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合式针头防刺护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9484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扣合式针头防刺护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针头防护器具,特别是一种扣合式针头防剌护套。
注射器是目前最为普遍的医用器具之一,其尖锐的针头既是实施剌入注射的主要部分,又是最易剌伤人体,传染病毒的最危险的部份,尤其在AIDS病盛行的今天,人们对注射器的使用,对针头的防护越来越引为重视,并且采取了多种防护措施,其中最为有效的是采用防剌护套。
最常用的防剌护套为一筒状的硬质壳套,使用时将其从针头上拔下来,使用后再套上,但由于针头为细长杆体,而护套又不可能做的很粗大,故在相对插入时不能快速准确地进行,常会剌伤手指。
台湾79211921号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安全针头套,参见


图1,它为一个细长的伸缩环节套管A,在套管A上部有一阻力橡皮帽A2,其下端有一敞口A1,使用时,向后捏握橡皮帽A2,同时向前推进针头A3,使针头剌破本来无孔眼的橡皮帽A2后而穿出。其缺点是因橡皮帽A2为一可穿透的物体,因而,针头也会因外力作用而在未使用时而穿剌入橡皮帽A2而剌伤人体。
图2所示的是台湾82206509号实用专利即针头防剌套的结构图,它由一下敞口的顶面开孔的护套B1和一软质的弹性膜套B3构成,在护套B1内装有一衬套B2,在衬套B1的孔眼处下凸有环状凸缘B4,环状凸缘与护套之间形成一容放针尖的容室。使用针头时,整个防剌套收存在针头根部,针头使用后,将护套沿针体拉伸并使针头伸缩入衬套内,而此时弹性膜套处于拉伸状态,这种护套的缺陷是使用时必须用手捏拉护套并穿过针孔才行,用力过大或稍不小心,针头就可能超过护套而剌穿弹性膜或不能快速露出而供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和不足,而提供一种可方便地对半扣合或打开的、使针头能容易的置入或显露出的不易剌伤手部、操作方便、安全实用的扣合式针头防剌护套。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面的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有一长筒状的与针头相插套或脱离的护套,其特征在于护套的顶面为一完整封闭面,护套的周壁呈左、右扣合式结构,其中左、右弧壁铰接部相连并使左弧壁能相对右弧壁开启或扣合,在左、右弧壁的开合侧边缘设有扣合机构,注射时,将扣合的护套从针头上拔掉而使针头显露,注射完毕而需收放针头时,将护套的扣合机构打开,而使护套呈开启状,此时,可把针头放入开启的护套内,然后再预扣合。
由上可见,本实用新型的显著效果是第1由于护套为两半扣合式结构,其开启后具有较大的全长度置放部,不会产生针头不易插入的问题,既具有放置时安全可靠的特点,又具有较大弧壁状包容面而易于快速安全包容针头的特点。
第2由于护套的相铰接的扣合弧壁及护套顶部为较硬质材料制成,针头不易将其穿透而剌伤人手或皮肤。故具有很好的安全性。
第3结构简单、方便实用。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是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及其附图实现的
图1是现有针头护套的结构外形图。
图2是现有针头护套的另一种结构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开启时的结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扣合后的结构立体图。
图5是图4的横向剖面图。
图6是图5所示扣合机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图5所示扣合机构的打开时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立体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立体图。
下面将结合附图3至附
图10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的说明本实用新型有一下敞口的针头护套,其特征在于护套1是由一完整的封闭的顶壁面11和一呈两半扣合状的左、右弧壁12和13构成的开合式中空套体,在左、右弧壁12和13的相扣对边缘121和131处设有相对应扣合的扣合机构,左、右弧壁12和13的远离扣对边缘处的纵向是一铰接部14。参见图3至图5及图9。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还在于在左、右弧壁12和13的外圆表面设有手指捏持的凹陷部122和132。参见图4和图5。
左、右两半圆弧瓦状壁面12和13是呈沿护套1轴向全长的两半扣合状或沿护套1轴向呈局部长度的两半扣合状。参见图3、图4及图9。
护套1的完整的封闭的顶壁面11为圆形,右弧壁13与顶壁面11连为一体,左弧壁12由铰接部14铰连在右弧壁13的远离扣合边缘131的一侧的轴向全长并与右弧壁13相扣合构成一中空筒体,左弧壁12的上弧缘17扣合定位于圆形顶壁面11下部。参见图3至图5。
