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椅之按摩结构改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8537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按摩椅之按摩结构改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系有关于一种按摩椅之按摩结构改良,尤指一种在对人背部进行按摩动作时,不会对人背部产生挤顶,造成人体随之向前或向后振动之不舒适感;而且可同时作滚压及敲捶动作,属人体保健用品。
目前按摩椅之按摩结构,主要系在椅背内侧设置有一走移架,该走移架可被驱动作上下往复位移;在走移架上固定有按摩元件如滚轮、偏心马达传动之敲捶等,使随着走移架上、下位移,按摩元件亦对人背部作等距离长度之按摩。就该习用按摩椅之按摩结构而言,在使用上具有下列缺点(一)按摩元件固定在走移架上时表面突伸出走移架前方之距离系固定不变的,致当人背部紧靠按摩元件作按摩时,随着按摩元件之上、下移位,人的身体会被按摩元件挤顶而使身体随之振动,尤其因人之背部并非完全平直而是具有一曲线,致加诸按摩元件上之压力亦随之不同,如此使得人背部加诸在按摩元件压力较大之地方,被挤推之力量便随之较大,他处因施加压力较小,被挤推技推力量则较小,造成按摩元件对人背部按摩,各地方之按摩压力皆不同,压力过大的地方有时会造成刺痛之不舒适感;而且,因身体被用力顶推,使得身体会随走移架之达到位置而随之使身体对应部位向前突移,造成人的身体一直受按摩元件顶推而摆驱振动,亦即人的身体需去屈就按摩元件,造成另一种的不舒适感。
(二)在按摩时,仅能作单一种按摩动作,如仅能依选择作滚压或敲捶或揉捏动作,不能同时作两种按摩动作,按摩效果不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按摩元件在对人背部进行按摩时具有按摩缓冲力,使以按摩元件屈就人身体,使按摩时人之背部会有舒适感,身体不会随着按摩元件走移而振动扭动,当作敲捶按摩时,该敲捶按摩元件亦具有承受压力之缓冲力,使在作敲捶按摩时不会有刺痛感;而且,该敲捶按摩元件系与滚压按摩元件同体连动,使用时可同时作滚压及敲捶按摩之动作。
本实用新型一种按摩椅之按摩结构改良,其具有一螺杆,该螺杆系受一马达所传动,可作正向或反向转动,于螺杆之两侧分别设置有平行排列之循进杆;一走移架,系跨设在螺杆与二循进杆上,具有螺孔件以供螺杆穿过,使走移架可被螺杆带动作向上或向下走移;一滚轮按摩元件,具有滚轮按摩元件被轮轴支撑而位于走移架之二骨架间;一敲捶按摩元件,系受固接在二骨架间之支撑片所定位;其特征在于该滚轮按摩元件之轮轴端部与骨架之接合,系于骨架设置有一与轮轴摆向呈垂直交叉之槽孔,该槽孔面对轮轴端壁具有一狭长状之限位口;于槽孔内放置有一弹性体,而轮轴之端部由限位口伸入槽孔内并位于弹性体接近人背部端;藉该等设置,使滚轮按摩元件具有一缓冲弹力,当承受压力时,可自动调整对人背部之滚压力,使按摩具舒适感,该敲捶按摩元件定位于支撑片上之结构,系敲捶按摩元件先固定在一由前置板与内框架所区隔之框口内,该前置板与内框架位于一外框架与支撑片所固结而区隔之框口内,该前置板面对敲捶按摩元件端之两侧分别连接一弹性体,该弹性体之另一端与外框架连接;藉该等设置,以使敲捶按摩元件具有缓冲力,当敲捶按摩元件承受压力时,会自动压缩弹性体而位移。
其中,该敲捶按摩元件可为一电磁阀,该电磁阀具有一线圈组及一位于线圈组内可被控制位移之阀杆,线圈组系可与前置板固接,而阀杆一端部系穿过前置板、支撑片,在端部嵌固有一敲捶头。
其中,该滚轮按摩元件与敲捶按摩元件系可同时作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一)因滚轮按摩元件及敲捶按摩元件皆设有弹性体,具弹性缓冲力,致在作滚压及敲捶时,会视承受压力大小而自动调整,使在作滚压、敲捶时,人背部不会有刺痛之不舒适感;亦即以按摩元件来屈就人背部,而非人之背部去屈就按摩元件,使人身体不会被顶推振动。
(二)可安排滚轮、敲捶按摩元件同时作动,使走移架向上或向下走移时,可同时对人背部作滚轮、敲捶动作。
(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正面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正面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滚轮按摩元件使用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滚轮按摩元件使用示意图(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敲捶按摩元件使用示意图(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敲捶按摩元件使用示意图(二)。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敲捶按摩元件使用示意图(三)。
图中标号如下10.螺杆11.马达12.循进杆
20.走移架 21.螺孔件 22.骨架23.轮轴 24.滚轮按摩元件 25.支撑片26.敲捶按摩元件 27.电磁阀 220.槽孔221.限位口 222.弹性体 270.线圈组271.阀杆272.敲捶头 273.前置板274.内框架 275.弹性体 276.外框架兹举实施例并配合

