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夹持式脉冲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7754阅读:5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耳穴夹持式脉冲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医疗保健领域的仪器,特别涉及一种耳穴夹持式脉冲治疗仪。
从传统医学角度讲,耳朵不仅是一个孤立的听觉器官,它和脏腑、经络有着密切的联系,早在《内经》、《难经》等医书中就有记载。人体十二条经脉中有六条阳经直接通于耳;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耳廓分布着丰富的神经,有来自脊神经丛、有来自脑神经的耳颞神经、面、舌、咽、迷走各神经以及交感神经的分支等。从生理解剖与神经分布的情况看,耳朵犹如一个倒置的胎儿,耳和全身各部分、各系统、各器官都有密切联系。历来就有通过刺激耳廓的相应部位(耳穴),达到调整机体防病治病的目的。
传统的耳穴治疗采用三至五分的短毫针,垂直捻转刺入,深度以刺入耳壳软骨而不穿透耳壳背侧皮肤为标准,多数病人进针时甚痛;中医亦有采用耳穴贴压疗法,即用橡皮膏将药物的种子(如王不留行籽、绿豆、赤小豆、白芥子、莱菔子)或中成药丸(如六神丸)粘压留置在耳朵相应的穴位上,贴后需不时用手指按压穴位,注意力度适当,太轻疗效差,太重会压破皮肤,每2~6天换贴一次,10次为一疗程。
但上述两法均有不足,“针刺法”进针时甚痛多数病人不易接受;“贴压法”刺激强度又偏弱。
本发明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新型的耳穴治疗仪器,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使治疗过程简便快捷,刺激适度可调,疗效保证而病人没有痛苦。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施的设计一种耳穴夹持式脉冲治疗仪,包括治疗头和机体,其特征在于治疗头由夹持机构和点压机构组成,机体由机壳和机内电路板构成,其中,治疗头的夹持机构由夹持臂1,以及与夹持臂连成一体或分体的弹性体2组成,治疗头的点压机构由一对压头3,压头上的压头槽4,以及在压头槽中被柔性垫圈5镶嵌的压珠6和连接压头的导线7组成,机壳8的正面或侧面,分布有电源指示灯9,频率指示灯10,电源开关11,频率调节旋钮12和输出插口13,机壳14内是电子元器件装配而成的电路板15,电路板上设置电源电路、脉冲发生及调节电路,放大及频率指示电路和脉冲输出及调节电路。
其电源电路由电源,电源开关11和串联后接在电源正、负极之间的电阻R4和发光二极管D3构成。电源可以采用电池组或整流器提供的稳压电源。
其脉冲发生及调节电路,由电阻R1、R2、R3,单结晶体管BG1,电解电容C和可调电位器W1构成,其中单结晶体管BG1的基极b1、b2分别接电阻R3、电阻R2的一端,发射极e接电阻R1的一端和电解电容C的正极,电解电容C的负极和电阻R3的另一端接电源负极,可调电位器W1的一个固定接头接电阻R1的另一端,可调电位器W1的活动接头与另一个固定接头联接后与电阻R2的另一端及电源正极联接,或由电阻R1、R2、R3、R10,三极管BG1、BG2,电解电容C1、C2,二极管D1、D2,和可调电位器W1构成,其中三极管BG1、BG2的发射极e分别接二极管D1、D2的正极,二极管D1、D2的负极分别接电源负极,三极管BG1、BG2的基极b分别接电阻R2、电阻R3的一端和电解电容C1、C2的负极,三极管BG1、BG2的集电极c分别接电解电容C1、C2正极和电阻R1、R10的一端,可调电位器W1的一个固定接头接电阻R3的另一端,可调电位器W1的活动接头与另一个固定接头联接后与电阻R1、R2、R10的另一端及电源正极联接,或由集成电路IC-1、IC-2、IC-3,电阻R1、R2,电容C1、C2和可调电位器W1构成,其中集成电路IC-1的1脚联接电阻R1和电容C1的一端、3脚接电容C2的一端,集成电路IC-2的5脚联接电容C2和电阻R2的一端、6脚与IC-3的10脚联接后接电容C1的另一端,IC-2的7脚接电源负极,IC-3的9脚接电源负极,14脚接电源正极,8脚接可调电位器W2的一个固定接头,可调电位器W1的一个固定接头与并联后的电阻R1、R2的另一端联接,可调电位器W1的活动接头与另一个固定接头联接后与电源负极联接。
