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42017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专用于治疗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的中成药及其制备方法。
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患者咳喘气闷、呼吸困难,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精神和肉体痛苦,同时也给患者亲属的正常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目前治疗药物在中成药方面主要用气管炎片、气管炎丸等,在西药方面则主要用氨茶碱、博利康宁等药。然后经多年的临床使用,发现这些药物的使用效果均极为有限,一般只能起稳定和缓解病情的作用,难以达成治愈之功效。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的发病机理,进行对症下药、辩证施治,提供一种能达成治愈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的中成药物。
本发明的主要技术措施如下一种治疗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的药物,它主要由蚤休、地龙、混元丹、棉花树根、金银花和黄芩配制而成,各原料药的用药份数为蚤休4-8份、地龙3-7份、混元丹3-6份、棉花树根3-6份、金银花8-10份、黄芩4-8份。
上述药物的制备方法为首先将除棉花树根外的其他原料药进行混合碾粉,然后将该粉末与棉花树根加水熬煎为浓缩剂,再将浓缩剂进行低温干燥,碾成粉末后制成丹丸或散剂即得。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并经相应动物和临床疗效观察,证明蚤休有较强的平喘、止咳、抗菌作用,毒性试验证实,小鼠灌服煎剂30-60克/公斤,每日三次,连用三天,未见明显毒副作用,用蚤休粉剂临床治疗58例试验,15天为一疗程,服药15天,证明有效率为78%,服药30天,有效率为96.7%,整个疗程45天,有效率为97.3%。地龙有平肝止喘、通络作用,其粉剂治疗52例病人临床观察,显效25例,控制不发23例,未见毒副反应。混元丹具养血、补气、益精之功效,其粉剂治疗10例病人临床观察,有明显的抗感染、增强机体抗病力,并有很好的平喘作用。棉药树根,其煎剂有很强的止咳作用,用药三天显效。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述药物具补肺脾肾之虚、益气润肺、养阴助阳、扶正固本、调节全身机能、增强机体免疫能力之作用,能抗菌、止咳、平喘,从而防止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的反复发作,达到防治和治愈的效果,对无并发中度以上肺气肿及肺源性心脏病的病人能治愈,有并发中度以上肺气肿及肺源性心脏病的病人,能缓解病情、减轻病痛从而延长病人的生命。
实施例下面是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应用配伍蚤体6份、地龙5份、混元丹5份、棉花树根6份、贝母4份、桔梗4份、百部5份、金银花9份、甘草4份、陈皮4份、麻黄5份、黄芩6份。其制法如下先将除棉花树根外的其余十一味药物混合碾碎成粉末,然后将该粉末与棉花树根合并加水熬煎浓缩,接着再将该浓缩液进行低温干燥,最后将其碾成细末,制成丹丸或散剂包装即可。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主要由蚤休、地龙、混元丹、棉花树根、金银花和黄芩配制而成,各原料药的用药份数为蚤休4-8份、地龙3-7份、混元丹3-6份、棉花树根3-6份、金银花8-10份、黄芩4-8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还加入了贝母、桔梗、百部、甘草、陈皮、麻黄,添加份数为贝母2-6份、桔梗3-6份、百部3-6份、甘草2-6份、陈皮2-6份、麻黄3-6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各原料药的用药份数为蚤休6份、地龙5份、混元丹5份、棉花树根6份、贝母4份、桔梗4份、百部5份、金银花9份、甘草4份、陈皮4份、麻黄5份、黄芩6份。
4.权利要求1所述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将除棉花树根外的其他原料药混合碾粉,然后将粉末与棉花树根加水熬煎为浓缩剂,再将浓缩剂进行低温干燥,碾成粉末后制成丹丸或散剂即得。
全文摘要
本发明系有关一种用于治疗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它主要由蚤休、地龙、混元丹、棉花树根、金银花和黄芩配制而成,其制备方法主要是先将除棉花树根外的其他几味药物混合碾碎成粉末,接着将该粉末与棉花树根合并加水熬煎浓缩,再将该浓缩液低温干燥后碾成细末,制成丹丸或散剂即可。本发明药物可治愈无并发中级以上肺气肿及肺源性心脏病的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病人。
文档编号A61K35/48GK1249183SQ98112659
公开日2000年4月5日 申请日期1998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1998年9月29日
发明者唐亮军 申请人:唐亮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