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滚球式按摩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1198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滚球式按摩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学按摩,特别是按摩器。
人体的奥秘,很难弄懂,但“人体的血行愈顺畅,愈有活力,疾病痊愈得愈快;反之,若血行不顺,病体复元得愈慢”的道理是不难理解的。按摩的功效,经理代医学界深入研究及实际体验后确证用按摩揉压方式针对身体部位作“重点式”按摩,同时配合按摩“周围”部位,可啬是进血液循环,促进血流通畅,既可增进治病效果,又可使身心舒畅,精神愉快。而脚底板经医学界研究公认“人体的头部、躯干、内脏乃至肌肉等所有、器官,均在其双脚的脚底板上,拥有相对应的点或带(通赏常称反射带,下同)。反射带包括心、肺、胃、肝……等重要器官,至少有20个以上的相对应部位,人体若有不适或病痛等异常现象时,都会在反射带的神经末稍以“结晶块”显现,按压时会有疼痛的感觉,这是因为人体内某部位有充血现象,血行不畅,造成滞积物结晶无法融代排出体外的缘故;反之,若是身体健康时,压按双脚,都不会有疼痛的感觉。因此,用“压、揉、按、摩、敲”等方式刺激脚底板反射带机能,可促进血液循环,进而使相对应的器官血行畅通,达到治疗“肾障碍、胃溃疡、下痢、便秘、肩硬、眼睛疲劳、假近视、头痛及头部疲劳,高、低血压、心脏病、肝病……等”的功效,所以人们称之为“脚底板为第二个心脏”,其重要性由此可见。一般人匀没有引起重视,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以臻大多数人都未能给予适当的刺激,特别是现代人的双脚,常年包裹在皮鞋里,绝少有机会直接与地面接触,更谈不上走路时脚底板直接接受砂砾、石头、树枝等有闪健康的刺激,自然就难免会因血液循环不良,血行不畅而生出众多毛病来。
于是乎,就有人专门针对人体的脚底板设计按摩器,目前在市场上常见的各种“脚底按摩机具”,如传统振动式或滚轮式脚底按摩机、按摩棒,按摩椅、垫……等;各种“脚底健康用品”,如健康袜、健康鞋垫、脚踏刺激板……等;还有属于公共设施的″健康步道″等,为改善现代人的体质,促进全民健康的立意固然是好的,准有功效,经长期实际使用后发现还存在不少缺点,如1.不深入,只能作表面上的摩擦,无法作深层压按;一般脚底按摩机具,美其名为″按摩″,实际只有摩而没有”按”,如传统振动式或滚轮式按摩机,按摩椅、垫等,由于使用时都是摆在地面上,双脚置于其上,然后借助动力,使按摩主体,象滚轮、滚筒或乔片、凸粒等装置,快速地掠过脚底表面,只起摩擦作用,即使是时下所谓的“指压”、“经络”或“经穴”等按摩机,充其量也仅借助若干突起颗粒此起彼落向上敲击,点到脚底为止,完全没有按摩术中辗转“压按”或“按压”的动作,以致其功效仅限于脚底表面的接触摩擦,对于深层细胞、组织等便无能为力,自然功效不佳,简言之,按摩需要以适当的力道,足够的时间在按摩位置上,辗转运作、施力,方能对深层细胞、组织发挥其效用。
2.不集中,力道普遍分散,不能集中作重点式按摩;因为只起到″摩擦″的动作,仅能作″片面的摩来摩去,因而压力分散,不能集中在一″重点″部位,如各按摩机具、健康袜、鞋垫、脚踏板或是标榜经穴、指压的按摩器等,因为都分布有许多凸起点,以致将按摩力量分散到各点上去,无法集中作“重点式”按摩;3.不实用,其构造不符合人体脚底的实际形状。因为是整体结构,所以只适用于少数“平底脚板的人,如上述的各种按摩机具、鞋垫或踏脚板等,使用时无法全面普及于脚底各部位,忽略了绝大部份人的脚底板有一部位实际上是略呈“曲卷”,形成有“脚窝”,不是平的,因为有“死角”,始终得不到安摩刺激。
4.各按摩机具充斥市场,不但价格昂贵,而且使用时既占空间又费电,极不经济,并且其中许多健康用品,不具实用性,谁也不愿整天穿着底面有数百颗大小不等的凸起颗粒的袜子或整天踩着内含水分的鞋垫走来走去。
5.至于健康步道,不但需要到特定场所,既费时,又费事,且还要有适当管理以防有尖锐杂物刺伤脚底,感染细菌,因此它的实用性大受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具有现代保健观念,可供作脚底板定点按摩及脚底板全面性按摩的按摩器,其定点与全面的按摩可转换自如,同时也作为全身各部位按摩用的按摩器。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按摩器主要由一按摩器主体、一定轴或转轴及一按摩球组合而成,其中按摩器主体是采用多样化底座,富于各种造型变化的设置;在其上缘面位置,设有略呈U字型,且具适当长度和宽度的滑槽,在滑槽二侧壁上缘面,分别衔接设有钭面卡榫,在其开口端缘固设有一活门;按摩球是采用多元化球面,球体可替换式设置;可供嵌置入按摩器主体上滑槽中任意作360°旋转动作的结构。
