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治疗烧、烫伤的外用药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67170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治疗烧、烫伤的外用药膏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外用药膏。更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治疗烧、烫伤的外用药膏。
烧、烫伤是热力或化学品接触体表局部引起体表肌肤伤害,造成程度不同的创面。导致体液渗出的主要病理生理变化为烧伤区及其周围或深层组织的毛细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大量血浆样液体由血液循环渗入组织间隙,形成水肿,或由创面渗出,并在表皮和真皮间形成水疱造成组织胺大量流失,给细菌感染创造了环境。现有技术中的烧、烫伤外用药膏所存在的问题是对于面积较大的烧、烫伤病症,短期内无法阻止体内组织胺流失,容易造成创面感染。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伤能有效地阻止组织胺流失,从而抑制细菌从创口侵入机,提高免疫功能,避免创面感染,快速结痂生肌,直至创面愈合的用于治疗烧、烫伤的外用药膏。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的特点是具有如下成份大蓟、珍珠母、庆大霉素、地榆和麻油。
本发明的特点还在于上述成份以如下含量配伍大蓟500g、珍珠母200g、庆大霉素50g、地榆200g和麻油700ml。
本发明配伍中,大蓟,含生物碱挥发油,性味、甘凉、凉血止血,逐瘀抗炎消肿;珍珠母,平肝潜阳、定惊止痛;地榆,凉血止血、去腐生肌;庆大霉素,抗菌消炎;麻油润燥护肤。以此共同组方制剂,能有效地阻止组织胺流失,有较强的渗透力,从而抑制细菌从创面入侵机体,防止创面感染和细菌入侵深部组织,因而,本发明具有消炎止痛、结痂消肿、去腐生肌,创面愈合快的功效。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不仅疗效好,而且用法简单、采用暴露疗法,治疗环境要求宽松。可大大减轻患者痛苦,并降低治疗费用。
经临床应用,本发明对于烧、烫伤的治愈率达99%,获效时间36个小时,小面积II度创面一星期愈合,全身面积30%深II内烧伤,约3-4星期愈合,一般不须植皮,治疗期间不要求无菌隔离环境,治疗方便。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本实施例的配伍成份为大蓟、珍珠母、庆大霉素、地榆和麻油。
含量选为大蓟500g、珍珠母200g、庆大霉素50g、地榆200g和麻油700ml。
具体制法是精选以上各味中药材如法炮制,研细未麻油调匀即成。
用法与用量先剪破创面的水疱,放掉积水,用药棉擦净创面,在擦净的创面上涂一层本发明药膏。随后观察创面有少量流水处,擦净后再涂。反复涂之,一般不须消炎即可结痂生肌。大多数患者涂药后6个小时疼痛减轻,流水渐少。对于创面占全身面积达10%以上,深II度患者,应给予输液抗感染处理。
病例1汪某,女,农民,开水烫伤两大腿并及小腿和足背,烫伤面积占全身30%,深II度,局部创面全部起大水疱。当天在乡卫生院住了一天,来诊时,体温39℃。当时清创剪破水疱,用棉球擦干净创面,涂上本发明药膏,一天两次,结合输液抗感染治疗一周,体温恢复正常,开始结痂,无流水现象,二周后逐渐脱痂,开始能下地行走,三周后能参加一般家务劳动,一月后观其局部痊愈无瘢痕增生。
病例2孔某,男,驾驶员,开水烫伤双腿,创面占全身15%,深II度烫伤,就诊时两小腿及手掌下部起了成片状大水疱,手掌面下部表皮脱落,体温37.5℃。当即清创剪破水疱,擦干净局部,涂上本发明药膏,结合输液抗感染,第二天观察创面只有少量流水,治疗一周大部分创面结痂。由于药效好,未发生感染。治疗两周患者能驾驶拖拉机出车了。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治疗烧、烫伤的外用药膏,其特征是具有如下成份大蓟、珍珠母、庆大霉素、地榆和麻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治疗烧、烫伤的外用药膏,其特征是所述成份以如下含量配伍大蓟500g、珍珠母200g、庆大霉素50g、地榆200g和麻油700ml。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治疗烧、烫伤的外用药膏,其特征是具有如下成份:大蓟、珍珠母、庆大霉素、地榆和麻油。本发明是一种能有效地阻止组织胺流失,从而抑制细菌从创口侵入机,提高免疫功能,避免创面感染,快速结痂生肌,直至创面愈合的用于治疗烧、烫伤的外用药膏。其用法简单、采用暴露疗法,治疗环境要求宽松。可大大减轻患者痛苦,并降低治疗费用。
文档编号A61P17/02GK1269236SQ9911414
公开日2000年10月11日 申请日期1999年4月5日 优先权日1999年4月5日
发明者纪良学 申请人:纪良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