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埋线穿刺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6155阅读:6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直接埋线穿刺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是将直接医用羊肠线埋入穴位的穿刺针。
骨质增生和椎间盘突出是最难治的常见病,目前国内外尚无特效疗法,在中医范畴内,属于痛证,实证,针灸治疗当用泻法,从西医观点来看,这类疾病属于生理功能亢进的病理反应,针灸治疗须用强刺激抑制其亢进的病理反应,但针灸由于刺激强度和刺激作用时间都难以达到足够的程度,故其远期疗效多不巩固。现有使用的穿刺埋线法中所使用的穿刺针,在结构设计上存在缺陷,由于现有穿刺针长而细,在穴位穿刺过程中,医生不易掌握适当深度,过浅时刺激强度小,疗效差,过深时易伤及患者神经,血管发生医疗事故,且只能使用00号、0号、1号的医用羊肠线,适用于羊肠线的使用范围窄,影响疗效,且有的方法是切口埋线,缝针埋线增加患者病苦、费用高、恢复慢,疗效差。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医用羊肠线埋入穴位的穿刺针,这种穿刺针采用于多型号的医用羊肠线,便于医生操作控制,增加了刺激强度和刺激作用时间,近期疗效好,远期疗效也很巩固,复发率极低。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由针芯、针管和针柄组成,针管内空,其特征在于针芯为实体的圆柱体形,插入针管中,针管的长度为30-38毫米,内空直径0.5~1.2毫米。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的医用羊肠线的型号包括00号、0号、2号、3号、4号、5号、6号线。
本实用新型由于短小而粗,便于医生操作控制穿针穴位的深度,减少了医疗事故的发生,提高了刺激强度,同时由于内空直径大,能使用高型号的医用羊肠线,在退针埋线后,羊肠线埋在穴位上,人体对医用羊肠线吸收慢,医用羊肠线对穴位的刺激时间就长,使用的医用羊肠线型号高,且刺激强度大,而医用羊肠线是一种异性蛋白,又能起到组织疗法的作用,且能直接穿刺埋线,故对骨质增生和椎间盘突出远期疗效巩固,冶愈率高,复发率低。
下面给出本实用新型的附图


图1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由针芯1、针管2和针柄3组成,医用羊肠线为4,针管2内空,其特征在于针芯为实体圆柱体形,插入针管2中,针管2的长度为35毫米,内空直径为1.2毫米。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的医用羊肠线的型号包括00号、0号、2号、3号、4号、5号、6号线。
本实用新型由于短小,便于医生操作控制穿针穴位的深度,减少了医疗事故的发生,提高了刺激强度,同时由于内空直径大,能使用高型号的医用羊肠线,在退针埋线后,羊肠线埋在穴位上,人体对医用羊肠线吸收慢,医用羊肠线对穴位的刺激时间就长,使用的医用羊肠线型号高,且刺激强度大,而医用羊肠线是一种异性蛋白,又能起到组织疗法的作用,且能直接穿刺埋线,故对骨质增生和椎间盘突出远期疗效巩固,冶愈率高,复发率低。
权利要求1.一种直接埋线穿刺针,由针芯(1)、针管(2)、针柄(3)组成,针管(2)内空,其特征在于针芯(1)为实体圆柱体形,插入针管(2)中,针管(2)的长度为30-38毫米,内空直径为0.5-1.2毫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直接用医用羊肠线埋线穴位的穿刺针,由针芯、针管和针柄组成,其特征在于:针芯为实体的圆柱体形,插入内空的针管中,针管内空直径为0.5—1.2毫米,长度为30—38毫米。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新颖,能有效地通过医用羊肠线对穴位长期有力的刺激,达到巩固疗效,减少复发率的目的,且医生操作控制更方便,减少病人痛苦和医疗事故的发生,具有很强的适用性。
文档编号A61B17/34GK2387875SQ9924112
公开日2000年7月19日 申请日期1999年9月16日 优先权日1999年9月16日
发明者刘丕成 申请人:刘丕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