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侧多向持针外固定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2015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单侧多向持针外固定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创伤骨科临床器械,主要提出一种单侧多向持针外固定架。
利用外固定架治疗肢体骨折,目前已被公认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它是利用生物力学原理达到骨断端复位与固定并促进骨愈合和功能恢复的目的。骨外固定架均为机械支架结构,它通过与经皮穿入骨内的多根钢针和骨相连接,构成一个新的空间稳定体系,并借助外固定架的机构作用行骨断端间加压或牵伸,达到固定骨折或延长肢体的目的,骨外固定架的主要优点是易于装卸,对骨及其周围组织的血供干扰小,能兼顾骨折固定和伤口处理两者的需要,以及固定刚度可以调整,允许骨折上下关节的活动与锻炼等。目前用于治疗骨折外固定架有单侧、双侧、环形、半环形等多种形式。
单侧外固定架有其独特之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体积小,重量轻,特别是在于对组织损伤小,不会损伤对侧的血管神经(因为它的进针止于对侧的骨皮质),但从力学角度上讲,单侧外固定架的固定刚度不及双侧或环形等稳定。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目的主要是在充分利用单侧外固定架的独特优点基础上,通过变换钢针的角度与连杆的位置,使之实现真正的非平行的进针对骨折的固定,提高固定的稳定性,从而克服单侧固定刚度较差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完成其发明任务其主要由轴向动力机构和框型持针器组成,轴向动力机构由一端带有调节螺母的空心轴和位于空心轴内的螺纹连杆构成。调节螺母与螺纹连杆为螺纹配合,空心轴通过调节螺母对螺纹连杆的旋转配合,相对螺杆运动以调整位距,即转动调节螺母时,螺纹连杆便在空心轴内沿轴线方向作直线伸缩运动,从而能改变与其两端相连接的框型持针器之间的距离,使之带动钢针对骨断端起到机械牵引,加压作用;连接于轴向动力机构两端的框型持针器由U型支架和连接在U型支架两内侧边上的方向调整块及持针螺栓构成,持针螺栓套入方向调整块的条形孔槽内并可沿槽平移且可做任意角度的旋转,以保证骨针非平行进针时能穿入固定。方向调整块两端连接在U型支架的两内侧边上,松动紧固螺栓,方向调整块可带动持针螺栓随穿针角度相对框架作倾斜调整。其中前端的方向调整块连接在U型支架两侧边前端开置的条形孔槽内,松动紧固螺栓,可在孔槽限制的范围内移动,使方向调整块之间的距离可以调整,适应针距变化。骨针穿入持针螺栓的孔内并由压钉螺母将其紧固在方向调整块上。
本实用新型在结构设计上较好地解决了多方向的穿针效能及轴向压缩和撑开功能。通过力学测试与计算,该实用新型具备相应的强度和刚度,其各调整关节也能被牢固锁紧。尤其在持针机构的设计方面,采用了U型支架与方向调整块及持针螺栓之间可相互变化的结构形式,使之不但能适应于多根钢针的角度变化,而且能适应于钢针之间在相对平面内的间距变化,提高了固定架使用的灵活性,从而减免了其它同类固定架需使用模具确定钢针之间位置的操作步骤。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轴向动力机构由一端具有调节螺母4的空心轴3和位于空心轴3内的螺纹连杆5构成,调节螺母4与螺纹连杆5为螺纹配合,在调节螺母4上设置4个(均匀分布)带螺纹的销钉8,销钉8前端卡入空心轴相应位置开置的环槽内。使调节螺母可相对空心轴旋转而不能前后移动,连接于螺纹连杆5另一端的导向锁紧螺钉2,在空心轴开置的条形槽的限制下起到防旋转的作用,上紧锁紧螺钉2便能使长度调节锁定。旋动高调节螺母4即可调整分别连接在空心轴3和螺杆5另一端的框型持针器之间的距离。