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涂降压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41789阅读:4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外涂降压膏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外涂降压膏,属外用降压药物领域。
现有的降压药,主要有粒状口服剂型,液状注射剂型和膏状外涂剂型三种。但前两种剂型主要有如下不足①一日数次给药,给患者,特别是出差患者带来很多不便;②许多口服药被胃肠吸收后,受食物运转时间,消化液,酸,肝脏等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常有较显著的过敏反应;注射给药需要一定的条件和设备,并有一定的危险。后一种剂型,虽然携带、涂抹方便,但降压效果欠佳。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携带、涂抹方便,降压效果好,作用快而持久的外涂降压膏。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达到的。这种外涂降压膏,由母料、基质和水组成,其特殊之处是,所述母料基本含有中药流浸膏20-30%,硝苯地平35-45%,避光剂6-10%,氮酮11-18%,释剂8.4-14%,所述的中药流浸膏由微量添加剂和由下列四种组份经煮沸过滤而成的中药提取液组成,钩藤35-55%,罗布麻15-25%,菊花15-25%,丹参15-25%。
优选方案之一是,在所述母料中还包括稳定剂1.8-3.0%。所述的稳定剂可以是抗坏血酸、亚硫酸氢钠中的任一种,也可以是抗坏血酸与亚硫酸氢钠的混合物,还可以是性质相同或相近的其它物质。
优选方案之二是,所述的避光剂为氧化锌,缓释剂为甲基硅油,添加剂为苯甲酸钠0.2-0.4%。
优选方案之三是,所述的避光剂为氧化锌,所述的缓释剂为甲基硅油,添加剂为苯甲酸钠0.2-0.4%,醋酸洗泌泰0.2-0.4%。
本发明各组份的重量百分比是,母料占9-16%,基质20-28%,水60-70%,而且这种水最好为蒸馏水。这里的基质一般由硬脂酸18-26%(重量百分比,下同),单甘脂9.5-16%,十八醇12.7-21.1%,司班60 9.5-16%,丙二醇18-26%,羊毛脂4.7-7.9%,平平加4.4-7.3%,苯甲酸钠1.0-1.6%,醋酸洗泌泰1.0-1.6%,氢氧化钠0.7-1.2%。基质在膏体中起载体作用。
母料中的中药(钩藤、罗布麻、菊花、丹参)和西药硝苯地平具有下列性能和作用。
钩藤,性味甘、入肝、心经、功能,清热平肝,熄风定惊。
罗布麻,性味甘、苦、凉、入肝、大肠经。功能平肝、安神,清热利水。
菊花,性味甘、苦、凉、入肝、肺经。功能清热、明目疏风,解毒。常与钩藤配伍治疗肝阳上元之头晕目眩。
丹参,性味苦寒,归肝经,功能祛瘀止痛,活血,清心除烦。
硝苯地平,本品为钙拮抗剂,通过阻断钙离子进入细胞,而干扰血管平肌的兴奋--收缩偶联,从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而使血压下降。副作用少,安全,可靠。
本品为中西药结合的复方制剂,由于配方合理,它们相互协同作用,既有中药药效的持久性,又有西药的速效性,从而使该药具有疗效长,疗效快,治疗效果好的特点,而且无毒副作用。本品经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烟台毓璜顶医院,烟台市中医医院根据国家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要求,制定了临床试验方案。共试验观察了160例,其中试验组100例,对照组60例。试验结果表明,这种药对中医辩证为肝火亢盛型的高血压,临床总有效率达92.0%,显效率为51.9%。临床试验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其辩证标准,用药方法及疗程、疗效评定标准、对比效果如下一、辩证标准(1)中医辩证标准根据该药组方及功效,用于治疗高血压病肝火亢盛型,其症候如下眩晕头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口干口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2)西医诊断标准1、收缩压等于或高于160mmHg(21.3kPa),舒张压等于或高于95mmHg(12.7kPa),两者有一项经核实,即可确诊。
2、临床分期标准①Ⅰ期高血压,血压达到确诊高血压水平,临床无心、脑、肾并发症表现者。
②Ⅱ期高血压血压达到,确诊高血压水平并有下列1项者X线,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有左心室肥大,眼底检查见有眼底动脉普遍或局部变窄,蛋白尿或血浆肌酐浓度轻度升高。
③Ⅲ期高血压血压达到确诊高血压水平,并有下列1项者脑出血或高血压脑病,左心衰竭;皮底出血或渗出;视神经乳头水肿;肾功能衰竭。
(3)病例纳入标准纳入病例标准将复合高血压病诊断及中医辩证标准的患者,纳入研究病例,以Ⅰ、Ⅱ期高血压病为主要观察对象。
二、试验方法(一)、用药方法及疗程1、试验组用本发明所述药剂0.5克外涂于双前臂内侧,面积200-250cm,轻揉搓至不见药迹。每日2次,上午8时,下午4时各用药一次,连续用药一个月为一疗程。
2、对照组口服牛黄降压丸,每日2次,每次1丸,连服一个月为一个疗程。
