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夹式骨折外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9368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蟹夹式骨折外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骨科临床治疗器械,主要提出一种可用于斜型骨折的蟹夹式骨折外固定器。
现在用于临床治疗骨折的外固定器,具有多种类型。虽然都具有夹持骨折的作用,但基本上都存在整个主体,夹持骨针部分结构较复杂、体积较大的缺陷。造成治疗时使用操作不甚方便;由于体积过大且较为沉重,安置于骨折部位后患者穿戴、行动爱到限制影响,加之一般价格较高,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经济上的负担。
本实用新型提出蟹夹式骨折外固定器的目的即是克服现有外固定器所存在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完成其发明任务所采取的技术途径是固定器前端具有两个对称的圆弧形蟹夹,其头部为尖状结构,蟹夹与其后部的固定器本体为一体结构,固定器本体上具有两个对称的长方形孔,带有调整固定螺帽的固定丝轴穿过长方形孔起固定作用,两个对称的圆弧形蟹夹后部的固定器本体之间为铰接结构。以使位于前端的圆弧形蟹夹可调整对合程度,并通过固定丝轴和螺帽固定。
本实用新型蟹夹式骨外固定器可用于四肢长斜、短斜、螺旋等不稳定型骨折的治疗,其制成系列产品,可用于夹指骨、掌骨、跖骨、锁骨;肱骨、尺挠骨、胫骨、股骨。其优点是1、对病人的病情干扰小,对一些年老体弱多病、复合伤等难处理的病例,无需手术,即可给予良好的固定。2、该器械具有良好的加压固定作用,使骨折复位后不易变位,为了避免成角畸形,四肢骨可外敷夹板固定,对于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病例尤为适宜。3、便于处理伤口。对一些严重开放型骨折以及骨折合并感染的病例,便于处理伤口,不干扰骨折的复位与固定。4、由于其特殊的几何构形,使其固定后稳定性较好。5、不影响患者穿戴,易于早期功能锻炼,同夹板一样不固定上下关节,早期即可下床锻炼,促进骨折愈合和伤肢功能的早日康复。6、易于操作安装及拆除,无需二次手术。
实施例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
图1的俯视图。
结合附图对其结构加以进一步说明如附图所示固定器前端为两个对称的圆弧形蟹夹1,蟹夹头部为尖状结构,蟹夹1与其后部的固定器本体4为一体结构且之间为50°夹角,主要作用是便于操作安装和不影响患者穿戴及锻炼;圆弧形蟹夹断面为圆形,固定器的本体4其断面为方形;固定器本体4上开置有两个对称的长方形孔,长方形孔内穿过带有调整固定螺帽2的固定丝轴3,用以在夹持住骨折部位后旋动螺帽将其紧固。
两个对称的圆弧形蟹夹通过其后部的固定器本体相互之间铰接连接,即两个固定器本体后端叠加在一起(相应厚度削薄,两个叠加在一起后相同于原有一个的厚度)后通过开置的圆孔用活动销轴5联接,两个蟹夹后端的本体相对可转动。以便于前端的圆弧形蟹夹可调整对合程度,刺入并夹持骨折部位后通过丝轴3上的螺母2固定。
权利要求1.一种蟹夹式骨折外固定器,其特征是固定器前端具有两个对称的圆弧形蟹夹(1),蟹夹与其后部的固定器本体(4)为一体结构;固定器本体(4)上具有两个对称的长方形孔,带有调整固定螺帽(2)的固定丝轴(3)穿过长方形孔;两个对称的圆弧形蟹夹(1)后部的固定器本体(4)之间为铰接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蟹夹式骨折外固定器,其特征是圆弧形蟹夹(1)与其后部的固定器本体(4)之间具有50°夹角。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骨科临床治疗器械。其前端具有两个对称的圆弧形蟹夹,其头部为尖状结构,蟹夹与其后部的固定器本体为一体结构且之间具有50°夹角。固定器本体上具有两个对称的长方形孔,带有固定螺帽的固定丝轴穿过长方形孔起固定作用,两个对称的圆弧形蟹夹后部的固定器本体之间为铰接结构。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较为合理、简单,操作安装相当方便,固定牢靠,其几何构形和较小的体积不影响患者穿戴和早期康复锻炼,具有较为积极的治疗效果。
文档编号A61B17/60GK2334355SQ9822098
公开日1999年8月25日 申请日期1998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1998年4月30日
发明者郭龙泉, 王艾芹, 秦克枫, 郑宏军, 宋永绪 申请人:郭龙泉, 王艾芹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