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痤美容的保健食品及其制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64851阅读:5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除痤美容的保健食品及其制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除痤美容的保健食品,它是一种以兼具药食二性的植物为原料生产的功效食品。
2 背景技术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除痤美容的保健食品及其制法,是由黑豆、甘草和栀子(4∶2.5∶3.5)组成。
2.1关于痤疮2.1.1痤疮的发生机制痤疮(Acne)是一种毛囊和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其发病机理目前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认为,内分泌失调、皮脂代谢障碍和毛囊内微生物存在是其主要原因。目前大都倾向于认为痤疮发生的原因及其机制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1)性激素分泌紊乱,主要是雄性激素分泌过盛,雌激素相对不足;(2)皮脂腺分泌增加;(3)痤疮丙酸杆菌感染;(4)锌缺乏;(5)维生素缺乏或代谢异常;(6)其它包括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加,脂蛋白代谢紊乱,生活事件,情绪,遗传体质,免疫调解异常,等。一些学者认为,痤疮可能是在全身性疾病的基础上发生的,患者机体存在明显的内环境紊乱。
综合上述观点,痤疮可能是多因素的致病结果,而不能完全归咎于任何单一的原因。比较全面的观点应该是,痤疮的发病是机体内环境紊乱的结果和反映,与性激素、维生素缺乏或代谢、情绪、微量元素缺乏、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失调等多种因素有关。因此不能把痤疮的病理生理学方面的改变仅局限于毛囊皮脂腺局部的组织病理血改变孤立地解释,还应深一层考虑患者体内的某些生理。生化方面平衡失调,引起毛囊皮脂腺的改变。因而人们在治疗痤疮时,不仅要重视病变局部的处理,还应注意改变上述内环境失衡状态,应对病体状况加以全面分析,标本兼治,则可能取得更为满意的效果。
2.1.2痤疮治疗概况目前痤疮的治疗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1)抗感染及抗炎治疗,此为目前痤疮治疗的最为主要的方法,常用药物有氯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四环素、苯酚、过氧化苯甲酰(BP)、林可霉素、氨苯砜、NS表面活性剂(其化学名为十一烯基单乙酸酰胺琥珀磺酸纳盐),等。(2)雌激素治疗及抗雄性激素治疗,这些药物有甲氢咪胍、安体舒通、酮康唑、黄体酮、乙雌酚,等。(3)抑制皮脂分泌,如使用烟酸肌醇减少皮肤中游离脂肪酸;(4)补充维生素及补充微量元素锌;(5)中药,中医治疗痤疮的主要方法是清热疏风,佐用和血活血,除湿解毒,常用药物有枇杷叶、蝉蜕、黄芩、生石膏、知母、连翘、赤小豆、黑豆、白术、白芷、当归、白芍、丹皮、丹参、栀子、甘草,等,成药有大黄丸、颠倒散、地榆片、痤疮丸一号和二号,等。(6)综合治疗及其他,如倒面膜、削磨术、激光光针、耳针,等。
2.1.3痤疮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上述痤疮治疗方法虽然都有一定效果,但其效果是有限的,尤其是远期效果较差,用药好转,停药复发,这大概与上述治疗方法未能有效地改变内环境,即未能改变痤疮发生的内环境有关。此外,上述治疗方法往往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如抗生素治疗可能导致微生物抗药性,或引起菌群失调,补充雌激素或抗雄性激素可能导致男子女性化、影响性功能,等。
2.2本发明之主要功效2.2.1单味原料的功效2.2.1.1黑豆黑豆甘平,能活血利水,祛风解毒,治一切疮痈肿毒。《本草纲目》记载黑豆能治恶刺疮痛、豌疮烦躁、豆疮湿烂、小儿头疮、身面疣目、制诸风热、活血解毒。现代研究表明,大豆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包括锌(Zn),还含有微量的大豆黄酮及染料木素,后二种成分有雌激素样作用。
2.2.1.2甘草甘草味甘性平,能清热解毒,补胃健脾,益气和中。“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本经》)“消五发之疮疽”(《汤液本草》)。现代研究表明,甘草有抗炎、抑菌、解毒等作用。它所含的先甘草宁具有雌激素活性。
2.2.1.3栀子栀子味苦性寒,能清热除湿,凉血解毒。《神农本草经》记载栀子“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疱、齄鼻、白癫、赤癫、疮疡。”《本事方》单用栀子一味治疗“肺风鼻赤酒齄”。现代研究表明,栀子具有抗菌抗炎等多种作用。
2.2.2三物配伍之复方的功效黑豆、甘草和栀子三物配伍,能够解毒抗炎,抑制和杀灭痤疮棒状杆菌,调节皮脂腺分泌,既有类雌激素作用,而又无雌激素那样的副作用,几乎对痤疮发生的各个主要机制都发挥作用,所以其组成虽然简单,但效果却是全面的,故能产生良好的抗痤疮作用。
3 发明目的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治痤疮的保健食品,既能较迅速地消除痤疮皮损,进而促进由痤疮引起的皮肤色素沉著,又能调整机体内分泌,从根本上消除痤疮之因,适用于各型痤疮患者服用,具有显著的效果。
4 技术方案4.1配方黑豆4份 甘草2.5份 栀子3.5份4.2制法将甘草和栀子用10倍量水浸泡60min后,用蒸气加热至沸,维持小沸至60min,粗过滤,再次离心过滤,滤液置浓缩罐中浓缩至相对密度1.0(80℃)。将洗净的黑豆倾入,混匀,继续加热30min,移至真空干燥箱中干燥,粉碎,装囊,即得。