分别连接于轴向动力机构两端的框型持针器由U型支架9、方向调整块7与持针螺栓1构成,在方向调整块7上铣有一条形孔槽,持针螺栓1套入槽内并可沿槽平移和任意旋转角度,方向调整块7两端的折边通过紧固螺检10连接在U型支架9的两内侧边上,松开方向调整块两端的紧固螺栓10,其即可带动持针螺栓1随穿针角度作倾斜调整,U型支架9两侧边的前端开有条形孔槽,通过孔槽连接的方向调整块7可沿槽的范围移动(松开紧固螺母时),使其与U型支架9后端的方向调整块7之间的距离可以调整以适应针距变化,当骨针穿入持针螺栓1的孔内时,上紧压针螺母6,便可将其紧固在方向调整块7上。
本实用新型可采用硬质铅合金和不锈钢材料加工制做,骨针采用直径为4-6mm不锈钢半丝螺纹针,钻入体内,不易滑出。
本实用新型外固定架的使用方法一般采用硬膜外或局部麻醉。借助C臂X光电视或根据X光片确定骨折端的合适进针位置。对骨折重叠、移位较重者,先行牵引使之初步复位。根据本固定架的性能,四根骨针在一定范围内可选择非平行、多方位角度的交叉进针、每侧两针相距2-4cm为宜。待打好钢针后,对固定架进行调整。首先用搬手松开“导向锁紧螺钉”旋转“调整螺母”使“持针螺栓”上的持针孔露出,根据各钢针的位置及角度调整“持针螺栓”使持针孔对应套入每根钢针,调整固定架距皮肤约2-3cm。然后在X光电视下对骨折端做进一步复位调整。当满意后紧固框式持针器上各活动关节,旋转调节螺母使之产生一定的预紧力施于骨折面合适的压力,最后上紧“导向锁紧螺栓”。
权利要求1.一种单侧多向持针外固定架,其特征是主要由轴向动力机构和框型持针器组成,轴向动力机构由一端带有调节螺母(4)的空心轴(3)和位于空心轴内的螺纹连杆(5)构成,调节螺母(4)与螺纹连杆(5)为螺纹配合,连接于轴向动力机构两端的框型持针器主要由U型支架(9)、方向调整块(7)和持针螺栓(1)构成,持针螺检(1)套入在方向调整块(7)上的条形孔槽内并可沿槽平移和任意旋转角度,方向调整块(7)两端连接在U型支架(9)两内侧边上,其中前端的方向调整块(7)连接在U型支架(9)两侧边前端的条形孔槽内,并可沿孔槽前后移动,骨针穿入持针螺栓(1)的孔内并由压针螺母(6)将其紧固在方向调整块(7)上。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侧多向持针外固定架,其特征在于调节螺母(4)上设置有销钉(8),销钉(8)前端卡入空心轴开置的环槽内,在螺纹连杆(5)和空心轴(3)开置的条孔上设置有导向锁紧螺钉(2)。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侧多向持针外固定架,其特征在于两个U型支架(9)分别与轴向动力机构的空心轴(3)和螺纹连杆(5)连接。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侧多向持针外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方向调整块(7)的两端通过紧固螺栓(10)连接在U型支架(9)的两内侧边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创伤骨科临床器械,其主要包括一端带有调节螺母的空心轴和螺纹连杆构成的轴向动力机构和由U型支架、方向调整块及持针螺栓构成的框型持针器。两个U型支架分别与空心轴和螺纹连杆连接,方向调整块连接在U型支架的两内侧边上,持针螺栓连接在方向调整块的条形孔槽上可前后移动并任意旋转。较好地解决了多方向的穿针效能及轴向压缩和撑开功能,其结构设计适应于多根钢针的角度变化和钢针之间的间距变化。
文档编号A61B17/58GK2281160SQ9624534
公开日1998年5月13日 申请日期1996年10月28日 优先权日1996年10月28日
发明者吴建强, 黄昌林, 李祖国, 张智慧, 黄涛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五○中心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