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管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5726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小管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是一种小管刀。
小针刀疗法是一种运用小针刃进行闭合性手术,以松解剥离粘连软组织的疗法,该法70年代末期兴起,近十年发展迅速,由朱汉章医生所创制的小针刀,经过全国同行的多年研制,不断改进,日趋完善。采用小针刀疗法时,多在疼痛处进刀,当疼痛部位解剖结构复杂,尤其是疼痛部位恰好有血管经过时,原则上不宜采用小针刀疗法,以免误伤血管,造成内出血。用小针刀对粘连组织切割,松懈后,多数医生对该部位再注射药物,一是使刚分离的组织不再粘连,二是使局部渗出物吸收更块,但将注射针头循针刀孔插入组织时,易造成组织再损伤并且进针方向和进针深度难于恰到好处,从而影响注药的准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进行切割和注射的小管刀。
本实用新型是用如下方式完成的小管刀,它包括针管的后端头有针头,在针管的前端头有针刀口。针刀口是开有三角缺口的内刃刀口或圆刃刀口或平刃刀口或斜刃刀口。
本实用新型小管刀采用注射针和小针刀结合产生,在使用小管刀治疗时,可以继承小针刀的切割、分解等手段,同时在进针时,可以通过抽吸来确定是否刺中血管、滑液襄等,可做到下针更准确,避免伤到血管。当需要注入药物时,能更方便准确地将药物注入该部位,避免盲目性。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正视图;图2是
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刀口3实施例二;
图4是本实用新型刀口3实施例三;图5是本实用新型刀口3实施例四;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
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小管刀是由针头1、针管2、针刀口3组成,在针刀口3旁有针管2的出口4。针刀口3有四种形式,如
图1是平刃刀口,图3是三角缺口的内刃刀口,图4是圆刃刀口,图5是斜刃刀口。使用时可用针刀口3做切割,松懈用,切入组织后,可用注射器连接针头1做注射针用,而不需再换注射针进行组织注射,它具有使用方便,可减轻病人痛苦。
权利要求1.一种小管刀;它包括针管[2]的后端头有针头[1],其特征是针管[2]的前端头有针刀口[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小管刀,其特征在于针刀口[3]是开有三角缺口的内刃刀口或圆刃刀口或平刃刀口或斜刃刀口。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它解决了小针刀不能同时作注射针用的问题。它由针头、针管、针刀口构成,针管的出口在针刀旁。它能作小针刀和注射器使用,具有使用方便,能准确注射药物,减轻病人的痛苦,是一种较理想的小管刀。
文档编号A61B17/00GK2366052SQ9923271
公开日2000年3月1日 申请日期1999年1月26日 优先权日1999年1月26日
发明者谭湘伟, 蒋小平, 王德燕 申请人:谭湘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