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坐位旋转治疗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5389阅读:4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腰椎坐位旋转治疗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腰椎坐位旋转治疗椅,属于牵引式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目前,腰间盘突出作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一直困扰着人们,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药物治疗和传统的推拿按摩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法,特别是推拿按摩有比较好的疗效,但这种疗法有极大的经验性,施疗手法不同,效果差异极大,且不易被人们掌握。而药物疗法治疗周期长,治愈率低,往往会产生副作用。垂直吊牵引床等器械代了繁重的体力推拿按摩治疗,但由于其结构笨重庞大,不能与其它可视系统配合使用,因而,施疗过程中盲动性很大,很难掌握牵引力的大小、方向,影响了治疗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腰椎坐位旋转治疗椅,克服上述疗法的缺点和不足,使牵引器械与可视仪器配合使用,准确地控制牵引力的大小、方向和旋转角度,提高治疗效果。
为完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结构,在机座的中部和一边分别设有螺旋座椅和上臂支架,座椅的螺杆底部固定有齿轮,与电机输出齿轮组成传动付,座椅的靠背上设有紧固腰带,座椅上还设有紧固腿带,上臂支架上端的外侧套装有升降套筒,内侧镶有套盘并与升降螺杆啮合,螺杆的上部固定有支架平台和传动齿轮,支架平台的两侧分别设有臂托,并通过胸带将患者固定,电机输出齿轮与传动齿轮啮合,带动升降螺杆、升降套及支架平台上下移动。治疗时患者坐在座椅上,紧固腰带、紧固腿带分别将腰部、腿扎紧固定,两个上臂放在支架平台的臂托上,并系紧胸带,启动电机分别带动座椅转动角度和支架平台升降,达到牵引治疗目的。另外,在旋转座椅的底部还设有霍耳角度传感器,臂托下部设有压力传感器,可随时测出患者旋转角度和旋力大小。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在于采用座椅立式结构,占地面积小,与X光等可视仪器易配套使用,直观准确地对患者旋用牵引力和改变牵引角度,大大地提高了治疗效果,缩短了治疗周期,减少了患者的痛苦。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原理图。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叙述本实用新型参照附图,机座1的中部铰接有螺旋座椅4,螺杆3的下部固定有齿轮2并与电机7的输出齿轮20啮合,座椅4的靠背上设有紧固腰带6,座椅4上设有两个紧固腿带5;上臂支架8固定在机座1的一边,其外侧有升降套筒9,套盘12镶在上臂支架8的顶部并与升降螺杆10啮合,支架平台18上分别固定有电机13、升降套筒9及升降螺杆10,支架平台18的两边还设有臂托15和紧胸带17,传动齿轮14固定在升降螺杆10的顶端并与电机13的输出齿轮啮合。实施过程中,压力传咸器16和霍耳角度传感器19分别装置在臂托15和螺杆3的底部。
权利要求1.一种腰椎坐位旋转治疗椅,由机座(1)及铰接其上的螺旋座椅(4)和固定在一边的上臂支架(8)构成,其特征在于螺杆(3)的下部固定有齿轮(2)并与电机(7)的输出齿轮(20)啮合,座椅(4)的靠背上设有紧固腰带(6),座椅(4)上还装置两个紧固腿带(5),上臂支架(8)的外侧套有升降套筒(9),套盘(12)镶在上臂支架(18)上分别装置有设电机(13)、升降套筒(9)及升降螺杆(10),支架平台(18)的两边还设有臂托(15)和紧胸带(17),传动齿轮(14)固定在升降螺杆(10)的顶端并与电机(13)的输出齿轮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腰椎坐位旋转治疗椅,其特征在于;压力传感器(16)和霍耳角度传感器(19)分别装置在臂托(15)和螺杆(3)的底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腰椎坐位旋转治疗椅,在治疗椅机座上铰接有螺旋座椅和上臂支架,座椅的螺杆固定有齿轮并与电机输出齿轮相啮合构成传动副,座椅上还设有紧固腰带和紧固腿带,上臂支架外侧套有升降套筒,内侧镶有套盘并与升降螺杆啮合,顶部的支架平台设有臂托,电机的输出齿轮与传动齿轮啮合带动支架平台升降,可准确地控制牵引力的大小、方向和旋转角度,配合X光等可视仪器针对病情旋用牵引力和改变牵引角度,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缩短了治疗周期,减少患者的痛苦。
文档编号A61F5/042GK2320221SQ97217750
公开日1999年5月26日 申请日期1997年5月6日 优先权日1997年5月6日
发明者张振沨, 张国福, 李松明 申请人:张振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