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动式吸附电极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2718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滑动式吸附电极导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术中应用的关键部件,具体地指一种电极导管。
射频消融术的基本方法是在X线透视下,插送电极导管至心腔内,以对心脏进行电生理检查,然后通过电极导管上的电极将射频能量传输至心肌。与电极相接触的被消融或拟被消融的心肌组织称之为靶点。[请参阅《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疗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黄从新等主编,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94年4月第一版],这种疗法既使病人避免开胸之苦,又能根治疾病,且不留下任何严重并发症,是一种被誉为心律失常治疗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全新疗法。但现在临床所使用的电极导管在设计上尚有缺憾,直接影响了射频消融术的疗效和推广应用。
在某些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的消融治疗中,需在心内膜做线性消融,即各个消融靶点必须相互连接呈线性,否则,不仅不利于治愈原有心律失常,更可能引发新的心律失常或使得原有心律失常更趋复杂。目前,在心内膜做线性消融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应用大头电极导管直接做线性消融;二、应用特制长鞘管引导电极导管做线性消融;三、应用多极电极导管做线性消融。由于消融过程中心脏仍在搏动,心腔内表面又十分光滑,难以确保消融靶点与前一个消融靶点位于同一线径上,因此,采用前两种方法时,需进行重复数次的消融,以保证消融线径的完整性和连续性。这样,射频能量对心肌的损伤过大,消融过程(平均12小时)和X线曝光时间(平均110分钟)也较长,不适于临床应用。而多极电极导管极片多(有的多达14枚),极间距又小,因此导管体僵硬,不利于导管在心腔内弯曲,加之心腔内表面曲度较大,故而此导管不易在心腔内做较精细的线性消融,要使如此之多的电极片均与心内膜接触良好也是十分困难的。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消融的成功。所以,为了能稳定可靠地产生连续和透壁性消蚀损伤,并简化手术操作,解除众多心律失常患者的病痛,改进现有的消蚀电极导管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疗法提供一种能稳定可靠地产生连续和透壁性消蚀损伤且操作简便的滑动式吸附电极导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设计的滑动式吸附电极导管,是由轨道管、滑动管、嵌装在轨道管和滑动管上的电极、以及控制管体弯曲方向的导向器等组合而成。在轨道管的中央设有一贯穿的导向腔,上述导向器设置在该导向腔中,该导向腔的周围还设有至少一个贯穿的吸附腔。在滑动管中设有与轨道管相配合的轨道腔,轨道管位于滑动管的轨道腔中。在轨道管和滑动管的头部分别镶嵌有环状电极,环状电极分别与相应的导线相接,各导线纵贯相应的导管体壁从尾部延伸至导管体外。
上述滑动式吸附电极导管的轨道管也可以由电极段和轨道段两部分构成,电极段位于轨道管的头部,其上镶嵌有环状电极,其顶端呈半环形,电极段与轨道段呈台阶状连接,轨道段尾部设有标尺线。滑动管套装在轨道管的轨道段上,其外径与轨道管的电极段外径相同。滑动管邻接于电极段的头部可设计为二种结构形式其一是在滑动管的头部直接镶嵌有环状电极,其二是在滑动管的头部设置一至六枚横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的可塑成任意弧度的杆状物,各杆状物上镶嵌有环状电极。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一种滑动式吸附电极导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另一种滑动式吸附电极导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和图2中轨道管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滑动管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2中滑动管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右视示意图。
现对上述各图中标示的零部件说明如下轨道管1主体为聚乙烯或聚氨酯制成,长度为105-130cm,其中央设有一横截面为圆形的贯通的导向腔6,在导向腔6的两侧设有二个横截面为圆形的贯通的吸附腔7。从外形上看该轨道管1分为电极段AB和轨道段BC两部分。电极段AB位于轨道管1的头部,其横截面为圆形,其顶端呈半球形,二个吸附腔7的吸附腔端孔10位于电极段AB的半球形顶端上,呈号角状以便增强吸附力。轨道段BC与电极段AB呈台阶是连接,其横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或弓形,非圆形截面对导管体的定向作用更强一些。在轨道段BC的尾部设有标尺线9,用以指示滑动管2在轨道管1上所处的位置。
滑动管2主体为聚乙烯或聚氨酯制成,长度较轨道管1短15-20cm,横截面为圆形,外径为3-6mm,与轨道管1的电极段AB的外径相同。该滑动管2中央设有与轨道管1的轨道段BC相配合的轨道腔5,轨道腔5的横截面形状与轨道段BC的横截面形状相同。在滑动管2邻接于电极段AB的头部有两种结构形式其一是如图1、图4所示的在滑动管2的头部直接镶嵌有环状电极8;其二是如图2、图5所示的在滑动管2的头部设二枚横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的可塑成任意弧度的杆状物14,环状电极8镶嵌在二枚杆状物14上。杆状物的支承能更有利于电极导管与心内膜的稳定接触。