按摩器主体的多样化底座,是可采用各种不同造型,如矩形、方形、椭圆形等几何图形,或猫、狗、兔等可爱动物造型,或船、车等艺术造型……等变化的设置。
按摩器主体上缘面的U字形滑槽,亦可采用V字形的设置。
按摩器主体上缘面的U字型或V字型滑槽,亦可将滑槽中按摩球的行进轨道以外部分挖除,形成滑轨构造。
按摩器主体上缘面的U字型或V字型滑槽或滑轨二侧壁成一直线定位置上,分别可设嵌扣孔,供定轴穿置固定,由球体中心位置,贯穿设有内径略大于定轴外径的穿置孔,供套置在定轴外周缘,以定轴为轴作转动,形成球转式按摩装置。
按摩器主体上缘面的U字型或V字型滑槽或滑轨二侧壁成一直线定位置上,分别可设嵌扣槽,供转轴穿置固定,直接将球体套置固定在其外周缘,随转轴的旋转动作,形成轴转式按摩装置。
按摩器主体上缘面的U字型或V字型滑槽式,或滑轨式,或球转式,或轴转式按摩器两座,予以合并形成双并式结构按摩装置。
按摩球是采用硬式、实心的设置,球体以直径为6cm左右为佳。
按摩球的多元化球面,是可设置成平滑、凹面、凸点或各种图案的粗糙面。
按摩球的设置,以一或二个为佳。
本实用新型由于应用球体滚动时,其顶点、棱线、倾曲面自如集中力量及可作全方位360°旋转的技术原理制成,它具有以下优点1.多功能性既可放置地面,使按摩球朝上供脚踏移动,作脚底板按摩;亦可供用手握按摩器主体,使按摩球朝下,作全身按摩;2.全面性因球体本身具有倾面棱线凸点特性及可作360°自由旋转,面面俱到,使其滚动力量可及于脚底或全身任何一点作″无死角″的全方位按摩;3.实用性借球体的人为滚动摩擦,使其力量集中在一重点位置,获得真正″按″的功效;可供人体自然加压,如跷起二郎腿,即可增进按摩,揉松结晶块,使体内血行通畅;再是自如转换部位,配合按摩重点外围部位达到温热、活络以刺激脚底板机能,以获得真正有效的按摩行血的功效;4.机动性为其活动式按摩器主体可有凸点、平面及凹洞等三种球面的按摩球供选择搭配,可因实际需要随时替换,大大强化了按摩功能。
5.方便性按摩器具有操作简便,易于携带,少占空间且完全不受时间或场地的限制的特点,所以无论居家或办公室都可使用。
6.安全性因球是圆的,即使是凸点球面的凸点,或凹面球面的二凹面间,突起部位仍是呈圆弧型,故可按个人意志自由加压或减压,对人体只有刺激作用,而无损伤之虞;7.经济性因按摩器整体简洁有力,既不插电,又无复杂、琐碎结构,自然造价低廉,成其使用时更能获得省力、省钱、省事等经济效益。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U字型滑槽式组合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U字型滑槽式组合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V字型滑槽式组合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U字型滑轨式组合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U字型滑轨式组合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U字型滑轨式组合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V字型滑轨式组合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球转式组合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球转式组合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轴转式组合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轴转式组合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双并滑槽式组合结构的较佳实施例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双并球转式组合结构的较佳实施例示意图。
