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侧区加压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8080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面侧区加压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颌面外科面侧区术后加压专用器械。
面侧区的主要器官有腮腺、嚼肌、颞下颌关节、下颌升支等。上述器官罹患疾病外科手术后均需常规局部加压,尤其是腮腺术后需适度的压力以保证术区组织愈合,避免术后腺瘘。以往的加压方法主要有十字交叉绷带和巴唐绷带两种。十字交叉绷带是自顶部开始向一侧耳前、颏部至对侧耳后部;复经顶部返回至同侧耳后部,再绕颏部至对侧耳前部,如此构成十字交叉。最后在额部一侧反折作环形包扎,橡皮膏固定。巴唐绷带类似十字交叉绷带,自顶部开始,经一侧耳前绕颏部至对侧耳前,再越顶部至同侧耳上反折,行额枕环绕一圈,再回至同侧,继绕枕部经对侧下颌体,包绕颏部再回到同侧枕部,橡皮膏固定。上述加压包扎法有以下不足1、缠绕颏部的绷带,其位置后移,有可能压迫呼吸道影响呼吸,临床上曾有因绷带技术导致窒息死亡的病例报告;2、包扎压力无法测定,其压力大小及术区压力方向常因施使加压包扎者操作不同而异,且无法测得术区所承受的压力值;3、由于颅、颌、面结构特殊,绷带易松脱,影响加压效果;
4、绷带缠绕过紧,限制下颌运动,影响病人开口、进食;5、绷带缠绕区域的正常组织被覆盖,病人有不适感,尤其是炎热季节,易造成覆盖区域皮肤感染;6、医生观察术区不便,交换敷料麻烦;7、巴唐绷带还有使下颌骨后移的缺点,故对下颌骨手术及全麻术后病人不宜采用。
本发明一种面侧区加压器,可避免以往绷带包扎加压之不足,根据弹性形变增量与力增量成正比这一原理,靠钢带体的弹性回缩力,借助于调节螺母通过球头螺杆和铰链座将力施加于加载块,因加载块通过球铰链的球头螺杆和调节螺母与钢带体构成一体,故钢带体的弹性回缩力即可通过加载块而准确、定量地作用于术区,达到可靠加压之目的。本发明实现了力所包含的三要素,其性能特点有1、有利于消灭术区死腔,促进组织愈合;2、采用该器械面侧区加压,病人舒适;3、有利于医生观察术区,为病人换药方便,并可节省敷料;4、该器械轻便、美观、价格低廉,可重复消毒使用;5、其既可定量调节所需压力大小,又能根据需要任意调节受力方向,不但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还可应用于医学科研;6、本技术可用于单、双侧面侧区所有器官如腮腺、嚼肌、颞下颌关节、下颌升支等术后加压,对外伤生腮腺瘘也可通过该器械加压使腺瘘处自行修复,达到治愈之目的。本产品已在临床成功使用。
附图
为剖面图,图示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
附图所示,用具有弹生并能产生弹生回缩的材料制作成半圆形钢带体(1)用以产生弹力,加载块可充水、气的橡胶囊(2)固定在加载盘(3)上,铰链座(4)与加载盘(3)为一体,球头螺杆(5)与铰链座(4)构成一副球铰链,使弹力在各个位置上都能垂直于加载块而施于术区,调节螺母(6)用以调节力的大小和适应病员头形,软托体(7)和托盘(8)在对侧耳周构成一个支撑,以保持力的平衡,限位布带(9)(带粘接扣)用以限定加压器的位置。
使用时,象戴耳机一样,将加压器戴在病员头上,将加载块置于术区,另一侧用以支撑的托盘和软托体罩于耳部,通过调节螺母调整加载块的位置,使其对术区产生压力,将限位布带水平绕头部一周,搭上布带粘接扣,以限定加压器在头部的位置。通过测量钢带体的弹性形变量(K值),可计算出施加力的值,这个值可通过调节螺母予以变化,直至所需为止,使术区得到应有的压力。
权利要求
1.面侧区加压器,其特征在于根据弹性形变增量与力的增量成正比这一原理,用具有弹性并能产生弹性回缩的材料制成的半圆形钢带体。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侧区加压器,其特征在于软胶囊与加载盘所构成的加载块以及加载盘通过铰链座与球头螺杆所构成的球铰链,球头螺杆与调节螺母。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面侧区加压器,其特征在于加压区对侧用作支撑的类似耳罩形状的托盘和软托体,以及托盘通过铰链座与球头螺杆所构成的球铰链、球头螺杆与调节螺母。
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面侧区加压器,其特征在于加载块通过球铰链的球头螺杆和调节螺母与钢带体构成一体。
5.按照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面侧区加压器,其特征在于加压区对侧的托盘通过球铰链的球头螺杆和调节螺母与钢带体构成一体。
全文摘要
面侧区加压器为颌面外科面侧区术后加压器械。该器械主要有(1)具有弹性并能产生弹性回缩的材料制作成半圆形钢带体,(2)椭圆形加载块,(3)用以支撑的托盘和软托体等构成。加载块通过球铰链的球头螺杆和调节螺母与钢带体构成一体。钢带体用以产生弹力,球铰链可使弹力在各个位置上都能垂直于加载块而施于术后,调节螺母用以调节力的大小。本器械可用于面侧区器官术后加压,因可通过测量钢带体形变量而计算出压力值,故亦可用于医学科研。
文档编号A61F5/04GK1151860SQ9611567
公开日1997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1996年3月6日 优先权日1996年3月6日
发明者杨建军 申请人:青岛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