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药磁针灸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2721阅读:4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电药磁针灸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和保健器械,尤其是一种将传统中医理疗方法和现代理疗技术结合一体的,安全方便,实用性和普及性较好的光电药磁针灸杯。
中医传统的针疗法、热灸法、药疗法、按摩法、拨罐疗法和现代的电针疗法,红外线辐射疗法和磁疗技术等,都是当今国内外临床常用的方法和手段,这些手段和方法大多是分别施用,不能做到多种疗法同时施用,客观上降低了治疗和保健效果。
中国专利局于1991年2月13日公开了一种专利号为89211151.8,名称为“多功能负压综合治疗仪”的实用新型专利,该专利虽具有将多种治疗方法综合为一体的特点,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没采用红外线辐射疗法,其金属电阻发热带的热量不能有效地作用到皮下组织;其电针的位置是固定不可调的;其针疗方法是用声电针刺入皮肤进行治疗,可出现出血点,容易造成交叉感染;又因是针直接刺入皮肤,非得专门医生掌握施治,不易普及;其负压源是由真空泵提供,体积过大等。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将上述多种治疗方法综合于一体,结构合理,安全可靠,使用方便,易于普及的光电药磁针灸杯。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光电药磁针灸杯,由杯体和与杯体内腔相通的负压气囊、体芯以及电源控制器组成,其特征是在杯体的杯口处装有永磁合金磁环并开有药剂缓释槽,槽内装有药剂缓释圈,所述体芯位于杯体内腔中央部位,它的下端面装有电针,磁针和红外线发射管,电针和红外线发射管通过导线与电源控制器相连,电源控制器输出低压脉冲电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电针、磁针、红外线发射管安装在触头座上,触头座插入体芯的内孔中,触头座的外表面开有轴向滑槽,该滑槽与体芯内孔中与之对应凸起的轴向滑轨相配合,在触头座尾部装有弹簧,弹簧的尾部设有限位圈,触头座的顶部设有限位套。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体芯的一部份位于杯体背面,负压气囊装在该部份体芯上,并经体芯的内孔和气道孔与杯体内腔相通。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体芯的上端面装有用导线经体芯内孔与电针和红外线发射管相连的插座,该插座可与电源控制器输出插头相联。
本发明是将传统的中医针疗法、热灸法、药疗法、按摩法、拨罐法与现代的电针疗法、红外线辐射疗法和磁疗技术有效地结合一体,并将多种疗法应有的配件设置在一个很小的杯体内,在人体穴位或患区同时施用不同的理疗手段,使之互为补充,产生强烈的聚合效应,极大地提高了理疗或保健效果。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特点和效果。
1、运用了红外线辐射技术,杯体内设置的红外线发射管,发出的不可见红外线穿透皮肤表面,被皮下组织吸收,将光能转化为热能,直接对身体均匀供温,不使皮肤表面感到过热,所产生的辐射热可使穴位或患区的血液循环加快,对应传统中医的热灸法,同时配合药剂缓释圈的药剂,在红外线辐射作用下,使药物成份快速的被人体吸收,加强了药物治疗的效果。
2、电针治疗技术本发明利用脉冲电路原理,杯体内设置的两根电针在通电后,通过患者自己调节电流大小,产生与传统针法相同的“困针”感觉。在微电流的作用下,加速人体穴位或患区细胞的新陈代谢;同时,在微电流的脉冲作用下,使皮肤产生颤动,对穴位或患区进行相似于传统按摩方法的理疗。
3、磁疗技术它利用无形的磁力线可穿透人体的原理,替代了有形的针疗法。磁力线在人体穴位或患区产生磁场,达到活血化淤,通脉理筋的效果。本发明在杯体内设置了磁针和磁环,使之不仅在穴位上,而且在穴位周围的皮下组织里形成环形磁场,做到针环并用,点面结合,强化磁疗效果。
4、负压原理本发明在杯体上设置的负压气囊,是杯体的负压源,其作用不仅是将杯体吸附在皮肤上,而且还起到与传统拨罐疗法相同的作用,在负压的条件下,使皮肤凸起,毛孔和皮下毛细血管扩张,有利于药物的浸透,加速药物的吸收。与传统拨罐术相比,不需要用明火排气,使用更安全卫生。
