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穴位按摩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478600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一种穴位按摩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医疗保健器械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保健型多功能穴位按摩器。
【背景技术】
[0002]现阶段,随着生活以及工作压力的增大,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压力增大,休息时间相对减少。以至人们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差,绝大部分人处于“亚健康”状态。而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也要求着人们更多的关注健康养生和科学保健来促进自身的身心健康。
[0003]推拿按摩保健是我国中华医学的传统项目,因其老幼皆宜,颇受消费者的欢迎。现有的穴位按摩器主要分为能耗型穴位按摩器和无能耗穴位按摩器两种,非能耗型穴位按摩器如牛角器、木器、天然核桃等不需要电源,只需人工主动按摩,其大多功能简单,使用费力,携带不便;能耗型穴位按摩器需要电源才能运行,但市面上现有的能耗型穴位按摩器大多仅仅是一个电动的振动器,在中医按摩保健方面效果并不理想,同时,噪音大,体积大,不便携带归置。为此,提出一种功能多样、使用便捷、安全便携、观赏价值高、实用性强的新型穴位按摩器实为必要。

【发明内容】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穴位按摩器,其结构简单,按摩保健效果好,使用方便,且便于归置和携带。
[0005]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穴位按摩器,设有一个内部具有空腔的壳体,该壳体在沿其长度方向上被分割为可拆卸连接的上壳体和下壳体,且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开口端配合对接后壳体呈一个完整的椭圆球形,所述上壳体的顶端向上延伸出一个棒状并具有中空结构的手柄,该手柄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直流外供电插口、充电指示灯和控制开关,所述上壳体的底部开口端可拆卸连接有一个圆盘形的按摩头,该按摩头的底面上均匀设置有多个按摩突粒,上壳体的外侧面上也设置有多个按摩突粒,所述上壳体的内部空腔与手柄的内部空腔相互连通构成一个容置腔,该容置腔内设置有蓄电池、电路板、振动发生器和变速器,所述的变速器能够在振动发生器的驱动下带动按摩头进行局部按摩作业;
所述下壳体的底端呈能够将整个按摩器支撑起的平台形,且该底端还均匀设置有多个按摩突粒和能够放射远红外线的锗粒,下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容置充电线的腔体。
[0006]所述按摩突粒的内部包裹有用于磁疗的磁体。
[0007]所述的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为螺纹连接或扣合连接。
[0008]所述按摩器的外表面均呈圆弧形。
[0009]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一种穴位按摩器结构简单,造型新颖独特,体积小巧,功能多样,使用方便。装置整体具有多个按摩部位,兼具电动按摩和手动按摩两种按摩方式,并在穴位振动按摩的前提下结合磁疗和远红外线放射疗法,穴位振动、磁疗和放射治疗相辅相成的作用下,对人体达到了渗透力强、效果显著的理疗效用。可持续、稳定地深层渗透到人体肌肤穴位引起细胞共振而产生温热效应,进而活化细胞,加快新陈代谢,改善人体局部微循环,对各种病痛进行缓解和治疗,提高人体免疫力。
[0010]2、本发明的穴位按摩器弧形的外部结构设计与人体的弧形身体结构结合更紧密,可对全身穴位进行按摩保健,造价低,多种按摩头功能多样,实用性强,配备具有不同按摩突粒的按摩头更换简便,有利于清洗和消毒,方便卫生,安全可靠。
[0011]3、本发明的穴位按摩器造型新颖,体积小巧,充电线等杂物归置方便,整体观赏价值高,携带方便,实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仰视图;
附图标记:1、上壳体,2、下壳体,3、手柄,4、充电指示灯,5、控制开关,6、按摩头,7、按摩突粒,8、充电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穴位按摩器,设有一个内部呈腔体式结构的壳体,该壳体的顶端向上延伸出一个棒状的中空型手柄3,该手柄3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直流外供电插口、充电指示灯4和控制开关5,使穴位按摩器整体在造型上呈保龄球瓶形,所述壳体在沿其长度方向上被分割为可拆卸连接的上壳体I和下壳体2,此处的可拆卸连接可以为螺纹连接或扣合连接,上壳体I和下壳体2的开口端配合对接后壳体呈一个完整的椭圆球形,所述上壳体I的底部内侧安装有一个一个圆盘形按摩头6,按摩头6的底面上均匀设置有多个按摩突粒7,按摩头6可以设计为其底部的按摩突粒的形状和大小不同的多个,以便在不同需要情况下,换上相适应的按摩头6,上壳体I的外侧面上也设置有多个按摩突粒7,此处的按摩突粒7为非电动式,适合在无电情况下对腰部等具有一定弧度的人体部位按摩使用,所述上壳体I的内部与中空型手柄3的内部相互贯通成一个容置腔,该容置腔内设置有蓄电池、电路板、振动发生器和变速器,所述的变速器能够在振动发生器的驱动下带动按摩头6进行局部按摩作业;所述下壳体2的底端呈能够将整个按摩器支撑起的平台形,且该底端还均匀设置有多个按摩突粒7和能够放射远红外线的锗粒,按摩突粒7的内部包裹有用于磁疗的磁体,下壳体2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容置充电线8的腔体。
