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长管状骨骨折内固定用的钢丝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6975阅读:5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人体长管状骨骨折内固定用的钢丝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骨科内固定器材,具体地说是一种适于人体四肢长管状骨斜形、螺旋形或粉碎性骨折内固定使用的钢丝圈。
目前治疗骨折用的内固定物有螺钉、接骨板、髓内针、不锈钢丝和骨园针,钢丝做为治疗长斜形、螺旋形骨折时配合钢板或髓内针使用已属常用手段。对粉碎性长骨干骨折,在髓内针固定后,也可用钢丝环扎大的碎片缠绕固定。但是,钢丝的一端在绕过骨干的过程中,经常刺入肌肉间隙,给操作带来麻烦,延长手术时间。另外,在拧扎过程中,拧扎力量过小,钢丝不易贴紧骨面,起不到有效的固定作用;力量过大,扎得太紧会造成骨片缺血性坏死,或者将钢丝拧断,既便是未拧断,但在拧扎过程中,钢丝拧扎处已受损,术后在功能锻炼期受损处很容易绷断,使固定效果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能克服以上缺点,操作时间短,固定过程快速、牢固,不会拧断,而且将来拆卸方便的钢丝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达到人体长管状骨骨折内固定用的钢丝圈由双环钢丝圈、螺丝、小钢片组成,其具体结构方式为由22号硬质钢丝弯成两股,将两股钢丝弯成直径相等的环状钢丝圈,钢丝圈相连的一端(即头部)在0.5cm处向外折弯成与通过折弯处的切线垂直的角度,供放置螺丝使用。另一端(即尾部)的两个头回弯180°与头部的折弯部垂直,使其成两个挂钩。小钢片大小为0.7×1.5cm,厚0.2cm,中间部位设计有螺丝孔,孔内设计有与螺丝相吻合的螺纹,螺丝孔的两边打两个0.2cm直径的眼,供钢丝圈的挂钩使用。
本实用新型在手术过程中,骨折复位后,钢丝绕过骨干时用钢丝圈的头部,因为是钝头,不同于以前的单股钢丝通过时易剌入肌肉间隙,减少了手术麻烦。随着螺丝的拧紧,钢丝力量均匀加压在骨折端周围,因为没有扭扎过程,故不会出现断丝现象,同时一次操作完毕,相当于固定了两道钢丝,不但节约了手术时间,而且增加了骨折固定后的稳定性和牢固性,保证了骨折部位的迅速愈合。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制造容易、价格低廉、易于推广的优点。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进一步说明


图1为钢丝圈的正面图图2为
图1的A向视图图3为小钢片示意图图4为组合为一体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参考图在附图中(1)为钢丝圈,(2)为钢丝圈头部,(3)为钢丝圈挂钩,(4)为小钢片,(5)为螺丝孔,(6)为挂钩眼,(7)为螺丝,使用时,两个挂钩(3)挂钩在小钢片的挂钩眼(6)内,螺丝首先通过钢丝圈的折弯部(2)后,向小钢片的螺孔(5)内拧进,随着螺丝的旋入,钢片带着尾部挂钩逐渐向头部折弯处靠近,钢丝圈直径越来越小,起到固定作用。一次操作完毕,相当于固定了两道钢丝,既节省了手术时间,又增加了骨折固定后的稳定性和牢固性,保证了骨折部位的迅速愈合和肢体功能的全面恢复。
权利要求1.一种人体四肢长管状骨骨折后内固定使用的钢丝圈,由钢丝圈(1)、小钢片(4)、螺丝(7)组成,其特征在于钢丝圈(1)的头部(2)向外折弯0.5cm成与通过折弯处的切线垂直的角度,尾部(3)的两个头回弯180°与头部的弯折部垂直,使其成两个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折内固定钢丝圈,其特征在于小钢片(4)的中间部位设计有螺丝孔(5),孔内设计有与螺丝相吻合的螺纹,螺孔两边设计有挂钩眼(6)。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人体四肢长管状骨斜形、螺旋形或粉碎性骨折后内固定用的钢丝圈,是由钢丝圈、小钢片、螺丝组成,钢丝圈头部呈折弯状,供固定螺丝使用,尾部设计成挂钩,小钢片上设计有内带螺纹的螺孔和挂钩眼,供螺丝和挂钩通过。它克服了以往操作麻烦、时间长、易造成骨片缺血坏死或断丝等缺点,具有快速、牢固、拆卸方便、制造容易、价格低廉,易于推广的特点。
文档编号A61B17/68GK2391564SQ9925291
公开日2000年8月16日 申请日期1999年11月3日 优先权日1999年11月3日
发明者白福生 申请人:白福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