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痕烧伤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37209阅读:8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痕烧伤膏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材料的医用制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治疗烧、烫伤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的领域。
热烧伤和化学性烧伤是十分常见的外科疾病。由于烫、烧伤及化学性烧伤都会给伤者带来极大的痛苦,特别是二度以上的深度烧伤,在烧、烫伤痊愈后,大多会在受伤处留下疤痕,给病人未来的生活带来痛苦。
在治疗烧、烫伤及化学性烧伤方面,不管是西医还是中医学,采用的治疗方法及药物种类繁多。总的来说,从烧伤的程度来分,主要分轻度烧伤(1至2度烧伤)和大面积和深度烧伤(2度和2度上烧伤)。对轻度烧伤,西医擦龙胆紫或磺胺软膏等药剂,深度和大面积烧伤则采用无菌病房,身体表面用生理盐水及消毒药剂清洗敷贴、有的采用暴露治疗法,面积太大的还要进行植皮来防止产生疤痕,与此同时内服和注射抗菌、消炎、镇痛药剂;同样,对深度及大面积烧伤,中医学有大量方剂及验方,大多也采用外用涂擦及内服结合。大多治愈后会在创面上留下白班、红斑等,重的还会有无毛孔光亮的疤痕。近年来在中医药方面发掘、整理和发明了不少药物,如“烧伤、烫伤药物‘还原灵’的制备方法”(CN1065014)用金银花煎煮得到清洗配合剂和使用大黄、金银花、山竹子、一枝黄花、地丁、羊蹄草等制得的还原灵治烧伤药膏来治疗烧、烫伤;另外,还有“一种治疗烧伤和烫伤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CN1005871)是将动物油、中药黄连、黄柏、白芷、地榆、乳香、没药、血竭、元寸、珍珠制成的中药制剂来治疗烧、烫伤;这两种发明的药,据介绍在使用它们进行治疗后,烧伤病人无痛苦,有疗程短,不植皮、不留疤痕等优点;除此以外还有许多新的中医药剂申请了中国专利,人们还在不断探索更好的、新的治疗各类烧、烫伤的药物。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好的治疗烧、烫伤的中药制剂和它的制备方法,这种药剂具有消炎止痛功能、创面不易感染、疗程短、创面愈合迅速、不留疤痕等特点。
本发明人经过长期实践发明了此药剂,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发明的无痕烧伤膏中药剂中含麻油、黄蜡、地榆。其配方为麻油30-45克,黄蜡1-5克,地榆35-60克。
其制备方法为用(纯净的)黄蜡放入容器中隔水蒸煮或控温加热,在90-130℃蒸煮或加热2-4小时后,趁热滤去杂质,加入麻油调匀得油蜡混合物,保温备用;取中药材地榆根洗净后干燥,然后将其破碎成粉状(100-200目),在搅拌中逐渐加入上述的混合物中,即得到膏状物即本发明的无痕烧伤膏。
本发明的无痕烧伤膏,在使用给病人治疗时,可采用好的、无菌的浓茶配制的清洗液对患者的创面进行清洗,则本发明的无痕烧伤膏的疗效会更佳。
本发明的无痕烧伤膏经临床和实际使用已治愈四百多人,无一人留下疤痕,对烧、烫伤十分严重和三度以上及大面积的烧伤者,在使用本发明的无痕烧伤膏同时还需要辅助内服中药方剂或其他药剂。
本发明中药制剂里使用的中药材中黄蜡,也就是蜂蜡,由工蜂腹部蜡腺分泌出来的蜡,为构成蜂巢的主要成份。主要为豆蔻酸蜡醇酯和蜡酸的混合物。黄色至棕黄色固体,比重0.95-0.97(15℃),熔点62-65℃,不溶于水。
地榆(Sanguisorba of ficinalis)蔷薇科,多年生草本。根粗壮。茎有棱,无毛。奇数羽状复叶,小叶椭园形或卵形,有齿牙。夏秋开花,花密集成长园形的穗状花序,萼为暗红紫色,无花瓣。产于我国各地,俗名猪人参、山枣参、岩地芨等。根部含地榆皂苷、三帖类皂苷大量的鞣质等。中医药学上以根入药,性微寒、味苦,功能凉血、止血;主治痔血、便血、崩漏等症。外敷治疗火伤。
麻油,也就是香油。用芝麻榨取的油。
以上三种成分在中药中为较常用的中药,它们的性状、药用价值和其他功能均为已知,如麻油除了药用价值外还可食用等,三种成分均无毒性和副作用,所制的无痕烧伤膏经毒性试验、临床和实际使用没有发现毒性和对人有不适的反应。
无痕烧伤膏是一种治疗各种烧、烫伤(已治疗过汽油、煤油、乙炔气、高压电弧及化学药品的烧伤),金疮,湿疹等皮肤溃烂的药膏。它具有消炎止痛、不易感染、保护创面、加速创面愈合、不留疤痕等特性。