[0014]本发明的穴位按摩器在使用过程中,将壳体上的下壳体与上壳体拆开,此时上壳体底端的带有按摩突粒的按摩头即裸露出来,打开壳体外表面上的控制开关,壳体内的振动发生器即能在蓄电池供电的条件下通过一个变速器带动按摩头对患者需按摩的部位进行局部按摩。需要充电时,将下壳体腔体内的充电线取出,将充电线插在壳体上的直流外供电插口上即能通过外接电源对蓄电池进行充电。本穴位按摩器的充电线为与手机充电线通用的规格,可以在门时避免携带不必要东西的麻烦。充电时壳体上的充电指示灯亮,提示按摩器正在充电,充电完成后,充电指示灯灭。充电完成或不使用时,可将充电线放在下壳体的腔体内,合上上壳体和下壳体,当做装饰品,不仅有效利用了空间,还方便归置。穴位按摩器在无电或不想使用电振动来按摩的情况下,可通过下壳体底部的按摩突粒或壳体外表面上的按摩突粒对身体进行手动按摩,方便实用。
[0015]穴位按摩器的按摩突粒内包裹有用于磁疗的磁体,磁体能够在人体微范围内形成有效磁场,配合周围设置的锗粒能够在磁场内放射远红外线,磁场、穴位振动按摩和远红外线放射的相辅相成作用下,可持续、稳定地深层渗透到人体肌肤引起细胞共振而产生温热效应,进而活化细胞,加快新陈代谢,改善人体局部微循环,对各种病痛进行缓解和治疗,提高人体免疫力。
[0016]本发明的设计外观简洁,在造型上,与保龄球瓶相似,它不仅可以上下分开,而且下壳体分中空可以以合理利用,弧形外部结构的设计符合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同时还将多功能集于一体。满足了大部分人的迫切需求,他们不必再为穴位按摩器的体积大、携带不方便所带来的不便而烦恼,随处都可以享受按摩的乐趣,同时,充电接口与手机充电口一样,可以直接使用手机线充电,避免携带过多东西的麻烦。在功能上,不仅可以电动按摩,也可以手动按摩,并结合中医理论,通过电动机驱动产生震动按摩结合电磁按摩和红外按摩达到按摩、敲打、震动、捶击等按摩效果;以经络按摩为主,其手法渗透力强,可以放松肌肉、缓解疲劳、解除疼痛、调节人体机能。同时具有提高人体免疫能力、舒缓神经、促进血液循环、疏通经络、加强细胞新陈代谢、明显减轻各种慢性疼痛、急性疼痛和肌肉酸痛,放松身体减轻压力,减少皮肤皱纹,延年益寿之功效。
[0017]材料方面可使用PVC或ABS等塑料,塑料不仅原料丰富、价廉物美,而且富有光泽,几乎都可以任意着色,色彩鲜艳,坚固不易变色,还可以做成透明或半透明的。
【主权项】
1.一种穴位按摩器,设有一个内部具有空腔的壳体,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在沿其长度方向上被分割为可拆卸连接的上壳体(I)和下壳体(2),且上壳体(I)和下壳体(2)的开口端配合对接后壳体呈一个完整的椭圆球形,所述上壳体(I)的顶端向上延伸出一个棒状并具有中空结构的手柄(3),该手柄(3)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直流外供电插口、充电指示灯(4)和控制开关(5),所述上壳体(I)的底部开口端可拆卸连接有一个圆盘形的按摩头(6),该按摩头(6)的底面上均匀设置有多个按摩突粒(7),上壳体(I)的外侧面上也设置有多个按摩突粒(7),所述上壳体(I)的内部空腔与手柄(3)的内部空腔相互连通构成一个容置腔,该容置腔内设置有蓄电池、电路板、振动发生器和变速器,所述的变速器能够在振动发生器的驱动下带动按摩头(6)进行局部按摩作业; 所述下壳体(2)的底端呈能够将整个按摩器支撑起的平台形,且该底端还均匀设置有多个按摩突粒(7)和能够放射远红外线的锗粒,下壳体(2)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容置充电线(8)的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穴位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突粒(7)的内部包裹有用于磁疗的磁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穴位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壳体(I)与下壳体(2)之间为螺纹连接或扣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穴位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器的外表面均呈圆弧形。
【专利摘要】一种穴位按摩器,包括壳体,该壳体被分割为可拆卸连接的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开口端配合对接后壳体呈一个完整的椭圆球形,上壳体的顶端向上延伸出一个棒状手柄,底部可拆卸连接有一个圆盘形的按摩头,按摩头的底面上设有按摩突粒,上壳体的外侧面上也设置有多个按摩突粒,上壳体的内部与手柄的内部连通成一个容置腔,容置腔内设有蓄电池、电路板、振动发生器和变速器,变速器能够在振动发生器的驱动下带动按摩头进行局部按摩作业;下壳体的底端呈平台形,且该底端还设有多个按摩突粒和锗粒,下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容置充电线的腔体。本发明的一种穴位按摩器,结构简单,按摩保健效果好,使用方便,且便于归置和携带。
【IPC分类】A61N5-06, A61H39-04, A61N2-00, A61H23-02
【公开号】CN104800069
【申请号】CN201510163248
【发明人】邱晓嘉, 陈盼盼
【申请人】洛阳理工学院
【公开日】2015年7月29日
【申请日】2015年4月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