(二)、观察项目1、肝火亢盛型高血压症候及舌象、脉象,于用药前后各记录一次。
2、血压测定采用同一水银柱式血压表测量右上臂坐位血压,至少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
3、其他检查项目(1)血脂检测,(2)心电图检查,(3)安全性检测,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4)认真记录用药后不良反应。
三、疗效判定标准(一)降血压疗效评定标准1、显效舒张压下降10mmHg(1.3kPa)以上,并达到正常范围;或舒张压虽未降至正常,但已下降20mmHg(2.7kPa)或以上。
2、有效达到下列任一项指标,即可确定有效。
①舒张压下降不及10mmHg(1.3kPa)。但已达到正常范围。
②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10-19mmHg(1.3-2.5kPa),但未达到正常范围。
③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30mmHg(4kPa)以上。
3、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者。
四、试验结果
(一)两组降血压临床总疗效如表1
两组降血压临床总疗效试验组总有效率达92.0%,显效率为51.0%;对照组总有效率88.3%,显效率40.0%,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二)两组用药前后血压变化比较如表2
(三)两组症状总疗效比较如表3
两组症状总疗效比较,试验组93.0%,对照组86.7%,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
(四)试验组用药前后血脂检测结果试验组用药前后检测血脂(胆固醇、甘油三脂)结果前后比较均无明显变化,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该药对血脂无明显作用。
(五)不良反应1、试验组60例用药前后检测了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40例检测了心电图均未见异常变化。说明该药对人体心、肝、肾功能无不良影响。
2、临床试验期间未见不良反应。
(六)典型病例1、王瑞英,女,63岁,患高血压20余年,长期服用各种降压片,效果不理想,每遇劳累,激动,烦躁等高血压发作。近月余来,因心情不舒,睡眠差,高血压发作,前来本院门诊就诊。自诉头晕目眩、头痛、心悸、胸闷气短、口苦咽干、心烦易燥、食欲差、睡眠差、伴大便干燥。检查血压170/100mmHg,舌质红苔薄黄,脉细弦数。诊断高血压病肝火亢盛,给本药0.5g,每日两次,双前臂内侧涂擦。用药二天后,患者感觉头晕明显减轻,头痛消失,胸闷气短改善,大便亦有改善。续用半个月,上述诸症基本消失,测血压150/90mmHg,继续用药一个月,血压持续稳定在150/85-150/90mmHg之间,诸症消失。
2、李振利,女,45岁,烟台渔业公司职工,因头痛、头晕8年。加重伴心悸气短7天就诊。已往曾多次测血压,均高于止常,血压波动在180-190/100-105mmHg之间,服用复方降压片、复方罗布麻等药物,效果不佳。查体血压180/100mmHg,心率70次/分,律齐,无杂音,双肺呼吸音清,腹软,肝脾正常,双下肢无水肿。心电图大致正常。用本药治疗,两周后自觉头痛、头晕及心悸减轻,血压170/100mmHg。治疗1个月后,血压降至160/90mmHg,症状完全消失。
下面给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用来进一步说明技术方案。
实施例1。制备1000g外涂降压膏。母料量90g(9%),基质量280g(28%),其余为平衡量的蒸馏水(63%)。
1、母料制备。其总量为90g(9%)。
其中中药流浸膏22.5g(25%),硝苯地平31.5g(35%),避光剂为氧化锌,量9g(10%),氮酮16.2g(18%),甲基硅油为缓释剂,其量为10.8g(12%)。
(1)制中药流浸膏22.5g。取中药130g(1000g外涂降压膏,需130g中药,下同),并按比例称取钩藤45.5g(35%),罗布麻32.5g(25%),菊花13g(15%),丹参32.5g(25%)。
①按以上量先取罗布麻、菊花、丹参,放入提取容器内,加水浸泡后并加热至100℃。先后两次煎煮,取两次的滤液并浓缩至72ml,然后加入95%乙醇,搅匀并沉淀,而后过滤,并将乙醇回收。
②取钩藤置提取容器内,加水浸泡后加热至100℃,保持15分钟,先后两次煎煮,取两次的滤液,浓缩至72m1,放冷后,加95%乙醇搅匀并使其沉淀,沉淀后过滤回收乙醇。以上两种浓缩液合并,加入起防腐作用的添加剂苯甲酸钠0.045g(0.2%),并搅拌均匀,得22.5g中药流浸膏(四味中药过滤液占99.8%)。
(2)取硝苯地平31.5g(35%),氧化锌9g(10%),氮酮16.2g(18%),甲基硅油10.8g(12%),并与制得的22.5g中药流浸膏充分混合,然后置胶体磨内研磨,直至捻无粒度感,细腻均匀,共制成90g。
