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针灸温灸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6535阅读:4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负压针灸温灸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治疗的负压针灸温灸器,属于中医治疗器械。
针灸、艾灸、拔罐是我国传统医学外治疗法中常用的方法,治病的目的在于“通其经络,今其条达,调其气血,使其和平”。现有技术中公开的温灸器或红外拔罐治疗仪(如河北沧县保健用品厂生产的多功能灸疗器),多采用单纯温灸治疗,疗效欠佳。后者均需配用真空抽气装置存在一定局限性。针灸温针技术、艾灸需靠人工操作,多穴不能同时接受治疗,疗效提高受到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温灸器功能单一,应用局限,疗效一般的问题,提供一种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针刺效应、温灸、负压治疗为一体的中医治疗器械。
负压的吸拔力量具有相应吸引力,可使局部的组织高度充血,甚至局部毛细血管破裂,产生瘀血,出现自家溶血现象,起到一系列微弱的良性刺激,具有多种医学效果。负压产生的吸拔力使局部组织的含水量增多,血运增强,对药物艾条燃烧辐射的能量吸收加大。“针所不及、灸之所宜”,说明灸可以弥补针之不足。灸具有温散寒邪、温通经络、回阳固脱、消瘀散结,防病保健的作用。利用负压力使之纯铁针头对穴位产生针刺效用,并避免了针刺造成的组织损伤及因消毒不严造成交叉感染的机会。
为达本实用新型之目的。负压针灸温灸器是利用负压吸附固定作用,将针刺技术和艾灸及负压治疗同时进行,设计而成的。药物艾条安装在盖状底座艾条插座上,放入温灸器腔内相接,艾条端部下方是50-70目单层铜网,带孔的圆锥形纯铁针头安装在温灸器底端,略高出温灸器底沿,温灸器外侧有罩状外壳连接,罩状外壳内腔与皮囊之间相通,底端与温灸器之间有助燃通气管。
罩状外壳设计成半球状,它与筒状温灸器为一体。外壳一般选用ABS塑料制做。
附图
给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台附图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照附图,本实例给出的负压针灸温灸器由如下几部分组成,半球形的罩状外壳1的端部是筒状温灸器2,二者一体成型,位于罩状外壳底端有四条助燃通气管3,与温灸器内腔相通,使用时可调节通气管数量,调整艾条燃烧速度。罩状外壳顶端两侧开有通气孔4,使罩状外壳内腔与皮囊5相通。筒状温灸器2的顶端是盖状底座6,它的一端与温灸器2采用螺纹连接,其顶端设有排气孔7,内腔中心有固定艾条9的插座8,使用时旋转6上下调节,可使艾条与皮肤间的距离得到调整,使治疗温度保持适宜的范围。
温灸器2筒内艾条9端部下方有单层铜网10,避免药物艾条燃烧坠落物灼伤皮肤,温灸器2筒内底端安装有带多孔的圆锥形纯铁针头13,用橡胶圈14固定。温灸器2中部有二次助燃通气孔11,橡胶圈12扣在罩状外壳1的底沿上增强密封作用。
负压针灸温灸器使用很方便,将药物艾条安装在插座上端部点燃,放入温灸器内与其连接以纯铁针头对准穴位,
双手挤压两侧皮囊,排出其腔内的空气,将负压针灸温灸器向下垂直于皮肤表面稍加用力,罩状外壳底沿的橡胶圈及筒状温灸器底沿与作用部位皮肤紧密接触,使罩状外壳内腔和筒状温灸器内腔及外界大气相隔离,松开双手被挤压的橡胶皮囊依其自身弹性回弹,罩状外壳腔内的空气被抽吸,产生的负压力使其吸附于穴位皮肤上固定,即可进行治疗或不安装纯铁针头进行负压温灸治疗、或不接药物艾条进行负压针灸治疗。
用本实用新型经验证,可用于治疗各种神经痛、感冒、胃肠炎、关节及软组织扭伤、风湿痛、痛经等多种疾病。
经临床使用,本实用新型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结构简便,使用方便,医院和家庭均可使用。是一种较理想的中医治疗器械。
权利要求1.一种负压针灸温灸器,药物艾条9安装在盖状底座6艾条插座8上,放入温灸器2腔内两者相接,排气孔7设在盖状底座6上,温灸器2中部设有助燃通气孔11,罩状外壳1底沿设有橡胶圈12,其特征在于罩状外壳1的内腔设有温灸器2,与皮囊5之间设有通气孔4,底端设有四条助燃通气管3与温灸器2内腔相通,温灸器2内腔设有铜网10,底端安装有略高出温灸器底沿,带孔的圆锥形纯铁针头13。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针灸温灸器,其特征在于温灸器2为筒状与罩状外壳1为一体两者不相通,通气孔4设在罩状外壳顶端与皮囊5相通。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针灸温灸器,其特征在于盖状底座6内腔设有艾条插座8,与温灸器2以螺纹相接,旋转盖状底座6,可上下调节药物艾条9与皮肤间的距离。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针灸温灸器,其特征在于罩状外壳1为半球状。
专利摘要一种负压针灸温灸器。罩状外壳内设有温灸器,顶端有皮囊两者相通,底端有四条助燃通气管与温灸器内腔相通。艾条固定在插座上放入温灸器内以螺纹相接,可上下调节艾条与皮肤间的距离。排气孔设在盖状底座上。温灸器中部有助燃通气孔,内腔设有铜网,底端安装有略高出温灸器及罩状外壳底沿,带孔的圆锥形纯铁针头。使用时纯铁针头对准穴位,挤压皮囊吸附穴位皮肤上即可治疗。经临床验证,对多种疾病疗效显著。
文档编号A61H39/00GK2275441SQ9522954
公开日1998年3月4日 申请日期1995年12月20日 优先权日1995年12月20日
发明者安经克, 李亚男 申请人:安经克, 李亚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