5、毛细现象本发明在杯口处设计了一道装有药剂缓释圈的环槽,患者使用时,可将液体药剂注入槽内的药剂缓释圈上,在负压的作用下,所注入的药剂从中缓慢均匀的吸附在理疗部位,在光电磁等的作用下,被皮肤快速吸收并作用到更深的皮下组织,即节约又卫生。
6、体积小,结构合理,携带方便,无需专业医生操作,人人都可以很快地学会并使用该产品进行理疗保健。
7、安全可靠该产品采用低压直流电源,触头座则采用了可伸缩的结构,使电针、磁针、红外线发射管可保持与人体穴位或患区的良好接触,用红外线,脉冲电流和磁力线对人体本实行无形的针疗,不出现血点,从而避免了刺穿皮肤所带来的交叉感染。
以下结合附图所示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结构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图;图2是本发明的轴向剖视图;图3是本发明的触头座与体芯分解示意图;参照图1、图2、图3,本发明杯体5的杯口内侧嵌有用稀土永磁合金制作的磁环8,在杯口处设有一圈环槽,环槽内装有用吸水材料制成的药剂缓释圈9。体芯10位于杯体5的轴线位置,它的中部与杯体顶部的孔粘接在一起,在杯体外端体芯10上装有两个负压气囊2,该气囊2用紧固箍1固定在体芯上,气囊2通过气道4、体芯内孔和气道孔13与杯体内腔相通。在体芯10的下端面装有一个触头座6,触头座6上装有两根电针7,两根磁针11和一个红外线发射管12。触头座6插入体芯10的内孔中,它的表面有两道对称的轴向滑槽14,该滑槽14与体芯10内孔中的轴向滑轨15相配合,在触头座6的尾部装有一根弹簧16,该弹簧16迫使触头座6向下运动,使电针7,磁针11,红外线发射管12保持与人体穴位或患区皮肤的良好接触,触头座6的前部有一个限位套17,使触头座6不会弹出体芯10。在弹簧16的尾部、体芯10的内孔中部设有一道限位圈18,使触头座不会缩进体芯10的内孔里。在体芯10的顶端面装有用导线与电针7和红外线发射管12相连的插座3,该插座可与电源控制器的输出插头相联。电源控制器可调节电流大小并提供可调控的低压直流或交流变直流的低压脉冲电流,使患者自己掌握理疗或保健的强度。
权利要求
1.一种光电药磁针灸杯,由杯体、与杯体内腔相通的负压气囊、体芯和电源控制器组成,其特征是在杯体的杯口处装有永磁合金环并开有药剂缓释槽,槽内装有药剂缓释圈,所述体芯位于杯体内中央部位,体芯的下端面装有电针、磁针和红外线发射管,电针、红外线发射管通过导线与电源控制器相连,电源控制器输出低压脉冲电流。
2.按照权利要1所述光电药磁针灸杯,其特征是;所述电针、磁针、红外线发射管安装在触头座上,触头座插入体芯的内孔中,触头座外表面开有轴向滑槽,该滑槽与体芯内孔中与之相对应凸起的轴向滑轨相配合,在触头座尾部装有弹簧,弹簧的尾部设有限位圈,触头座顶端设有限位套。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光电药磁针灸杯,其特征是所述体芯的一部份位于杯体背面,负压气囊装在该部份体芯上,并经体芯的内孔和气道孔与杯体内腔相通。
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光电药磁针灸杯,其特征是所述体芯的上端面装有用导线经体芯内孔与电针和红外线发射管相连的插座,该插座可与电源控制器的输出插头相连。
5.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光电药磁针灸杯,其特征是所述体芯的上端面装有用导线经体芯内孔与电针和红外线发射管相连的插座,该插座可与电源控制器的输出插头相连。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电药磁针灸杯,由杯体、负压气囊、体芯和电源控制器组成,特征是在杯体的杯口处装有永磁合金环并开有环槽,环槽内装有药剂缓释圈,所述体芯位于杯体内中央,它的下端面装有电针、磁针和红外线发射管,电针和红外线发射管通过导线与电源控制器相接。本发明将传统的针疗法、灸法、药物疗法、按摩疗法与现代的电针疗法、近红外线辐射疗法和磁疗技术有效的结合一体,对人体施以不同的理疗手段,极大提高了理疗或保健效果。
文档编号A61M37/00GK1180575SQ9710930
公开日1998年5月6日 申请日期1997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1997年11月14日
发明者孙文峰, 孙延军 申请人:孙文峰, 孙延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