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褥疮的外敷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349152阅读:687来源:国知局
治疗褥疮的外敷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外敷中药,特别涉及一种治疗褥疮的外敷中药,属药物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褥疮是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形成组织 坏死的压力性溃疡。褥疮(又名压迫性溃疡),褥疮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建议中 医膏药外敷,通过药力的作用,拔毒排脓,化腐生肌,清除坏死的腐朽组织,改善周围组 织营养,达到消肿,消炎和生肌的目的,并迅速改善创面周围组织的微循环,增快局部血 流,同时促进残存上皮细胞组织生长。目前用于治疗褥疮的药物虽然很多,但效果大都不 尽人意。如:生肌散。其组方缺少必要的抗菌药物,不具备对病菌(绿脓杆菌)抗菌的效力, 防腐不足,生肌有余效果不佳。西医多采用抗生素疗法,缺点是疮口愈合慢,副作用大。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褥疮的外敷中药,它可以在患者外敷该药物后短 期内症状得到缓解,起到活血化瘀、祛腐生肌的作用,安全方便,疗效快,治愈率高,治疗费 用低。
[0004]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治疗褥疮的外敷中药,其特征是:它是由下述重量份中药 原料药物配制而成:白蜡1-3份、炉甘石(煅)0. 8-1. 5份、当归1-3份、血竭1-3份、黄连 2-5份、珍珠粉1-3份、麻油0. 8-1. 5份、石膏(煅)1. 2-2. 5份、蚯蚓70-135份、白糖260-300 份、冰片3-6份、白及60-70份、对羟基苯甲酸乙脂0. 8-1. 5份、补骨脂5-7份,牵牛子5-7 份。
[0005] 所述的治疗褥疮的外敷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下述重量份称取原料: 取白蜡1-3份、炉甘石(煅)0. 8-1. 5份、当归1-3份、血竭1-3份、黄连2-5份、珍珠粉 1-3份、麻油0. 8-1. 5份、石膏(煅)1. 2-2. 5份、蚯蚓70-135份、白糖260-300份、冰片3-6 份、白及60-70份、对羟基苯甲酸乙脂0. 8-1. 5份、补骨脂5-7份,牵牛子5-7份; 2) 、取上述重量份的蚯蝴、白糖,将蚯蚓炭火上烧红为末加入白糖内,搅拌均匀后备 用; 3) 、取上述重量份的白蜡、炉甘石(煅)、当归、血竭、黄连、珍珠粉、麻油、石膏(煅)、冰 片、白及、对羟基苯甲酸乙脂、补骨脂和牵牛子;均匀混合后研磨,经150目滤网过滤,得混 合粉剂; 4) 、将步骤3)的混合粉剂加入步骤2)的混合物中混合,搅拌均匀即可。
[0006] 治疗时将上述步骤制得的中药外敷在患者的病变部位,每日换药一次,5-10天痊 愈。
[0007] 本发明的特点是组方合理,符合中医理论:白及,止血,消肿,生肌,敛疮。冰片,有 止痛防腐作用。炉甘石(煅)为不溶于水的天然碳酸锌,用于皮肤科,作为中度的防腐、收敛、 保护剂治疗皮肤炎症或表道创伤。石膏(煅)煅敷生肌敛疮。外治速疸疮疡,溃不收口,汤 火烫伤。蚯蚓也可叫鲜蚯蚓,别名地龙;蚯蚓气寒,伤寒温病,大热狂言,投之立应。白糖甘 寒,抗炎止痛,祛湿逐瘀,止血定痛。对羟基苯甲酸酯类防腐;珍珠粉解决面油和死皮问题; 补骨脂外用于斑秃;牵牛子痈疽肿毒;本发明的中药具有活血化瘀、祛腐生肌的作用,安全 方便,疗效快,治愈率高,治疗费用低。
【具体实施方式】
[0008] 下面通过给出的具体实施例可以进一步清楚的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治疗褥疮的外敷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下述重量称取原料: 取白錯lg、炉甘石(煅)0. 8g、当归lg、血竭lg、黄连2g、珍珠粉lg、麻油0. 8g、石膏 (煅)1. 2gj丘蝴70g、白糖260g、冰片3g、白及60g、对羟基苯甲酸乙脂0· 8g、补骨脂5g,牵牛 子5g ; 2) 、取上述重量的蚯蚓、白糖,将蚯蚓炭火上烧红为末加入白糖内,搅拌均匀后备用; 3) 、取上述重量的白蜡、炉甘石(煅)、当归、血竭、黄连、珍珠粉、麻油、石膏(煅)、冰片、 白及、对羟基苯甲酸乙脂、补骨脂和牵牛子;均匀混合后研磨,经150目滤网过滤,得混合粉 剂; 4) 、将步骤3)的混合粉剂加入步骤2)的混合物中混合,搅拌均匀即可。
[0009] 治疗时将上述步骤制得的中药外敷在患者的病变部位,每日换药一次,5-10天痊 愈。
