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电凝旋切吸脂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5723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频电凝旋切吸脂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频电凝旋切吸脂装置。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238022的专利文献公告了一种“脂肪吸取器”的技术方案。它主要由吸头连接把柄及吸管和吸管连接的负压吸引器组成,在开有小孔的吸头管腔内安装多片旋转钢片来吸取脂肪,把柄内转动装置带动转轴,将旋切出的脂肪由负压吸引器引出。此种结构存在如下缺点转轴极易被脂肪缠绕,即而堵塞管腔。吸脂孔和钢片不具有利刃,因而对脂肪是刮除,再之吸脂孔极易堵塞,故手术时间长,并且给患者带来痛苦。另外此种技术方案不具有止血措施,故造成患者不应有的损伤。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切脂迅速、脂肪输出通畅、止血效果好及负压可控的高频电凝旋切吸脂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高频电凝旋切吸脂机,它包括负压源和动力源及与二者相联的吸脂器,所说吸脂器由握把和与握把相联一端为封闭状的内、外吸脂管组成,其内吸脂管的尾端经握把、软轴和出脂管分别与负压源和动力源联接,内吸脂管的端部设有1-3个内刀切脂口,外吸脂管端部与内刀切脂口的对应位置配设外刀切脂口,其内、外刀间密配合,内吸脂管的尾端紧固联接有传动齿轮,其传动齿轮与软轴相连,内吸脂管的尾端还套接出脂管。
内刀切脂口与外刀切脂口成10-30°。外吸脂管的表层附有绝缘层。内吸脂管尾端与出脂管间配装出脂阀门。内吸脂管配接高频电刀。
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内外刀切脂口间密配合,切脂迅速,效率高,内吸脂管与出脂管间为直通,并且二者间配装出脂阀门,脂肪输出通畅,可方便地控制负压的压力。并且采用高频电凝脂管,使之出血量少。
下面以附图为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外刀切脂口结构示意图。
图3为内刀切脂口结构示意图。

图1所示,动力源和负压源及高频电刀装配在主机壳体内,其动力源为一电机,电机的输出配接一传动软轴4。负压源采用真空泵,真空泵的输出经两个储脂瓶后接出脂管13,其出脂管13的另一端接出脂阀门5,出脂阀门5用于方便地调节负压量,出脂阀门5的另一端配接后套管6,后套管6套装联接管7,二者间密配合,联接管7的另一端紧固套装在内吸脂管3的尾端,联接管7的外侧紧固装配传动齿轮8,传动齿轮8与联接管7、内吸脂管3紧固联接为一体,传动齿轮8与传动齿轮9啮合联接,传动齿轮9与传动软轴4联为一体。传动齿轮8、9和联接管7及后套管6配装在握把10内,外吸脂管2与握把10螺纹联为一体,外吸脂管2的另一端为封闭状,并在其端开有1个长方形外刀切脂口1,如图2所示。外吸脂管2内套装内吸脂管3,内、外吸脂管2、3间旋转配合,内吸脂管3的端部为封闭状,并在其与外刀切脂口1的对应位置开有内刀切脂口11,如图3所示,其内刀切脂口11与外刀切脂口1间的夹角为20°,二者间旋转密配合,使其旋切不是线接触,而是点剪切。为了在手术中减少患者的出血,在外吸脂管2的表层附有一稳定的绝缘层,使用时将装配在主机壳体内高频电刀的一输出端接入内吸脂管3,其另一输出端接患者,即可在手术时产生高频电凝止血。
权利要求1.一种高频电凝旋切吸脂机,它包括负压源和动力源及与二者相联的吸脂器,所说吸脂器由握把和与握把相联一端为封闭状的内、外吸脂管组成,其内吸脂管的尾端经握把、软轴和出脂管分别与负压源和动力源联接,其特征在于内吸脂管的端部设有1-3个内刀切脂口,外吸脂管端部与内刀切脂口的对应位置配设外刀切脂口,其内、外刀间密配合,内吸脂管的尾端紧固联接有传动齿轮,其传动齿轮与软轴相连,内吸脂管的尾端还套接出脂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脂机,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内刀切脂口与外刀切脂口成10-3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脂机,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外吸脂管的表层附有绝缘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脂机,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内吸脂管尾端与出脂管间配装出脂阀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脂机,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内吸脂管配接高频电刀。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频电凝旋切吸脂机,它包括动力源和负压源及与二者相联的吸脂器,吸脂器由握把和与握把相联一端为封闭状的内、外吸脂管组成。在内、外吸脂管端部的对应位置分别设有内外刀切脂口,内吸脂管的尾端一路经传动齿轮、软轴与动力源联接,另一路经出脂管与负压源相联。该装置切脂迅速,脂肪输出通畅,可有效地减少手术中的出血和手术时间,是一种理想的高频电凝旋切吸脂机。
文档编号A61M1/00GK2301173SQ9722361
公开日1998年12月23日 申请日期1997年6月13日 优先权日1997年6月13日
发明者赵国辉 申请人:赵国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