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虫吸毒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7208阅读:5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蚊虫吸毒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取毒液的医疗日常保健用品,它用于吸取被蚊虫叮咬后留在皮下的毒液,起到快速排毒消除痛痒的作用。
目前,众所周知的治疗被蚊虫叮咬后留下的疙瘩的方法,主要是通过使用花露水,风油精等保健药品,它不仅无法快速有效的抑制或排除毒液,而且,有较浓的刺激性气味,使用麻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医疗器械,它可以快速吸取毒液,从根本上有效的消除疙瘩,达到在几分钟之内解除被叮咬后的痛、痒,等不适感觉。整个过程无痛苦,并且一次完成,使用极为简单、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主要由吸筒、吸头、弹簧针、活塞、自锁系统几大部分组成。吸筒与吸头由螺旋扣连接;弹簧针固定在吸头凹槽内;活塞可沿吸筒内壁上下移动,其顶部带有自锁轨道,下端套有密封环,底部接有拨杆,拨杆随活塞上下移动的过程中,拨动弹簧针,使弹簧针上下振动,扎破疙瘩。按帽套在活塞顶部,并开有滑槽。弹簧销一端与吸筒连接,一端卡在按帽的滑槽内,可沿滑槽,自锁轨道运动,活塞底部有压簧。自锁轨道、滑槽、弹簧销、压簧构成自锁系统。
蚊虫吸毒气的使用分为三个过程即排气、针刺、吸液,并且针刺与吸液同时完成。当向下按动按帽时,活塞下移,空腔内气体排出,压簧压缩,拨杆随活塞运动到弹簧针的下部,弹簧销脱离自锁轨道压簧释放,推动活塞和拨杆上移,拨杆拨动弹簧针,使其在瞬间扎破疙瘩,同时将毒液吸出体内。使用后,可将吸筒和吸头拧开,取出弹簧针消毒。吸头也可根据不同需要随意更换。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弹簧针可瞬间扎破疙瘩,同时吸出毒液。速度快、无痛苦、有效的消除不适感觉。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是用新形进一步说明。


图1是蚊虫吸毒器的实施例的纵剖面主视结构图。
图2是
图1的左视图。
图3是自锁轨道结构示意图。
图4是
图1的A-A剖面图。
图1中,吸筒(1)、吸头(2)由螺丝扣连接,弹簧针(3)固定在吸头(2)上,活塞(4)顶部有自锁轨道(5),下端套有密封环(6),底部连接拨杆(7),按帽(8)在活塞(4)的顶部,其上有滑槽,弹簧销(9)一端与吸头(1)连接,另一端卡在按帽上(8)的滑槽内,可沿滑槽、自锁滑道(5)移动,活塞(4)与吸头(2)之间是压簧(10)。
权利要求1.一种吸毒器,其特征是由吸筒、吸头、弹簧针、活塞、自锁系统几个部分组成。吸筒和吸头由螺丝扣连接;活塞位于吸筒内,按帽套在活塞顶部,并开有滑槽弹簧针安装在吸头内;自锁系统由自锁轨道、滑槽、弹簧销、压簧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蚊虫吸毒器,其特征是自锁轨道、滑槽、弹簧销、压簧形成自锁系统。自锁轨道位于活塞的顶部,按帽上开有滑槽,弹簧销一端连接在吸筒上,另一端可沿滑槽、自锁轨道滑动,压簧位于活塞与吸头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蚊虫吸毒器,其特征是活塞底部接有拨杆,吸头上装有弹簧针。弹簧针由一根弹性较好的钢丝制成(如说明书附图3所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蚊虫吸毒器,其特征是吸筒、吸头可用塑料制成筒形等各种形状,用螺丝扣连接,可以随时、拧开更换、清洗弹簧针。
专利摘要蚊虫吸毒器是一种能够吸出皮下毒液的医疗器械,它由吸筒、吸头、活塞、弹簧针、拨杆、弹簧销、压簧等装置组成,真正实现了排气,针刺,吸液一体化,快速消除被蚊虫叮咬后留下的疙瘩,解除人们疼、痛、痒等不适感觉。
文档编号A61M1/00GK2435092SQ99257768
公开日2001年6月20日 申请日期1999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1999年12月27日
发明者王乐, 王薇 申请人:王乐, 王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