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皮疹红肿的外用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306091阅读:787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皮疹红肿的外用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皮瘆红肿的外用中药,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皮瘆是一种皮肤病变,从单纯的皮肤颜色改变到皮肤表面隆起或发生水疱等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皮瘆的特点是大、小片粒红,有时会痒,有时不会痒,其种类和发病原因较多,目前临床上治疗皮瘆的药物有西药和中药,西药能很快消除患者表面症状,但是不能根治,易复发且副作用大,长期使用会产生抗药性,严重时甚至影响患者健康;中药治疗皮瘆的中药,但大多数具有治疗效果差、治愈率低和治疗周期长等缺点。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皮瘆红肿的外用中药。
[0004]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治疗皮瘆红肿的外用中药,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紫花地丁 8-10、乌梢蛇3-4、黄柏
2-4、野菊花20-25、木贼草5-6、忍冬藤2_4、大腹皮5_7、白癣皮1-3、炙甘草2_4、石榴皮6-10、白蒺藜3-5、千里光2-4、地骨皮1-2、皂角刺5_7、路路通3_5、荨麻根6_8、白脂麻2_5、猪毛蕨1-3、追骨风2-3和紫茉莉叶5-10。
[0005]治疗皮瘆红肿的外用中药,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紫花地丁 9、乌梢蛇3.5、黄柏3、野菊花22、木贼草5.5、忍冬藤3、大腹皮6、白癣皮2、炙甘草3、石榴皮8、白蒺藜4、千里光3、地骨皮1.5、皂角刺6、路路通4、荨麻根7、白脂麻3.5、猪毛蕨2、追骨风2.5和紫茉莉叶8。
[0006]白脂麻为胡麻科植物脂麻的白色种子;猪毛蕨为水龙骨科光亮密网蕨的根茎;追骨风为菊科植物禹洲漏芦的花序;紫茉莉叶为紫茉莉科植物紫茉莉的叶片。
[0007]用量及用法:按组成原料的重量份称取各原料,研磨粉碎过100目筛,加入适量去离子水,搅拌混合均匀,涂敷于患处,每日一次,一般10-15天即可治愈。
[000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诸药合用,具有清热利湿排毒,凉血散瘀止痒等疗效,有效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皮肤新陈代谢;本发明无副作用,显效快,治疗效果好;有效率高达100%。
【具体实施方式】
[0009]实施例1:治疗皮瘆红肿的外用中药,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g)为:紫花地丁 9、乌梢蛇3.5、黄柏3、野菊花22、木贼草5.5、忍冬藤3、大腹皮6、白癣皮2、炙甘草3、石榴皮8、白蒺藜4、千里光3、地骨皮1.5、皂角刺6、路路通4、荨麻根7、白脂麻3.5、猪毛蕨2、追骨风2.5和紫茉莉叶8。
[0010]用量及用法:按组成原料的重量份称取各原料,研磨粉碎过100目筛,加入适量去离子水,搅拌混合均匀,涂敷于患处,每日一次,一般10-15天即可治愈。
[0011]典型病例:
病例1、马某,男,43岁,胸部、腹部以及上肢皮肤瘙痒难忍,搔之起瘆块,呈片状分布,多方治疗无效,后涂敷本发明的外用中药,每日一次,涂敷三天后,瘆块已明显减少,瘙痒制止,继续涂敷两周,皮瘆全部消退。
[0012]病例2、洪某,女,46岁,小腿部起瘆块、瘙痒难忍,局部皮肤暂时性的水肿性隆起,大小不等,形态不一,颜色淡红,大便干燥,小便发黄,舌苔薄黄,舌质红,涂敷本发明的外用中药,每日一次,涂敷两天后,全身瘆块、瘙痒有所减轻,继续涂敷十余天,诸症全消,治愈。
[0013]病例3、蒙某,男,32岁,周身皮肤瘙痒,散见针尖样丘瘆,丘瘆处多皮肤红肿,多方治疗无效,涂敷本发明的外用中药,每日一次,涂敷三天后,症状明显好转,瘙痒减轻,继续涂敷一周后,皮肤湿瘆痊愈,随访无复发。
【主权项】
1.一种治疗皮瘆红肿的外用中药,其特征在于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紫花地丁8-10、乌梢蛇3-4、黄柏2-4、野菊花20-25、木贼草5_6、忍冬藤2_4、大腹皮5_7、白癣皮1_3、炙甘草2-4、石榴皮6-10、白蒺藜3-5、千里光2-4、地骨皮1_2、皂角刺5_7、路路通3_5、荨麻根6-8、白脂麻2-5、猪毛蕨1-3、追骨风2-3和紫茉莉叶5_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皮瘆红肿的外用中药,其特征在于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紫花地丁 9、乌梢蛇3.5、黄柏3、野菊花22、木贼草5.5、忍冬藤3、大腹皮6、白癣皮2、炙甘草3、石榴皮8、白蒺藜4、千里光3、地骨皮1.5、皂角刺6、路路通4、荨麻根7、白脂麻3.5、猪毛蕨2、追骨风2.5和紫茉莉叶8。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皮疹红肿的外用中药,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紫花地丁8-10、乌梢蛇3-4、黄柏2-4、野菊花20-25、木贼草5-6、忍冬藤2-4、大腹皮5-7、白癣皮1-3、炙甘草2-4、石榴皮6-10、白蒺藜3-5、千里光2-4、地骨皮1-2、皂角刺5-7、路路通3-5、荨麻根6-8、白脂麻2-5、猪毛蕨1-3、追骨风2-3和紫茉莉叶5-10;本发明诸药合用,具有清热利湿排毒,凉血散瘀止痒等疗效,有效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皮肤新陈代谢;本发明无副作用,显效快,治疗效果好;有效率高达100%。
【IPC分类】A61K36-889, A61K35-583, A61P17-00
【公开号】CN104623168
【申请号】CN201510055187
【发明人】李以付
【申请人】李以付
【公开日】2015年5月20日
【申请日】2015年2月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