鼾声治疗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9349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鼾声治疗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具,尤其是置于口腔内部的治疗打鼾的医疗器具。
打鼾是一种常见的不良习惯,主要是由于悬垂体松弛而导致呼吸道变窄产生的,而多数打鼾者伴随有程度不同的呼吸暂停,即在熟睡中呼吸道被堵塞几秒至十几秒不能呼吸。可见,打鼾的不良影响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首先对环境造成了污染,严重影响他人生活体息;其次打鼾伴随的呼吸暂停现象容易诱发心、脑及呼吸系统功能障碍,并出现口干、头晕、乏力等症状,潜在危害性很大。对打鼾的治疗目前尚无上佳方法,使用较为普遍的是手术,但会留下腭咽闭合不全、语音改变等不良后遗症。其它诸如鼻罩加输气机等非手术治疗手段都因设备复杂、不便携带等原因难以为一般人所接受。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轻便、易用,使用后无任何副作用的治疗打鼾的用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该治疗器是利用可摘局部义齿和活动矮治器的原理,在下颌前伸的状态下咬模制成。它主要包括基托、垫和卡环,基托与垫为一体,垫位于基托的外侧面上,卡环位于垫的上下牙咬合面上且部分嵌在基托和垫内,当鼾声治疗器用在口腔中不同位置时,其结构有不同之处,但都是使配带后下颌在生理状态下适当前伸,牙合间距离加大,以达相对扩大咽腔空间、保持呼吸通畅、消除鼾声的目的。
当该治疗器用在口腔前部即卡环被设在上下双尖牙的位置上,此时基托为一整体,其下部向舌侧伸展部为弧形,上部分为两个向上腭延伸的呈翼状的伸展部分,与基托一体的块状的垫就位于伸展部分的下部,两垫之间有一与基托一体的连接部,连接部为与下前牙咬合的凹槽状。
当该治疗器用在口腔后部时即卡环设在上下磨牙上,基托为两部分,两部分基托用弯曲的连接杆连接,连接杆两端头嵌在片状的基托内,与基托一体的块状垫位于基托外侧的中部。
由于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的垫和卡环结构,使得配带该治疗器后口腔适当打开,并且该治疗器是在下颌前伸状态下咬模加工而成,所以配带后使下颌在卡环作用下维持前伸状态,使咽腔扩大进一步使呼吸通畅,消除鼾声。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图1为该鼾声治疗器用在口腔前部时的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为该鼾声治疗器用在口腔前部时的实施例的后视图。
图3为该鼾声治疗器用在口腔后部时的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4为该鼾声治疗器用在口腔后部时的实施例的后视图。
图中1、基托2、垫3、卡环4、邻间钩5、连接杆在
图1、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鼾声治疗器使用位置在口腔的前部,它包括基托1、垫2、卡环3和邻间钩4。基托1下部向舌侧延伸的部分为一弧状整体,基托1上部为两个向上腭延伸且对称的翼状伸展部分。每只翼状伸展的下部有一与基托1一体连接的块状垫2,垫2位于基托1的外侧面上,垫2上下两牙咬合面上各有一单臂的卡环3,上下两卡环的开口方向相反以防止脱位,两个块状牙合垫2的相同咬合面上的卡环3开口方向相同,使得该治疗器固位更稳定。单臂的卡环有较好的弹性,配带舒适。单臂的卡环3部分的嵌在基托1和垫2内。两个块状垫2之间有一与基托1一体的连接部,连接部外沿向下翻卷成凹槽状,配带时凹槽状连接部扣在下前牙上,这样对维持下颌状态稳定性有明显作用。单臂的卡环3、凹槽状的垫2连接部都是在下颌前伸状态下咬模而固定下来的因此它们在被配带时将维持下颌前伸状态,另加上垫2的支撑作用,使得咽腔变大,呼吸通畅,消除鼾声。
在图3、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鼾声治疗器包括基托1、单臂的卡环3、邻间钩4和连接杆5,基托1为两部分,都为片状,连接杆5两端头分别嵌在两基托1中,将它们固定连接在一起。与基托1一体的块状的垫位于基托1中部的外侧面,块状垫2的上下牙咬合面上都有一单臂的卡环3和一邻间钩4,为防止向前脱位,上下两卡环的开口方向都向口腔前部,邻间钩4位于卡环3开口的一侧。卡环3和邻间钩4部分嵌在垫2和基托1内。卡环3和邻间钩4的位置是在下颌前伸状态下咬模固定下来的,因此它们将维持下颌的前伸状态,另外加上垫2的支撑作用,同样达到使咽腔变大、呼吸通畅、消除鼾声的目的。
为舒适原因,下颌前伸状态一般为上下牙切对切。而垫的高度一般不应超出1cm,其它诸如基托、垫的尺寸等都要因人而宜。
权利要求1.一种鼾声治疗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基托(1)、垫(2)、卡环(3),基托(1)下部向舌侧延伸的部分为一弧状整体,基托(1)上部为两个向上腭延伸且呈翼状的伸展部分,每个翼状伸展的下部有与基托(1)一体连接的块状垫(2),垫(2)位于基托(1)的外侧面上,垫(2)的上下两牙咬合面上各有一起固定作用的卡环(3),两垫(2)之间有一与基托(1)一体的连接部,连接部为凹槽状且与下前牙咬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鼾声治疗器,其特征在于垫(2)上下两牙咬合面上的两只卡环(3)为单臂的卡环并且两卡环(3)的开口方向相反,两垫(2)相同的牙咬合面上的卡环(3)方向相同。
3.一种鼾声治疗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基托(1)、垫(2)、卡环(3)及连接杆(5),弯曲的连接杆(5)的两端分别嵌在两片状的基托(1)内并将它们固定连接在一起,在两基托(1)外侧面的中部有与基托(1)一体的块状的垫(2),垫(2)的上下两牙咬合面上各有一起固位作用的卡环(3)。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鼾声治疗器,其特征在于其垫(2)上下两牙咬合面上的卡环(3)为单臂的卡环,两卡环(3)的开口方向都向口腔前部,并且在垫(2)上下两牙咬合面上卡环(3)开口的一侧各有一起固位作用的邻间钩(4)。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医疗用鼾声治疗器,它包括基托、垫、卡环,垫位于基托的外侧面上并与基托一体,卡环位于垫的上下牙咬合面上。该装置用于口腔前部时,基托为一整体,其下部为弧形,上部为两个呈翼状的伸展,垫位翼状伸展的下部;当该装置用于口腔后部时,基托为两部分,且都为片状,靠连接杆连接在一起,垫位于基托的中部。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长期使用可明显减轻打鼾习惯。
文档编号A61C7/00GK2320214SQ9822076
公开日1999年5月26日 申请日期1998年4月9日 优先权日1998年4月9日
发明者王传合, 方会英, 李景银, 苏维云, 寇文志, 张国辉, 柏林, 李治娟 申请人:枣庄市卫生学校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