[0010] 实施例2 称取原料:取白蜡3g、炉甘石(煅)1.5g、当归3g、血竭3g、黄连5g、珍珠粉3g、麻油 I. 5g、石膏(煅)2. 5g、虫丘蝴135g、白糖300g、冰片6g、白及70g、对羟基苯甲酸乙脂I. 5g、补 骨脂7g,牵牛子7g。
[0011] 制备和使用方法同实施例1。
[0012] 实施例3 称取原料:取白蜡2g、炉甘石(煅)lg、当归2g、血竭2g、黄连3g、珍珠粉2g、麻油lg、 石膏(煅)2g、虫丘蝴100g、白糖280g、冰片5g、白及65g、对羟基苯甲酸乙脂lg、补骨脂6g,牵 牛子6g。
[0013] 制备和使用方法同实施例1。
[0014] 为了表明本发明药物的治疗效果,本发明进行了临床试验。
[0015] 本发明所提出的一种治疗褥疮的外敷中药的临床试验如下: 选择年龄60-80岁患者50例,平均年龄70岁。患者在本治疗前都没有接受过其他治 疗,5天后进行症状评分。50例患者中,10例(称为治疗组1)采用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中 药外敷在患者的病变部位,每日换药一次;10例(称为治疗组2)采用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 中药外敷在患者的病变部位,每日换药一次;10例(称为治疗组3)采用本发明的实施例3 的中药外敷在患者的病变部位,每日换药一次;10例(称为对照A组)采用创灼膏疗法;10 例(称为对照B组)采用生肌散疗法。期间患者注意饮食,忌烟、鱼、虾等发物。对照A组和 对照B组用法同本发明的中药。
[0016] 50例患者治疗前:褥疮程度均为:褥疮III度(浅溃室):溃疡不超过皮肤全层,因 溃疡基底部缺乏血液供应,呈苍白色,肉芽水肿,流水不止。
[0017] 患者治疗后:有效的标准:伤口基底部为健康的红色肉芽组织,清洁或正在愈合 的伤口。痊愈的标准:伤口已经愈合,表皮为红色。
[0018] 不良反映:偶见药疹。
[0019] 治疗结果: 治疗5后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
[0020] 表1本发明中药治疗5天后效果比较_
【主权项】
1. 治疗褥疮的外敷中药,其特征是:它是由下述重量份中药原料药物配制而成:白蜡 1-3份、炉甘石(煅)〇. 8-1. 5份、当归1-3份、血竭1-3份、黄连2-5份、珍珠粉1-3份、麻油 0· 8-1. 5份、石膏(煅)1· 2-2. 5份、蚯蚓70-135份、白糖260-300份、冰片3-6份、白及60-70 份、对羟基苯甲酸乙脂0. 8-1. 5份、补骨脂5-7份,牵牛子5-7份。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褥疮的外敷中药,其特征是: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 骤: 1) 、按下述重量份称取原料: 取白蜡1-3份、炉甘石(煅)0.8-1. 5份、当归1-3份、血竭1-3份、黄连2-5份、珍珠粉 1-3份、麻油0· 8-L 5份、石膏(煅)L 2-2. 5份、蚯蚓70-135份、白糖260-300份、冰片3-6 份、白及60-70份、对羟基苯甲酸乙脂0. 8-1. 5份、补骨脂5-7份,牵牛子5-7份; 2) 、取上述重量份的蚯蝴、白糖,将蚯蚓炭火上烧红为末加入白糖内,搅拌均匀后备 用; 3) 、取上述重量份的白蜡、炉甘石(煅)、当归、血竭、黄连、珍珠粉、麻油、石膏(煅)、冰 片、白及、对羟基苯甲酸乙脂、补骨脂和牵牛子;均匀混合后研磨,经150目滤网过滤,得混 合粉剂; 4) 、将步骤3)的混合粉剂加入步骤2)的混合物中混合,搅拌均匀即可。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治疗褥疮的外敷中药,其特征是:它是由下述重量份中药原料药物配制而成:白蜡1-3份、炉甘石(煅)0.8-1.5份、当归1-3份、血竭1-3份、黄连2-5份、珍珠粉1-3份、麻油0.8-1.5份、石膏(煅)1.2-2.5份、蚯蚓70-135份、白糖260-300份、冰片3-6份、白及60-70份、对羟基苯甲酸乙脂0.8-1.5份、补骨脂5-7份,牵牛子5-7份。本发明制成的中药外敷在患者的病变部位,短期内症状得到缓解,安全方便,疗效快,治愈率高,治疗费用低。
【IPC分类】A61K35-62, A61K35-618, A61K31-235, A61K35-64, A61K31-045, A61K33-06, A61K36-898, A61P17-02, A61K33-30
【公开号】CN104666904
【申请号】CN201310630251
【发明人】赖虹杜
【申请人】陕西康乐中医药养生研究院
【公开日】2015年6月3日
【申请日】2013年12月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