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体针灸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5079阅读:4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弓体针灸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可对人体穴位进行针刺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针灸针,属于物理疗法器械。
针灸医学起源于中国,而针灸针从它诞生到现在的几千年历史中,其结构形状都是直线形状的。针灸疗效的成败与针刺手法有很大的关系;针刺手法千变万化,种类不下百余种,但提插和捻转是各种手法的基础。而手法的目的是寻找感觉和积累刺激量,只有达到一定的刺激量,才产生治疗效果。针灸针刺入后一定要施行各种手法,针刺的手法相当难掌握,且相当繁琐复杂,为寻找感觉或达到一定的刺激量,往往需要反复施行手法,如果加粗针体,虽可相对增大刺激强度,但病人的痛苦也随之增加,这样一来有时反而达不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不加粗针体,在用相同针刺手法下能增大刺激强度,提高治疗效果的针灸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它主要是在针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弓形状的齿波段,形成弓齿状结构。
所述的针体上最好设置2-5个弓形状的齿波段,且每个齿波段的凹凸向可随意设置,每个齿波的夹角α不小于90°。
附图
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将通过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介绍本实用新型主要由针尖1,针体2,针柄3三个部分组成,在针体2上设置有二个弓形状的齿波4,且一般齿波段4靠近针尖1。这两个齿波段的凹凸向相互错开,且第一个齿波的夹角α1为100°,第二个齿波段夹角α2为105°。本实用新型另外的实施例,其弓形状的齿波段可在一个以上选择,包括一个,且以2-5个为最佳。
本实用新型从解决基础的提插、捻转手法入手,在使传统针功效得到尽至发挥的基础上,枝生新的治疗效果,与传统针灸针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几个效果1.在经络穴位效应上,在刺入及行针过程中,弓齿状结构对人体组织会发生特有的挤压刺激作用,因此比传统针容易取得针感,使之发挥更好的经络穴位效应,达到治疗目的。2.在针刺手法效应上,传统针手法提插是对人体组织的垂直纵向摩擦,捻转是对人体组织的平行横向摩擦,摩擦系数构成刺激强度对比,而本实用新型在不增加病人痛苦的基础上,有效地增加了提插捻转的摩擦系数。另外本实用新型使传统针不易掌握的,繁琐费时的针刺手法得以简单化、通俗化,且易于操作,易于成功。3.在人体局部组织效应上,本实用新型的弓齿状结构对局部组织病变起多种治疗作用,这是传统针无法实现的,如随着捻转提插,弓体状结构的针体对病变组织起弹拨作用,这有利于病变组织的松弛,解除压迫,使血管扩涨;又如弓齿状结构的针体对粘连的软组织有分离作用,并随着捻转提插频率加快,分离作用也越大。
权利要求1.一种弓体针灸针,它主要由针尖、针体、针柄三部分组成,其特征在于针体(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弓形状的齿波段(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弓体针灸针,其特征在于针体(2)上设置有2-5个弓形状齿波段(4),且每个齿波段的凹凸向随意设置,每个齿波的夹角α不小于90°。
专利摘要一种弓体针灸针,它主要由针尖、针体、针柄三部分组成,在靠近针尖的针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弓形状的齿波段,且以2—5个为最佳,齿波段的凹凸向可随意设置,每处齿波段的夹角不小于90°,从而使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靠,针刺手法易于掌握,易于操作,治疗效果能有明显提高等特点。
文档编号A61H39/08GK2289558SQ9721253
公开日1998年9月2日 申请日期1997年3月17日 优先权日1997年3月17日
发明者章炳炜 申请人:章炳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