导向器3由不锈钢或特种钢丝制成,尾端盘曲成环状,即操纵环12。导向器3插入到轨道管1的导向腔6中。导向器3的长度(不计操纵环周长)较导向腔6长1-4cm。
环状电极8由不锈钢或铂制成,分别镶嵌于轨道管1的电极段AB上、滑动管2的头部或滑动管2头部的杆状物14上。每一环状电极8分别与相应的导线4相联,各导线4纵贯相应的导管体壁从尾部延伸至导管体外。环装电极8通过导线4与射频发生器相联,射频能量由此发射至靶点。
三通管11三通管11的一端通过延伸管13与吸附腔7的尾端相连,三通管11的另一端与负压装置相连。
下面以图1所示的滑动式吸附电极导管在右心房内做线性消融的操作方法为例,说明本发明的操作程序一、沿轨道管1前推滑动管2,使滑动管2头端与轨道管1的电极段AB相接触,导向器3插入导向腔6中。穿刺股静脉成功后,将滑动式吸附电极导管插入股静脉,并推送至右心房内。
二、操纵导向器3,使轨道管1的电极段AB头端与心内膜接触,当吸附腔端孔10为心内膜所封闭后,打开吸附腔7尾部的三通管11,以与三通管11相连的注射器回抽,待出现负压表现后,关闭三通管11,使吸附腔7内保持负压,则轨道管1头端与心内膜之间接触更加稳定。
三、调整滑动式吸附电极导管的形态,使之与预定消融径线相重合,以X线透视结合心电记录证实环状电极8与心内膜接触良好后,将环状电极8的导线4与射频发生器相连接,随即通过此电极发射射频能量。
四、完成一个靶点消融后,手持轨道管1尾部,回撤滑动管2,以标尺线9上的刻度确定相邻两靶点间距离,然后,确认环状电极8与心内膜接触良好,随即再次发放射频能量实施消融。
五、重复步骤四,即可完成预定径线消融。之后,打开吸附腔7尾部的三通管11,解除负压,即可将滑动式吸附电极导管撤出体外。
综上所述,首先,由于滑动式吸附电极导管头端吸附于心内膜,故导管体不易发生侧向移动,滑动管沿轨道管滑动的距离可由轨道管尾部的标尺读出,亦即确知了滑动管首部环状电极移动的距离,这样也就可以精确控制各消融点之间的距离。因此,各消融点易于保持线性关系,更易造成连续性消蚀损伤。其次,同样由于滑动式吸附电极导管头端吸附于心内膜,接触较为可靠,这也就使得环状电极与心内膜的接触更为可靠,因此,射频能量通过环状电极作用于心肌时,更易造成透壁性损伤。另外,由于滑动式吸附电极导管与预定消融径线相重合,后撤滑动管时,轨道管仍滞留原处与预定消融径线保持重合,这样,在X线透视下可直接观察到预定消融径线的位置,滑动管上的环状电极不易脱离预定消融经线,避免了操纵电极导管反复多次定位,从而缩短了手术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便于临床应用。
权利要求
1.一种滑动式吸附电极导管,包括导管、嵌装在导管上的电极、与电极相接的导线、以及控制导管弯曲方向的导向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导管是由一轨道管和一滑动管组合而成,该轨道管的中央设有一贯穿的导向腔,上述导向器设置在该导向腔中,该导向腔的周围还设有至少一个贯穿的吸附腔;该滑动管中设有与轨道管相配合的轨道腔,轨道管位于滑动管的轨道腔中;在轨道管和滑动管的头部分别镶嵌有环状电极,各环状电极分别与相应的导线相接,各导线纵贯相应的导管体壁从尾部延伸至导管体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式吸附电极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轨道管分为电极段和轨道段两部分,电极段位于轨道管的头部,其上镶嵌有环状电极,电极段顶端呈半球形,轨道段与电极段呈台阶状连接,轨道段尾部设有标尺线;所说的滑动管套装在轨道管的轨道段上,其外径与轨道管的电极段外径相同,滑动管邻接于电极段的头部直接镶嵌有环状电极,或滑动管邻接于电极段的头部设有一至六枚横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的可塑成任意弧度的杆状物,各杆状物上镶嵌有环状电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滑动式吸附电极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轨道管的导向腔两侧,设有二个贯穿的吸附腔,此吸附腔位于轨道管头部的吸附腔端孔呈号角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滑动式吸附电极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滑动管中的轨道腔的横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或弓形,与其相配合的轨道管的横截面也为圆形或椭圆形或弓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滑动式吸附电极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滑动管中的轨道腔的横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或弓形,与其相配合的轨道管的横截面也为圆形或椭圆形或弓形。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滑动式吸附电极导管,主要由轨道管和滑动管等组合而成。轨道管中央设有一贯穿的导向腔,导向器设置在导向腔中;该导向腔的圆周还设有至少一个贯穿的吸附腔。滑动管中设有与轨道管相配合的轨道腔,轨道管位于滑动管的轨道腔中。在轨道管和滑动管的头部分别嵌装有环状电极,与各环状电极相连的导线纵贯相应的导管体壁从尾部延伸至导管体外。本发明为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疗法提供了一种能稳定可靠地产生连续性和透壁性消蚀损伤且操作简便的电极导管。
文档编号A61B19/00GK1200916SQ97109120
公开日1998年12月9日 申请日期1997年5月29日 优先权日1997年5月29日
发明者郭伟 申请人:郭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