如下请参阅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之按摩结构系设在按摩椅之背部内,具有一螺杆10,该螺杆10系受一马达11所驱动,可在原位作正向或反向转动。于螺杆10之两侧分别设置一与螺杆10呈平行排列之循进杆12,该二循进杆12系固定不动。
一走移架20,系跨设在螺杆10与二循进杆12上方,中间面对螺杆10端固接有螺孔件21,该螺孔件21中间之螺孔系供螺杆10贯穿,使整个走移架20可被螺杆10带动作向上或向下走移。该走移架20两侧分别设一骨架22跨设在二循进杆12上,可依循进杆12位移;于二骨架22间设置有以轮轴23支撑活接之滚轮按摩元件24,及以支撑片25固定之敲捶按摩元件26,该轮轴23及支撑片25之两端分别与二骨架22连接。
本实用新型之主要改良系在于(一)该支撑滚轮按摩元件24之轮轴23与骨架22间之结合,系于骨架22位在轮轴23端部结合处设置有一与轮轴23摆向呈垂直交叉之槽孔220(如图3、图4所示),该槽孔220面对轮轴23端及另一相对端分别具有一狭长状之限位口221。轮轴23端部与骨架22结合时,系先将一弹性体222放入槽孔220内,然后再将轮轴23之端部由限位口221伸入槽孔220内并经另一限位口221伸出,并使轮轴23位在弹性体222之对应人背部端,使弹性体222保持有顶推轮轴23及滚轮按摩元件24往人背部靠近之力量(如图4所示),而当滚轮按摩元件24受压时,轮轴23可压缩弹性体222(如图3所示)使滚轮按摩元件24在对人体滚压时,具有缓冲力。
(二)敲捶按摩元件26(请配合参阅图5、图6所示),系可与滚轮按摩元件24同时作动,具有一电磁阀27,该电磁阀27包含有一线圈组270及一位于线圈组270内之阀杆271,该线圈组270一通电,可控制阀杆271作向前及向后位移(如图5、图6所示),于阀杆271之前端固定有一敲捶头272,使敲捶按摩元件26在对人背部作敲捶按摩时具舒适感。该电磁阀27系固定在一前置板273与一内框架274所区隔之框口内,阀杆271之前端穿过前置板273及支撑片25,再于前端嵌固敲捶头272;于前置板273之面向线圈组270侧两端各固定有一弹性体275,该弹性体275之一端与前置板273固接,另一端则与设在电磁阀27外侧并与支撑片25固接之外框架276固接,使整个敲捶按摩元件26与上述滚轮按摩元件24相同具有缓冲力。该敲捶按摩元件26之敲捶头272若承受人背部之压力过大时,该电磁阀27及前置板273、内框架274便同时压缩弹性体275而位移(如图7所示),自动随承受压力大小而作缓冲调整位移,使敲捶按摩元件26在对人背部作敲捶时,不会有习知机械式般硬绑绑的敲捶,使人背部有被敲捶刺痛感。
权利要求1.一种按摩椅之按摩结构改良,其具有一螺杆,该螺杆系受一马达所传动,可作正向或反向转动,于螺杆之两侧分别设置有平行排列之循进杆;一走移架,系跨设在螺杆与二循进杆上,具有螺孔件以供螺杆穿过,使走移架可被螺杆带动作向上或向下走移;一滚轮按摩元件,具有滚轮按摩元件被轮轴支撑而位于走移架之二骨架间;一敲捶按摩元件,系受固接在二骨架间之支撑片所定位;其特征在于该滚轮按摩元件之轮轴端部与骨架之接合,系于骨架设置有一与轮轴摆向呈垂直交叉之槽孔,该槽孔面对轮轴端壁具有一狭长状之限位口;于槽孔内放置有一弹性体,而轮轴之端部由限位口伸入槽孔内并位于弹性体接近人背部端;藉该等设置,使滚轮按摩元件具有一缓冲弹力,当承受压力时,可自动调整对人背部之滚压力,使按摩具舒适感,该敲捶按摩元件定位于支撑片上之结构,系敲捶按摩元件先固定在一由前置板与内框架所区隔之框口内,该前置板与内框架位于一外框架与支撑片所固结而区隔之框口内,该前置板面对敲捶按摩元件端之两侧分别连接一弹性体,该弹性体之另一端与外框架连接;藉该等设置,以使敲捶按摩元件具有缓冲力,当敲捶按摩元件承受压力时,会自动压缩弹性体而位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一种按摩椅之按摩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敲捶按摩元件可为一电磁阀,该电磁阀具有一线圈组及一位于线圈组内可被控制位移之阀杆,线圈组系可与前置板固接,而阀杆一端部系穿过前置板、支撑片,在端部嵌固有一敲捶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一种按摩椅之按摩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滚轮按摩元件与敲捶按摩元件可同时作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一种按摩椅之按摩结构改良,主要系将各按摩元件连接有弹性体,使每一个按摩元件承受人背部之压力时,本身会有缓冲弹力,使按摩时形成以按摩元件去屈就人背部压力,非习知以人背部去屈就按摩元件,致人背部在被按摩时不会有刺痛感,而且人身体不会被顶推而振动摆驱之不适感;又,可将滚轮、敲捶按摩元件设计成同时作动,使作背部上下按摩时,可同时作滚压及敲捶。
文档编号A61H23/00GK2352166SQ9820660
公开日1999年12月8日 申请日期1998年6月29日 优先权日1998年6月29日
发明者饶玉珍 申请人:饶玉珍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