4.3服法温开水送服,每次服3粒,每日服3次。
5 有益效果本发明能够调解机体性激素分泌,调解皮脂腺分泌,抑制痤疮乳酸杆菌,具有除痤美容作用。在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进行了试食效果观察,结果有效率为91.0%。(见本说明书所附试食效果观察报告)6 实现发明的最好方式一种美容除痤疮的保健食品,其配方特征在于它含有黑豆4份、甘草2.5份和栀子3.5份;其技术特征为将甘草和栀子用10倍量水浸泡60min后,用蒸气加热至沸,维持小沸至60min,粗过滤,再次离心过滤,滤液置浓缩罐中浓缩至相对密度1.0(80℃)。将洗净的黑豆倾入,混匀,继续加热30min,移至真空干燥箱中干燥,粉碎,装囊,即得。[1]赵辩临床皮肤病学.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P833-835[2]神农本草经.中医古籍出版社.1982.P210[3]见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P1986[4]黄泰康常用中药成分与药理手册.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P676[5]国家医药管理局中草药情报中心植物药有效成分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
.P510.520.521[6]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P2383[7]黄泰康常用中药成分与药理手册.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P753[8]李红捷中医药动态.1987.(12)4[9]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食物成分表.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
P128[10]谭升顺,等抗雄性激素对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华皮肤科杂志1984,17(1)27[11]杨雪琴,等400例痤疮患者的某些第二性征异常的分析及临床意义.中华皮肤科杂志1991,24(2)100[12]巫毅,等痤疮患者血浆及皮肤组织中雄激素水平的测定与分析.中华皮肤科杂志1991.24(3)163[13]杨雪琴,等小剂量性激素治疗痤疮80例.中华皮肤科杂志1992,25(1)56[14]Betti R,et al多囊卵巢在迟发性或持久性痤疮中的发生率.国外医学.皮肤病学分册1991,(5)311[15]徐家森烟酸肌醇治疗寻常痤疮50例.中华皮肤科杂志1990,23(6)365[16]Marsden J,et al痤疮的缓解是由于皮脂成分的改变吗?国外医学.皮肤病学分册1988.(2)123[17]周华,等丹参酮治疗痤疮及对皮脂和丙酸杆菌菌数的影响.中华皮肤科杂志1992,25(1)3[18]冯捷,等痤疮与几种血清生化成分及细胞免疫状态的关系.临床皮肤科杂志1983,(2)60[19]郑庸,等硫酸锌内服治疗痤疮的经验介绍.中华皮肤科杂志1982,15(2)109[20]沈大为,等口服硫酸锌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研究.中华皮肤科杂志1984,17(1)35[21]黄枚,等痤疮冲剂治疗寻常痤疮.中华皮肤科杂志1994,27(3)169[22]吴延芳,等苯酚注射治疗囊肿性痤疮.中华皮肤科杂志1994,27(4)244[23]李秉旬,等雄性激素拮抗剂联合外用治疗痤疮.中华皮肤科杂志1991,24(3)115[24]谭升顺,等复方酮康唑酊治疗寻常痤疮等病的疗效观察.中华皮肤科杂志.1990,23(1)54[25]傅梅相2%氯酶素酒精加氮酮治疗痤疮.中华皮肤科杂志1989.22(2)83赵广,等治痤灵霜治疗寻常痤疮.中华皮肤科杂志1990,23(3)152[27]吴铁峰,等粉刺霜治疗痤疮126例疗效观察.中华皮肤科杂志1990,23(6)406[28]顾有守过氧化苯甲酰凝胶治疗105例寻常痤疮.中华皮肤科杂志1987,20(1)43[29]孙克会轨草锌治疗痤疮60例临床疗效观察.中华皮肤科杂志1987,20(1)49[30]毛秀保,等庆大酶素局部注射治疗囊肿性痤疮20例.中华皮肤科杂志1990.23(1)45[31]痤疮患者血浆及皮肤组织中雄性激素水平的测定与分析.中华皮肤科杂志1991,24(3)168[32]潘伯平,等生活事件.个性与囊肿性痤疮.中华皮肤科杂志1991,24(3)176[33]周光平,等地榆片治疗101例痤疮.中华皮肤科杂志1991,24(3)192[34]谭金生复方盐酸林可酶素注射皮损内注射治疗重症痤疮及项部乳头状皮炎.中华皮肤科杂志1991,24(5)344[35]张英才,等激光光针耳穴治疗痤疮.中华皮肤科杂志1987,20(5)298[36]郑人范NS表面活性剂治疗痤疮.中华皮肤科杂志1984,17(3)170
权利要求
一种美容除痤疮的保健食品,其特征在于它由三种兼具药食二性的植物原料以下述方法制成取黑豆4份、甘草2.5份和栀子3.5份,将甘草和栀子用10倍量水浸泡60min后,用蒸气加热至沸,维持小沸至60min,粗过滤,再次离心过滤,滤液置浓缩罐中浓缩至相对密度1.0(80℃)。将洗净的黑豆倾入,混匀,继续加热30min,移至真空干燥箱中干燥,粉碎,装囊,即得。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除痤美容的保健食品及其制法,它由栀子、黑豆等兼具药食二性的植物为原料,经多道工序而制成胶囊。它能调节机体内分泌,改善皮脂腺功能,抑制痤疮丙酸杆菌,从根本上消除痤疮发生的内在条件,对痤疮及其并发症如皮肤色素沉著有独特效果。
文档编号A61P17/00GK1248456SQ9811993
公开日2000年3月29日 申请日期1998年9月21日 优先权日1998年9月21日
发明者张作光 申请人:天津市延龄营养保健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