实施例由图1至3所示,本实用新型由一按摩器主体1、一定轴2(或转轴2a)及一按摩球3组合而成,其中按摩器主体是采用多样化底座,富于各种造型变化的设置;在其上缘面位置,依沟槽状结构,设有略呈U字型或V字型,且具适当长度和宽度的滑槽1b,其宽度恰等于按摩球3直径,在滑槽二侧壁上缘面,分别衔接设有钭面卡榫1d,在其开口端缘固设有一活门装置1e;可供选择搭配一或二个按摩球3嵌入其中,供作按摩之用,其斜面卡榫1d可防止使用时,按摩球3自滑槽1b脱落,而活门装置1e则是为置换按摩球3用的;其中,按摩球3可采用硬式、实心及多元化球面,球体可替换式设置;球体直径以6cm左右为佳,球面分别具有平滑、凹面、凸点或各种图案的粗糙面,不同特性的球面,具有不同功效,可视实际需要选择,同时可选择搭配一或二个按摩球3(实践证明若同时使用三个以上按摩球3,有力量分散,不能集中,以致削弱按摩效果),可供嵌入按摩器主体1上滑槽1b中任意作360°旋转动作的结构。以充分发挥其全方位定点式及其全面性按摩的功效;如图4、5、6、7所示,按按摩器主体1是轨道状结构,交上列U字型或V字型滑槽1b改为滑轨1c装置,同时也设有斜面卡榫1d、活门装置1e等结构,将按摩球3装在滑轨1c间以供作按摩用,这样就具有省料、通风及防止污染等效用,这种结构可视为滑槽1b式的变通型式,即将滑槽1b中按摩球3的行进轨道以外部分挖除,就可形成滑轨1c。
如图8、9、10、11所示,按摩器主体1采用略呈U字型的设置,在其U字型二侧壁形成一直线定点位置上,就其性质有球转式分别设有嵌扣孔1f,可供定轴2穿置固定(如图8、9所示);轴转式是分别设有嵌扣槽1g,可供定轴2a嵌置其中(如图10、11所示);其中定轴2是配合转式结构而采用固定式的穿置在按摩器主体1上的嵌扣孔1f中,而转轴2a是配合轴转式结构而采用可旋转式的嵌置在按摩器主体1上的嵌扣槽1g可;至于按摩球3按其性质分别采用下列两种设置球转式是在其球体中心位置,贯穿设有内径略大于定轴外2外径的穿置孔3a,可供套置在定轴2外周缘,以定轴2为轴作转动;轴转式是直接将球体套置固定在转轴2a外周缘,并随转轴2a的旋转而动作。
此外,由图12、13所示,其中可将上列U字型或V字型滑槽1b或滑轨1c,或球转式、轴转式按摩器两座,予以合并形成双并按摩器结构装置,供双脚同时按摩用,具有强化按摩效果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功能,主要利用滚球作为按摩的支点、供以脚底踩在滚球上,自由移动,改变脚底板与球的接触,同时按照人意志改变脚与球的压力,使脚底板按摩能由点的按摩,转成线状接触,并遍及脚底板的全面;如转换成球体在滚动时,顶端有一个最高点,而滚动时(由侧面视之)有一棱线,棱线二侧为倾曲的斜面,按摩时脚底板踩在球背上,控制球的转动,其与脚底板的接触,能有下列三种情况(1)为脚底板与顶点接触;(2)为脚底板与球的棱线接触;(3)为脚板与球的倾曲斜面接触,具体的讲(1)为脚底板与顶点接触;脚底板仅与球顶点接触时,能将脚踩的压力集中在一点,充分达到按摩术中,犹如指压一般,使脚底板按摩有定点″按压″的效果,这时,球体呈静止状态或定点缓速回转状态,不论使用者希望按压的位置是在脚心凹陷外、脚侧、脚趾等任何一位置都能随使用者的意志充分有效的受力。(2)为脚底板与球的棱线接触,脚底板踩按摩球在滚动时,脚底板与球的棱线接触,使按摩器呈一种线性效果,扩大按摩脚底板的位置。(3)为脚底板与球的倾曲斜面接触;脚底板踩按摩球在滚动时,使用者如果希望扩大按摩面,则使脚底板略为倾斜,使可接触到球的倾曲面,使按摩的行为呈现一种带状按摩,同时可很快普及按摩在脚底板全部。
无论是顶点、棱线或曲面接触的按摩,由于球受脚底板控制,因此可随使用者意志任意转换其接触点,以达到不同的按摩效果;更进一步,可把球体表面设置成平滑、凹面、凸点或各种图案粗糙面等,这样在按摩时,摩擦或按压便有各种不同的效力;而以凸点的按摩效果最佳。
人的脚底板结构,在脚心、脚趾呈现凹凸不同的倾斜度及凹陷状,由于球体是为一个圆形球状物,有顶点、棱线、倾曲面的接触按摩点,因此,各个部位都能充分按摩;不论是脚距凹陷部位,甚至脚侧,都可轻易达到符合脚底板状况的要求。
按摩的要点,除了要达到适当的按摩位置,更要适当的按摩压力;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在于可以采用力量集中的顶点、棱线按摩,或力道均匀的倾曲面按摩,都随使用者的心意,转换自如;而这种点线的力道,以人脚的重量加上使用者轻施的压力,可以很容易的达到十分适当的力量。
由于定点,棱线或倾曲面的按摩行为可转换自如,而使用压力又随施行者的意志自由调整,因此在按摩时,一经使用,使用者可以立即感受到促进血液循环,纾解压力的效果。