护套1的完整的封闭的顶壁面11为圆形,右弧壁13与顶壁面11连为一体,左弧壁12由铰接部14铰连在右弧壁13的远离扣合边缘131的一侧的轴向局部长度内并与右弧壁13相对扣合构成下半截中空筒体状,在左弧壁12的上弧缘17上部是一沿圆形顶壁面11向下延伸的整体式上半截中空筒体段18。参见图9。
扣合机构是由一个呈半箭头状的凸扣具16和一个与凸扣具16相扣卡或脱离的半箭头状的凹槽15构成的。参见图6和图7。
凸扣具16与右半弧壁边缘131连为一体并沿其外边缘先内凹,后再向前延伸成半箭头状,在半箭头状凸扣具16外侧有一形成箭头部的外斜缘161和一与半箭头状凹槽15的倒钩槽152相钩卡的内斜缘162,倒钩槽152与左半弧壁边缘121内侧面的凹入部相通形成一与外斜缘161相吻合的扣入斜面151。参见图6和图7。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平时,本实用新型呈图4所示的扣合状,即扣合成一下敞口的长筒状中空体,其下敞口与针头21根部的针筒凸台22相套合,参见图8,此时,扣合机构由于本身弹张力作用而使半箭头状的凸扣具16与对应形状的凹槽15紧紧钩合在一起。参见图5。
使用时,用手指对捏左、右半弧壁12和13外部的凹陷部122和132,使左、右半弧壁因受压力而脱开扣合呈W状打开。参见图8和图9,此时可将针头置入,再将左右半弧壁12和13扣合,以使针头21被包裹其内。
图9与图8的不同之外,就是左半弧壁12不到顶而只有多半截长度,这样,在左半弧壁12上段还有一整体式上半截中空筒体18,在收放针头时,可先将针头上部置入筒体18内,然后再扣合左弧壁12而构成筒体的下段,这样,则更为安全。
本实用新型中的铰接部14由注射时自然形成一软薄的可弯折弹性连接膜部份或一非连续的膜,即如
图10所示的间隔的片状铰接部。
权利要求1.扣合式针头防剌护套,有一下敞口的针头护套,其特征在于护套(1)是由一完整的封闭的顶壁面(11)和一呈两半扣合状的左、右弧壁(12)和(13)构成的开合式中空套体,在左、右弧壁(12)和(13)的相扣对边缘(121)和(131)处设有相对应扣合的扣合机构,左、右弧壁(12)和(13)的远离扣对边缘处的纵向是一铰接部(14)。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合式针头防剌护套,其特征在于在左、右弧壁(12)和(13)的外圆表面设有手指捏持的凹陷部(122)和(132)。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扣合式针头防剌护套,其特征在于左、右两半圆弧瓦状壁面(12)和(13)是呈沿护套(1)轴向全长的两半扣合状或沿护套(1)轴向呈局部长度的两半扣合状。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扣合式针头防剌护套,其特征在于护套(1)的完整的封闭的顶壁面(11)为圆形,右弧壁(13)与顶壁面(11)连为一体,左弧壁(12)由铰接部(14)铰连在右弧壁(13)的远离扣合边缘(131)的一侧的轴向全长并与右弧壁(13)相扣合构成一中空筒体,左弧壁(12)的上弧缘(17)扣合定位于圆形顶壁面(11)下部。
5.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扣合式针头防剌护套,其特征在于护套(1)的完整的封闭的顶壁面(11)为圆形,右弧壁(13)与顶壁面(11)连为一体,左弧壁(12)由铰接部(14)铰连在右弧壁(13)的远离扣合边缘(131)的一侧的轴向局部长度内并与右弧壁(13)相对扣合构成下半截中空筒体状,在左弧壁(12)的上弧缘(17)上部是一沿圆形顶壁面(11)向下延伸的整体式上半截中空筒体段(18)。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合式针头防剌护套,其特征在于扣合机构是由一个呈半箭头状的凸扣具(16)和一个与凸扣具(16)相扣卡或脱离的半箭头状的凹槽(15)构成的。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扣合式针头防剌护套,其特征在于凸扣具(16)与右半弧壁边缘(131)连为一体并沿其外边缘先内凹,后再向前延伸成半箭头状,在半箭头状凸扣具(16)外侧有一形成箭头部的外斜缘(161)和一与半箭头状凹槽(15)的倒钩槽(152)相钩卡的内斜缘(162),倒钩槽(152)与左半弧壁边缘(121)内侧面的凹入部相通形成一与外斜缘(161)相吻合的扣入斜面(15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方便实用的扣合式针头防刺护套,有一长筒状的与针头相插套或脱离的护套,其特征在于护套的顶面为一完整封闭面,护套的周壁呈左、右扣合式结构,其中左、右弧壁铰接部相连并使左弧壁能相对右弧壁开启或扣合,在左、右弧壁的开合侧边缘设有扣合机构,注射时,将扣合的护套从针头上拔掉而使针头显露,注射完毕而需收放针头时,将护套的扣合机构打开,而使护套呈开启状,此时,可把针头放入开启的护套内,然后再预扣合。
文档编号A61M5/32GK2247031SQ96205230
公开日1997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1996年3月7日 优先权日1996年3月7日
发明者许汉忠 申请人:许汉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