无痕烧伤膏系用中草药材,无毒副作用,治疗周期周期短。通过使用本发明的无痕烧伤膏治疗了许多患者,不但解除了他们的痛苦,不留疤痕,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本发明的无痕烧伤膏的制备方法简单,易于掌握,原料便宜易得,可进行大规模生产加工,药膏便于携带,可作为家庭常备良药造福于人类,同时可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实施例一种无痕烧伤膏的中药制剂,其中含麻油、黄蜡、地榆。其中各种成分的重量组成如下麻油9.5千克,黄蜡0.5千克,地榆10千克。
其制备方法为用(纯净的)黄蜡0.5千克放入容器中加热蒸煮或控温加热,在90-130℃蒸煮、加热2-4小时后,加热至120℃保温趁热滤去杂质,冷却同时加入9.5千克麻油调匀得油蜡混合物,保温备用;取中药材地榆根洗净后干燥,然后将其破碎成粉状(过200目),在加热搅拌中将10千克粉末状的地榆逐渐加入上述的油蜡混合物中,最后得到膏状物,灌装入软管或包装物中,即得本发明的无痕烧伤膏。典型病例1、姚仲虎,贵州省某汽车运输公司驾驶员,因汽车事故检修时,被汽车水箱开锅的水烫伤,上肢及背部发红、疼痛,诊断为一度烧伤,将本发明的药膏敷擦一次,第二日后即愈。
2、彭某,幼儿,住六盘水市汪水路彭家寨,春节不慎跌入煮猪食的锅中,造成臀部、大腿、外阴的大面积烫伤,家人用10管牙膏为其敷上,第二天来发明人处就诊,论断为二度烫伤。当时立即用配制的清洗液洗净创面,用本发明的药膏涂擦创面,用暴露疗法、经三周病人痊愈,创面没有留下疤痕。
3、熊某,六盘水市民贸公司驾驶员。在修理汽车时,被汽油忽然起火烧伤,烧伤部位主要为面部及双手,到县医院治疗近五日,疗效不显著,因婚期将至,经人介绍到发明人处医治就诊。患者病状双手已无皮肤,部分已现筋肉,两耳焦脆,面部焦黑、皮肤炸裂,诊断为三度烧伤。当即用清洗液洗净创面,用本发明的药膏为其仔细敷好,手指分开进行包扎,经过20天的治疗,患者痊愈,创面无疤痕,手指应用如常。
4、杨华,女,某单位职工,因使用高压锅不慎,被溅出的粘稠食物烫伤。受伤部位为面部、颈部。受伤的症状为面部有数十个黄色鸡油状颗粒及水泡,诊断为二度烫伤,经过诊治用无痕烧伤膏处理后,随即经过每日换药,9日后面部脱痂无疤痕。
5、蒋芳,幼儿,水城比德人,其父为水城化肥厂驾驶员。患者由于不慎腹部被烫伤,因家住农村,医疗条件较差,在治疗十多日后,虽然创口表面已结成6m2痂块,而四周却仍在流脓,这才到发明人处治疗,打开患处观察,其处已严重感染,洗净患处,这时可见到腹内肠的蠕动情况,外敷用本发明之膏药,每日换药,并配以其他治疗,该患者二十一日痊愈。
6、尤某,安徽人,受伤时住在水城运输公司附近。患者由于制菌种,不慎将右脚踏入蒸菌种的锅内,在私人诊所治疗,病情加重。后到发明人处治疗,由于伤口已化脓,病人发烧,经检查患者已发高烧至39-40℃,患处剧烈疼痛,有时痛至休克,观其右腿,整个腿部肿得发亮,脚背腐烂化脓,用洗净剂洗净创面,用无痕烧伤膏上药后,加上两服内服药,解去寒热,经一月的治疗患者痊愈,患处无疤痕。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烧、烫伤的中药制剂无痕烧伤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药制剂是由麻油、黄蜡、地榆所制成;其配方为麻油30-45克,黄蜡1-5克,地榆35-60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痕烧伤膏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用(纯净的)黄蜡放入容器中隔水蒸煮或控温加热,在90-130℃蒸煮加热2-4小时后,趁热滤去杂质,加入麻油调匀得油蜡混合物,保温备用;取中药材地榆根洗净后干燥,然后将其破碎成粉状(100-200目),在搅拌中逐渐加入上述的混合物中,即得到膏状物即本发明的无痕烧伤膏。
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无痕烧伤膏,在使用给病人治疗时,可采用好的、无菌的浓茶配制的清洗液对患者的创面进行清洗,则本发明的无痕烧伤膏的疗效会更佳。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治疗烧、烫伤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药剂中含麻油、黄蜡、地榆,将黄蜡放入容器中隔水蒸煮或控温加热,趁热滤去杂质,加入麻油调匀得油蜡混合物,然后将地榆根洗净后干燥、破碎成粉状后,在搅拌中逐渐加入上述的混合物中,即得到本发明的无痕烧伤膏。它具有消炎止痛功能、创面不易感染、疗程短、创面愈合迅速、不留疤痕等特点。经临床和实际使用证明该药剂疗效确切。
文档编号A61K9/06GK1157148SQ9610215
公开日1997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1996年2月15日 优先权日1996年2月15日
发明者肖亚军 申请人:肖亚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