电热元件,其上焊有与装在指状手握或指状手把(5)下端的电源插座(10)相连接的导线(9)。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保温杯,其特征在于扣连在杯壳(2)上部的杯盖(1)内部连接有一个小圆锥体(8),小圆锥体(8)的锥尖指向杯胆(3)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温杯,其特征在于杯胆(3)的上端有一圈压在卡圈(4)上的翻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温杯,其特征在于杯壳(2)与杯胆(3)的底部之间有一层用隔热材料制成的隔热层(1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日常生活用的饮水器具,特别是同时具备保温和取暖双重功效的保温杯。在压于卡圈上的有翻边的杯胆和杯壳之间装有发热层和保温层,发热层发出的热量经保温层蓄热后达到目的;杯盖内有尖端向下的圆锥体使盖内凝结的水珠沿锥面流入杯中,取下杯盖时不会有水滴到杯外。使用时接通电流几分钟后断电即可长时间保持杯内液体温度和握持取暖。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较为简单,制造成本低,使用寿命长,安全方便可靠,耗电量较小,不污染环境和应用广泛等特点。
文档编号A61F7/08GK2230552SQ95202730
公开日1996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1995年2月23日 优先权日1995年2月23日
发明者张智武 申请人:张智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