其放大及频率指示电路,由三极管BG2、BG3,发光二极管D1,二极管D2,电阻R5、电阻R6与变压器B1构成,其中电阻R6的两端分别与三极管BG1、BG2的基极b1和b连接,三极管BG2的发射极e接电源负极,三极管BG2的集电极c联接发光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的负极,电阻R5一端接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另一端接电源正极,变压器B1的1端子空置、2端子接二极管D2的正极、3端子接三极管BG3的基极b、4端子接电源正极和变压器B2的4端子、5端子接三极管BG3的集电极c和变压器B2的5端子,三极管BG3的发射极e接电源负极,或由三极管BG3、BG4、BG5,发光二极管D5,二极管D4,电阻R5、R6、R7、R8、R9与变压器B构成,其中电阻R5两端分别与三极管BG2的集电极c、BG3的基极b连接,三极管BG3的发射极e接发光二极管D5的正极,三极管BG3的集电极c接电阻R6的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接电源正极,发光二极管D5的负极和二极管D4的正极、电阻R7的一端联接,电阻R7的另一端接电源负极,电阻R8的一端与三极管BG4的集电极c、BG5的基极b联接,电阻R8的另一端接电源正极,三极管BG4的发射极e接电源负极、三极管BG4的基极b接二极管D4的负极,三极管BG5的发射极e接电源负极、三极管BG5的集电极c接变压器B的2端子,变压器B的1端子接电阻R9的一端,电阻R9的另一端接电源正极,变压器B的3端子接可调电位器W2的一个固定接头,4端子接输出电极Z2,或由三极管BG1、BG2,发光二极管D2,二极管D1,电阻R3,可调电位器W2与变压器B构成,其中电阻R3的两端分别与三极管BG1的集电极c、BG2的基极b连接,三极管BG2的发射极e接电源负极、三极管BG2的集电极c接发光二极管D3的负极,三极管BG1的发射极e接电源正极,可调电位器W2的一个固定接头接集成电路IC-3的8脚,可调电位器W2的活动接头与另一个固定接头联接后接三极管BG1的基极b,变压器B的1端子接电源正极,2端子接二极管D1的正极与发光二极管D3的正极,二极管D1的负极接电源正极。
其脉冲输出及调节电路,由变压器B2,可调电位器W2和输出电极Z1、Z2构成,其中变压器B2的4端子接变压器B1的4端子,变压器B2的5端子接变压器B1的5端子,变压器B2的1端子接可调电位器W2的一个固定接头,2端子空置,3端子接可调电位器W2的另一个固定接头和输出电极Z2,可调电位器W2的活动接头连接输出电极Z1,或由变压器B的次级线圈,可调电位器W2和输出电极Z1、Z2构成,其中可调电位器W2的一个固定接头接变压器B的3端子,可调电位器W2的另一个固定接头与活动接头联接后接输出电极Z1,输出电极Z2接在变压B的4端子处,或由变压器B的次级线圈和输出电极Z1、Z2构成,其中输出电极Z1接变压器B的4端子,输出电极Z2接在变压器B的3端子处。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

图1是整机的外形结构、形态示意图;图2是一种夹持机构和点压机构的结构、形态示意图,图2-a是扁爪形夹持臂,图2-b是
形夹持臂,图2-c是开启状态,图2-d是闭合状态,图2-e是A部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另一种夹持机构和点压机构的结构、形态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一的电气原理示意图5是实施例二的电气原理示意图;图6是实施例三的电气原理示意图。
图1中,1夹持臂;2弹性体;3压头7导线;8机壳;9电源指示灯10频率指示灯;11电源开关;12频率调节旋钮;13输出插口(与输出电极Z1、Z2);14电路板;15插头。
图2中,1夹持臂;2弹性体;3压头;4压头槽;5柔性垫圈;6压珠;16
形夹持臂;17定位销孔;18定位销;19横梁。
此处,夹持臂为分体式,一为扁爪形的夹持臂,中间爪是舌状弹性体2,压头3在爪头部,左右爪尾部是定位销18,
形夹持臂16的纵向短臂有横梁19,它两侧有定位销孔17,横向长臂端部是压头3,夹持状态时,定位销18分别插入两侧销孔17中,弹性体2支在上横梁19上,弹力使一对压头3对应吻合。
图3中,1夹持臂;2弹性体;3压头;20螺母;2l螺杆;22调节钮。
夹持臂l为∪形连体式时,∪形底部是弹性体2,∪形上部延伸为分叉的两夹持臂,其中,一夹持臂端部是压头3,另一夹持臂端部连接着螺母20,调节钮22和压头3分列贯穿螺母20的螺杆21两端,夹持状态时,旋进螺杆13使一对压头3对应吻合。
