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荬菜在制备治疗结核病药物方面的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42015阅读:4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苦荬菜在制备治疗结核病药物方面的用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类生活中的一种药材的新应用,特别是一种发掘我国优秀医学传统中药材在制备治疗结核病药物方面的新用途。
本世纪五十年代初以来,以链霉素、雷米丰、利福平、乙胺丁醇等药物为代表的西药联合抗结核病方案,曾在全球抗结核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使结核病这一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随着全球工业化的不断发展,由于抗药性结核病的不断出现,以及战争、饥荒、自然灾害等原因,结核病在近几年来再次呈现出令人焦虑的上升势头。据世界卫生组织1996年发布的统计资料,1995年结核病死亡人数达300万人,创1850年以来全世界结核病死亡最高水平,全球有近20亿人口受到结核菌感染,现有2000万结核病人,每年新发现的结核病例为800-1000万人。面对这样一种严峻形势,而西药联合抗结核病方案却由于多年以来一直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越来越显得无能为力,其疗程长、疗效差和副作用大等弊端,越来越成为抗结核史上极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世界卫生组织曾经强烈呼吁,应尽快寻找新的更有效的抗结核药物。在我国,由于经济和技术的原因,要研制出新的化学合成抗结核药物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研制出一种对结核杆菌具有较强杀灭作用而又不存在抗药性且毒副作用较小的新型抗结核药,已成为目前医药科学迫切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研制出一种中药材在制备治疗各种结核病药物方面的新用途。
本发明的治疗结核病的新中药胶囊剂,是应用苦荬菜或以苦荬菜加其他药物制成的。
(处方)苦荬菜2650克(制作工艺)加70%乙醇回流提取二次,第一次加5倍量乙醇回流2小时,过滤,第二次将残渣再加4倍量乙醇回流1.5小时,过滤,合并两次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清膏,残渣再加水煮提二次,第一次加7倍量水煮提1小时,第二次加6倍量水煮提1小时,合并二次水提液,真空浓缩至清膏,合并二次清膏,再浓缩至比重为1.3-1.4(热测)的稠膏,经真空干燥、粉碎得浸膏粉(约450克),装胶囊,得胶囊制品约1000粒,包装即得成品。
(功能主治)杀虫止瘵,清热解毒,用于治疗各种结核病。
本发明以苦荬菜治疗结核病,是发明人在祖传秘方的基础上,通过科学预试及反复临床观察验证而发明的治法和处方,它丰富和发展了中医药理论,取得了显著的疗效。该制剂对结核杆菌具有较强的抑杀作用,经24例临床观察,其治愈率达91.7%。该药具有如下特点①见效快,全部病例均在服药后一至二周开始出现症状改善,二至七周症状消失;②疗效好,临床观察,对肺结核病的治愈率达91.7%,总有效率100%;③疗程短,该药全疗程共90天,且治疗后未见复发病例;④不存在抗药性,特别适用于耐西药的难治结核病人,可挽救这部分人的生命;⑤副作用小,克服了西药治疗毒副作用大、有些病人不愿坚持治疗的缺点,服用该药期间未见明显的毒副反应;⑥使用方便,该药为口服胶囊剂,无需注射治疗,也不需服用其他辅助药物,使用非常方便,病人乐意接受。
苦荬菜别名盘儿草、苦菜、败酱草、墓头回、鸭舌草、苦球菜,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名苦菜,列为上品。其成份主含黄酮类、香豆素、甾萜类等,性味苦,微寒,具清热解毒与消肿功能,主治肺痈、乳痈、疖肿、跌打损伤、毒蛇咬伤等。民间还将之与他药配伍治疗痢疾、产后无乳、口内生泡、疮疱、下身疔疮等症,疗效显著。但从未见有关其治疗结核病的文献报道。本发明在治疗原则上遵循中医理论,利用苦荬菜制剂杀灭结核杆菌,发现和开创了传统中药的新用途,发明了治疗结核病的新药。
本发明的新药,系将苦荬菜采用现代科学方法加以提炼,制成胶囊剂型,这一剂型应用于临床,具有制剂工艺先进、服用剂量小、利于口服、便于运输与携带等优点。
权利要求
1.苦荬菜在制备治疗结核病药物方面的用途。
全文摘要
一种以苦荬菜在制备治疗结核病药物方面的用途,应用苦荬菜或以苦荬菜加其他药物,通过现代科学方法加以提炼制成新中药胶囊剂,该制剂对结核杆菌具有较强的抑杀作用,经24例临床观察,其治愈率达91.7%,具有见效快、疗效好、疗程短、不存在抗药性、副作用小及服用方便等显著优点。本发明发现和开创了传统中药的新用途,发明了治疗核核病的新药,丰富和发展了祖国的中医药学理论。
文档编号A61P31/06GK1247747SQ98112630
公开日2000年3月22日 申请日期1998年9月15日 优先权日1998年9月15日
发明者刘文刚, 戴永良 申请人:湖南泰耒医药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