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穿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9370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腰穿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从人体取出介质的器械,尤其是一种由针体、引流孔、针芯组成的腰穿针。
众所周知,现在临床上引流脑脊液用的腰穿针,主要由起穿刺作用的针体、起引流作用的引流孔和起控制作用的针芯组成,这种结构的腰穿针,无法控制脑脊液的外流速度,在外流速度过快易引起脑疝的发生,另外,在控制流速时,需反复插入针芯,易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造价低、使用方便、脑脊液外流速度易控制、可防止因外流速度过快而引起脑疝的发生、不需反复插入针芯,可预防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由针体、针芯、引流孔组成,其特征是在针体上设有调节阀,调节阀阀芯控制引流孔的通断。
本实用新型由于在腰穿针的针体上设有调节阀,调节阀的阀芯控制引流孔的通、断,可方便地控制腰脊液的外流速度、防止脑疝的发生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使用方便的优点。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也是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主剖视图。
图中标记针体1、引流孔2、针芯3、调节阀4、调节阀阀芯5。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说明如附图所示,针体1是一端设有尖端针头,另一端为设有引流口的管状金属体,其轴心处设有引流孔2,在针体1上设有调节阀4,调节阀4的阀芯5通过旋转可控制引流孔2的通与断。使用时,操作调节阀4,使阀芯5与引流孔2处于畅通状态,为防止在穿刺时,软组织进入引流孔2内,将针芯3插入引流孔2中,再利用针体1穿刺脊髓蛛网膜下腔,穿刺完成后,抽出针芯3,通过调节调节阀阀芯5的开启间隙,方便地调节脑脊液的外流速度,能有效防止脑疝的发生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使用方便的优点,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权利要求1.一种腰穿针,由针体、引流孔、针芯组成,其特征在于在针体上设有调节阀,调节阀阀芯控制引流孔的通断。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从人体取出介质的器械,尤其是一种由针体、针芯组成的腰穿针,由于在针体上设有调节阀,调节阀的阀芯控制引流孔的通、断,可方便地控制腰脊液的外流速度、防止脑疝的发生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使用方便的优点,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文档编号A61B17/34GK2333400SQ9822101
公开日1999年8月18日 申请日期1998年5月1日 优先权日1998年5月1日
发明者徐宝玉, 毕崇霞, 孙吉山, 姜玉泽, 王友芳, 王政乾, 周动雁 申请人:徐宝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