机壳可以制成90×50×20mm的袖珍式,放在衬衣口袋中,随时可以在行动中进行保健治疗;也可以制成台式大小。
应用举例患者或家属根据治疗需要,比照《耳针穴位分布图》探查敏感点或压痛点,参照不同疾病的选穴原则确定穴位,将金属压珠镶嵌在压头槽的柔性垫圈内,闭合两夹持臂,使两压头夹持在耳壳的两侧的需要穴位上,通脉冲电流治疗,一般每次施治20~30分钟,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平时保健可以用磁疗压珠,无需通电即可持续柔和刺激穴位。
经实践试用,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1.“夹持式”治疗头,定位准确,使复杂的耳穴治疗变得简单易学,无需上医院找专业医护人员,一般病人或家属可以准确掌握和自助治疗,节省费用和时间;2.可以根据自身耐受限度,自由调节压头力度和脉冲电流强度,无痛苦和损伤。
因而,本发明使用方便快捷,效果显著,达到了预期的发明目的。
〖实施例一〗治疗头的夹持机构和点压机构采用附图2式结构,电路图采用附图4形式。电器元件的参数本例采用最佳参数,即
BG1BT33、BG23DG6、BG33DG12、D1BT302、D3BT202、D22CP6、B1、B2HT8-0.5、W1、W215K、R130K、R251K、R3、R4150Ω、R5100Ω、R6270Ω、C 50μf。
〖实施例二〗治疗头的夹持机构和点压机构采用附图3式结构,电路图采用附图5形式,电器元件的参数本例采用最佳参数,即BG1BG23DG6、BG3、BG43DK2、BG5D651A、D1、D22CP6、D3BT202、D42AK2、D5BT302、B 61P、W1、W2150K、R15K、R260K、R315K、R4150Ω、R515K、R6150K、R7150Ω、R8270K、R9150Ω、R105K、C1、C250μf。
〖实施例三〗治疗头的夹持机构和点压机构采用附图3式结构,电路图采用附图6形式,电器元件的参数本例采用最佳参数,即BG12N3702、BG22N3054、D11N9001、D2BT302、D3BT202、B晶体管收音机输出变压器、W11K、W210K、R1、R2470Ω、R3100Ω、C1、C20.22μf、IC T125。
权利要求
1.一种耳穴夹持式脉冲治疗仪,包括治疗头和机体,其特征在于治疗头由夹持机构和点压机构组成,机体由机壳和机内电路板构成,其中治疗头的夹持机构由夹持臂(1),以及与夹持臂连成一体或分体的弹性体(2)组成,治疗头的点压机构由一对压头(3),压头上的压头槽(4),以及在压头槽中被柔性垫圈(5)镶嵌的压珠(6)和连接压头的导线(7)组成,机壳(8)的正面或侧面,分布有电源指示灯(9),频率指示灯(10),电源开关(11),频率调节旋钮(12)和输出插口(13),机壳(8)内是电子元器件装配而成的电路板(14),电路板上设置电源电路、脉冲发生及调节电路,放大及频率指示电路和脉冲输出及调节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穴夹持式脉冲治疗仪,其特征是其电源电路,由电源,电源开关(11)和串联后接在电源正、负极之间的电阻R4和发光二极管D3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穴夹持式脉冲治疗仪,其特征是其脉冲发生及调节电路,由电阻R1、R2、R3,单结晶体管BG1,电解电容C和可调电位器W1构成,其中单结晶体管BG1的基极b1、b2分别接电阻R3、电阻R2的一端,发射极e接电阻R1的一端和电解电容C的正极,电解电容C的负极和电阻R3的另一端接电源负极,可调电位器W1的一个固定接头接电阻R1的另一端,可调电位器W1的活动接头与另一个固定接头联接后与电阻R2的另一端及电源正极联接,或由电阻R1、R2、R3、R10,三极管BG1、BG2,电解电容C1、C2,二极管D1、D2,和可调电位器W1构成,其中三极管BG1、BG2的发射极e分别接二极管D1、D2的正极,二极管D1、D2的负极分别接电源负极,三极管BG1、BG2的基极b分别接电阻R2、电阻R3的一端和电解电容C1、C2的负极,三极管BG1、BG2的集电极c分别接电解电容C1、C2正极和电阻R1、R10的一端,可调电位器W1的一个固定接头接电阻R3的另一端,可调电位器W1的活动接头与另一个固定接头联接后与电阻R1、R2、R10的另一端及电源正极联接,或由集成电路IC-1、IC-2、IC-3,电阻R1、R2,电容C1、C2和可调电位器W1构成,其