2、基质与蒸馏水的混合及制作。基质量为280g(28%),蒸馏水为630g(63%),称取硬脂酸60g(21.4%),单甘脂35g(12.3%),十八醇50g(17.8%),司班60.35g(12.5%),丙二醇60g(21.4%),羊毛脂17g(6.1%),平平加14.8g(5.3%),苯甲酸钠3g(1.1%),醋酸洗泌泰3g(1.1%),氢氧化钠2.2g(0.8%)。首先将以上除氢氧化钠外的各种组份置加热罐内,加蒸馏水630g(63%)充分混合,加热至100℃,并保持数小时,然后,趁热放出,其重量为907.8g,置真空乳化机内,冷却至80℃左右时,加入2.2g氢氧化钠,开机乳化,真空度保持在0.07MPa。
3、膏体制备。待乳化完毕的基质温度降至45℃左右时,加入母料(90g),并使其充分混合。放冷至室温即得到外涂降压膏体,然后取样送检。
4、灌装。根据检验标准。对检验合格的膏体灌入已清洗消毒的复合管内即可。
由于在膏体中未加入稳定剂,所以放置时间不宜过长。
实施例2。制备1000g外涂降压膏。母料为160g(16%),基质200g(20%),蒸馏水640g(64%)。
1、母料各组份的含量是硝苯地平72g(4.5%),中药流浸膏32g(20%),氧化锌12.8g(8%),氮酮22.4g(14%),缓释剂(甲基硅油)16.64g(10.4%),稳定剂(抗坏血酸)4.16g(2.6%)。其中,中药流浸膏是钩藤、罗布麻、菊花、丹参四味中药(在这里药量为130g)煎煮的液体物质(占99.2%)和苯甲酸钠(0.4%),醋酸洗泌泰(0.4%)混合制成的。其中钩藤71.5g(55%),罗布麻、菊花、丹参均是19.5g(15%)。
2、基质各组份的含量仍可按实施例1的重量百分比取,也可以在本发明第五部分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范围内取。
母料制备及基质的制备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点是①由于母料的中药流浸膏中加入了醋酸洗泌泰,因此,在中药流浸膏的制备中,增加了中药药液与醋酸洗泌泰的混合过程,而且是在放入胶体磨之前加入到母料中。②由于母料中增加了稳定剂(抗坏血酸),因此,母料与基质混合时,稳定剂是在最后加入的。即在膏体制备工序中,待乳化完毕的基质温度降至45℃左右时,加入母料(155.84g),待温度降至30℃左右时,才加入抗坏血酸(4.16g),并使充分混合,放冷至室温即得到外涂降压膏体。
其他部分的加工过程与实施例1相同。与实施例1相比,由于母料中增加了醋酸洗泌泰,使中药流浸膏的消毒效果增强,无有害细菌。增加稳定剂后,使本发明所述产品的放置时间完全达到要求,更能保证质量。因硝苯地平、钩藤含量增多,降压效果更明显。
实施例3。制1000g外涂膏。其中母料为130g(13%),基质220g(22%),蒸馏水650g(65%)。
1、母料各组份的含量是硝苯地平52g(40%),中药流浸膏39g(30%),氧化锌9.1g(7%),氮酮14.3g(11%),缓释剂(甲基硅油)13g(10%),稳定剂2.6g(2%)(抗坏血酸1.3g(1%),亚硫酸氢钠1.3g(1%))。其中,中药流浸膏是由钩藤、罗布麻、菊花、丹参四味中药(在这里药量为130g)煎煮的液体物质(占99.5%)和苯甲酸钠(0.3%),醋酸洗泌泰(0.2%)混合制成的。其中钩藤52g(40%),罗布麻23.4g(18%)、菊花32.5g(25%)、丹参均是22.1g(17%)。母料制备工序与实施例2相同。其中的稳定剂加入程序也与实施例2相同,但稳定剂的成份有了变化,除了抗坏血酸外,还有亚硫酸氢钠。
2、同样,基质各组份的含量仍可按实施例1的重量百分比取,也可以在本发明第五部分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范围内取。
与实施例1相比,比例更加合理,而且保质时间长。
同样,根据权利要求书限定的保护范围,还有多种实施方案,这都属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外涂降压膏,它由母料、基质和水组成,其特征是,所述母料基本含有中药流浸膏20-30%,硝苯地平35-45%,避光剂6-10%,氮酮11-18%,缓释剂8.4-14%,所述的中药流浸膏是由微量添加剂和下列四种组份经煮沸过滤而成的中药提取液,钩藤35-55%,罗布麻15-25%,菊花15-25%,丹参15-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涂降压膏,其特征是,所述母料中还包括稳定剂1.8-3.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外涂降压膏,其特征是,所述避光剂为氧化锌,缓释剂为甲基硅油,添加剂是苯甲酸钠,含量为0.2-0.4%。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外涂降压膏,其特征是,所述避光剂为氧化锌,缓释剂为甲基硅油,添加剂为苯甲酸钠0.2-0.4%和醋酸洗泌泰0.2-0.4%。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外涂降压膏,属外用降压药物领域。它由母料、基质和水组成,特点是,母料中含有钩藤、罗布麻、菊花、丹参药液制成的中药流浸膏20—30%,硝苯地平35—45%,避光剂6—10%,氮酮11—18%,缓释剂8.4—14%。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疗效快而持久,疗效好,治愈率高,携带、涂抹方便,无任何副作用等特点。
文档编号A61P9/12GK1222377SQ98110018
公开日1999年7月14日 申请日期1998年1月8日 优先权日1998年1月8日
发明者王德波 申请人:王德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