按摩的要点,除了适当的按摩位置、力道之外,还要有适当的按摩时间;由于球呈静止按摩或滚动按摩,其时间、速度可任意调整,因此很容易达到按摩的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滚球式按摩器,主要包括一按摩器主体(1)、一定轴(2)或转轴(2a)及一按摩球(3)组合而成,其特征在于按摩器主体(1)是采用多样化底座(1a),富于各种造型变化的设置;在其上缘面位置,设有略呈U字型,且具适当长度和宽度的滑槽(1b),在滑槽(1b)二侧壁上缘面,分别衔接设有钭面卡榫(1d),在其开口端缘固设有一活门(1e);按摩球(3)是采用多元化球面,球体可替换式设置;可供嵌置入按摩器主体(1)上滑槽(1b)中任意作360°旋转动作的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滚球式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按摩器主体(1)的多样化底座(1a),是可采用各种不同造型,如矩形、方形、椭圆形等几何图形,或猫、狗、兔等可爱动物造型,或船、车等艺术造型……等变化的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滚球式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按摩器主体(1)上缘面的U字形滑槽(1b),亦可采用V字形的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滚球式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按摩器主体(1)上缘面的U字型或V字型滑槽(1b),亦可将滑槽(1b)中按摩球(3)的行进轨道以外部分挖除,形成滑轨(1c)构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滚球式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按摩器主体(1)上缘面的U字型或V字型滑槽(1b)或滑轨(1c)二侧壁成一直线定位置上,分别可设嵌扣孔(1f),供定轴(2)穿置固定,由球体中心位置,贯穿设有内径略大于定轴(2)外径的穿置孔(3a),供套置在定轴(2)外周缘,以定轴(2)为轴作转动,形成球转式按摩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滚球式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按摩器主体(1)上缘面的U字型或V字型滑槽(1b)或滑轨(1c)二侧壁成一直线定位置上,分别可设嵌扣槽(1g),供转轴(2a)穿置固定,直按将球体套置固定在其外周缘,随转轴(2a)的旋转动作,形成轴转式按摩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滚球式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按摩器主体(1)上缘面的U字型或V字型滑槽(1b)式,或滑轨(1c)式,或球转式,或轴转式按摩器两座,予以合并形成双并式结构按摩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滚球式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按摩球(3)是采用硬式、实心的设置,球体以直径为6cm左右为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滚球式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按摩球(3)的多元化球面,是可设置成平滑、凹面、凸点或各种图案的粗糙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滚球式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按摩球(3)的设置,以一或二个为佳。
专利摘要一种新型滚球式按摩器,涉及医学按摩,主要包括按摩器主体、定轴或转轴及按摩球组合而成,按摩器主体采用多样化底座,其上缘面位置,设有略呈U字形的滑槽,滑槽二侧壁上缘面,分别衔接斜面卡榫,在其开口端缘固设有活门;按摩球为多元化球面,可供嵌置入按摩器主体的滑槽中任意作360°旋转。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实用新型,可用于脚底板定点按摩及全面按摩,亦可用于全身各部位按摩,具有操作简便,体积小,易于携带等优点。
文档编号A61H15/00GK2267028SQ9623050
公开日1997年11月12日 申请日期1996年8月19日 优先权日1996年8月19日
发明者江支章 申请人:江支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