中集成电路IC-1的1脚联接电阻R1和电容C1的一端、3脚接电容C2的一端,集成电路IC-2的5脚联接电容C2和电阻R2的一端、6脚与IC-3的10脚联接后接电容C1的另一端,IC-2的7脚接电源负极,IC-3的9脚接电源负极,14脚接电源正极,8脚接可调电位器W2的一个固定接头,可调电位器W1的一个固定接头与并联后的电阻R1、R2的另一端联接,可调电位器W1的活动接头与另一个固定接头联接后与电源负极联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穴夹持式脉冲治疗仪,其特征是其放大及频率指示电路,由三极管BG2、BG3,发光二极管D1,二极管D2,电阻R5、电阻R6与变压器B1构成,其中电阻R6的两端分别与三极管BG1、BG2的基极b1和b连接,三极管BG2的发射极e接电源负极,三极管BG2的集电极c联接发光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的负极,电阻R5一端接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另一端接电源正极,变压器B1的1端子空置、2端子接二极管D2的正极、3端子接三极管BG3的基极b、4端子接电源正极和变压器B2的4端子、5端子接三极管BG3的集电极c和变压器B2的5端子,三极管BG3的发射极e接电源负极,或由三极管BG3、BG4、BG5,发光二极管D5,二极管D4,电阻R5、R6、R7、R8、R9与变压器B构成,其中电阻R5两端分别与三极管BG2的集电极c、BG3的基极b连接,三极管BG3的发射极e接发光二极管D5的正极,三极管BG3的集电极c接电阻R6的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接电源正极,发光二极管D5的负极和二极管D4的正极、电阻R7的一端联接,电阻R7的另一端接电源负极,电阻R8的一端与三极管BG4的集电极c、BG5的基极b联接,电阻R8的另一端接电源正极,三极管BG4的发射极e接电源负极、三极管BG4的基极b接二极管D4的负极,三极管BG5的发射极e接电源负极、三极管BG5的集电极c接变压器B的2端子,变压器B的1端子接电阻R9的一端,电阻R9的另一端接电源正极,变压器B的3端子接可调电位器W2的一个固定接头,4端子接输出电极Z2,或由三极管BG1、BG2,发光二极管D2,二极管D1,电阻R3,可调电位器W2与变压器B构成,其中电阻R3的两端分别与三极管BG1的集电极c、BG2的基极b连接,三极管BG2的发射极e接电源负极、三极管BG2的集电极c接发光二极管D3的负极,三极管BG1的发射极e接电源正极,可调电位器W2的一个固定接头接集成电路IG-3的8脚,可调电位器W2的活动接头与另一个固定接头联接后接三极管BG1的基极b,变压器R的1端子接电源正极,2端子接二极管D1的正极与发光二极管D3的正极,二极管D1的负极接电源正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穴夹持式脉冲治疗仪,其特征是其脉冲输出及调节电路,由变压器B2,可调电位器W2和输出电极Z1、Z2构成,其中,变压器B2的4端子接变压器B1的4端子,变压器B2的5端子接变压器B1的5端子,变压器B2的1端子接可调电位器W2的一个固定接头,2端子空置,3端子接可调电位器W2的另一个固定接头和输出电极Z2,可调电位器W2的活动接头连接输出电极Z1,或由变压器B的次级线圈,可调电位器W2和输出电极Z1、Z2构成,其中可调电位器W2的一个固定接头接变压器B的3端子,可调电位器W2的另一个固定接头与活动接头联接后接输出电极Z1,输出电极Z2接在变压器B的4端子处,或由变压器B的次级线圈和输出电极Z1、Z2构成,其中输出电极Z1接变压器B的4端子,输出电极Z2接在变压器B的3端子处。
全文摘要
一种耳穴夹持式脉冲治疗仪,包括夹持机构和点压机构组成的治疗头,机壳和机内电路板,夹持机构由夹持臂和弹性体构成,点压机构由压头,压头槽,垫圈,压珠和导线构成,机壳上设电源指示灯,频率指示灯,电源开关,频率调节旋钮和输出插口,机壳内是电子元器件装配而成载有电源、脉冲发生及调节、放大及频率指示和脉冲输出及调节等电路。定位准确,压头力度和脉冲电流强度可调,无痛苦和损伤,使耳穴治疗简单易学便于推广。
文档编号A61N1/36GK1252313SQ9811052
公开日2000年5月10日 申请日期1998年10月26日 优先权日1998年10月26日
发明者杨思利 申请人:杨思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