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解痛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7404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红外解痛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解痛贴,特别是一种含有红外材料的解痛贴。
已有的止痛膏在止痛上有一定作用,但存在着出现过敏现象,在被贴部位起痒,患者不得不撕去止痛膏,停止治疗。目前虽有多种频谱仪,但仪器较为复杂,成本高,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解痛贴,来解除病人的疼痛。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红外解痛贴,该贴不含药物,无毒、无刺激、解痛效果显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设计方案一种红外解痛贴包括作为基层的布,涂在布上的混有二氧化硅粉末、三氧化二铝粉末的医用丙烯酸酯类压敏胶涂层,该粉末的颗粒大小在80-200目之间,其中二氧化硅与三氧化二铝的重量比为0.3-0.8∶1,最外层是硅油纸。
根据需要可在混有二氧化硅粉末、三氧化二铝粉末的医用丙烯酸酯类压敏胶涂层与硅油纸之间涂一医用丙烯酸酯类压敏胶涂层加涂一层医用丙烯酸酯类压敏胶可增加接触表面的光洁度,使人体舒适。
二氧化硅与三氧化二铝的重量比小于0.3∶1寸,红外材料的峰值波长小于8微米,大于0.8∶1时,红外材料的峰值波长大于10微米,最好是0.3-0.8∶1。粉末的颗粒大小在80-200目比较适用,颗粒过细(超过200目)成本较高颗粒小于80目,对人体有刺激。胶与粉末总量的用量比为3∶7~4∶6(重量比)。
其中胶与粉末构成的涂层的厚度一般控制在0.1-0.2mm,仅含有胶的胶层厚度控制在0.05-0.1mm。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1中,1为硅油纸,容易从胶层撕开,2为医用丙烯酸酯类压敏胶涂层,3为混有二氧化硅粉末、三氧化二铝粉末的医用丙烯酸酯类压敏胶涂层,4为布,最好是纯棉布。
实施例1硅油纸(50g/M2),二氧化硅(90目)∶三氧化二铝(100目)=0.8∶1胶与粉末总量的用量比为4∶6。胶与粉末构成的涂层的厚度0.2mm,布为纯棉布,丙烯酸酯类压敏胶采用牌号为EJG-01。
本发明的解痛机理本品采用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粉末在常温下吸收周围环境和人体热量之后转换为峰值波长为9.5微米左右振动波,可高效率与人体匹配形成共振吸收,从而活血化瘀,增加血液流通,消肿解痛,用时贴在痛处或穴位处。
使用效果本解痛贴经试用于治疗风寒湿筋骨伤痛、新旧软组织损伤等。总有效率达90%以上,且可连续贴用一周以上,无毒,无刺激。
本发明优点无毒、无刺激、解痛效果显著制作工艺简单、原料易得,使用方便。
权利要求
1.一种红外解痛贴,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作为基层的布(4),涂在布上的混有二氧化硅粉末、三氧化二铝粉末的医用丙烯酸酯类压敏胶涂层(3),该粉末的颗粒大小在80-200目之间,其中二氧化硅与三氧化二铝的重量比为0.3-0.8∶1,最外层是硅油纸(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解痛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涂在布上的混有二氧化硅粉末,三氧化二铝粉末的医用丙烯酸酯类压敏胶涂层与硅油纸之间还涂有一层医用丙烯酸酯类压敏胶涂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红外解痛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布为纯棉布。
全文摘要
一种红外解痛贴,它包括:布层、涂在布上的混有二氧化硅粉末、三氧化二铝粉末的医用丙烯酸酯类压敏胶涂层,其中粉末颗粒大小在80—200目之间,二氧化硅与三氧化铝之间的用量比为0.3—0.8∶1(重量比),最外层是硅油纸。本解痛贴制作工艺简单,原料易得,使用方便,可活血化瘀,增加血液流通,消肿解痛效果显著,无毒、无刺激。
文档编号A61L15/00GK1194167SQ98100260
公开日1998年9月30日 申请日期1998年1月21日 优先权日1997年4月11日
发明者莫君瑞 申请人:莫君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